商品售后服务网

21世纪初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
[发布时间:2007-11-20 00:00:00 点击率:]

  [摘要] 21世纪初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以国际直接投资为主要方式、通过产业的国际转移来实现产业资本输出国与接受国进而是全球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当前这一轮新的产业结构调整表现出种种新趋势或新特点:产业分工日益全球化,产业投资向纵深发展;信息化和科技创新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推动力,高信息化、高科技化和高服务化主导着国际范围内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与产业的国际转移并行,产业重点向第三产业倾斜;大规模的企业并购和产业重组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形式;以及中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积极应对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浪潮是中国产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然选择等。

  □ 吴 凡

  

  21世纪初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是在全球范围内,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以国际直接投资为主要方式、通过产业的国际转移来实现产业资本输出国和接受国进而是全球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可以说,产业的国际转移起始于国际直接投资,它是跨国公司海外扩张行为特别是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所引发和推动的;但与零星的、个别的企业跨国界、跨区域的投资行为不同,它一方面是跨国公司长期海外投资积累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在比较优势和海外垄断利润的驱动下,一个产业的大多数企业寻求生产要素空间布局转换的共同行为。国际直接投资促使生产要素在国际之间的流动,而国际贸易则促进新的、稳定的国际产业分工关系的形成;这种由产业成长和产业分工而导致的产业结构转换不仅发生在生产要素转出国,也发生在生产要素转入国,并由此促使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与以往的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相比,21世纪初的这一轮新的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一些比较明显的新趋势或新特点,这主要体现为:

  一、产业分工日益全球化,产业投资向纵深发展。

  各国产业的分工正在演变成为世界性的产业分工;传统的在一国地域范围内以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分工日益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从产业各部门间的分工发展到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和以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更精细的专业化分工,从由市场自发力量决定的分工向以跨国公司为主、区域经济组织合作与协调的分工发展,出现了产业协议在国际范围内、跨国公司间的分工。

  产业投资活动随着跨国公司的全球拓展而遍布全球,产业的区域联系向纵深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它们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优势,进行跨国、跨区域、跨行业的全球性投资和生产经营,推动着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世界产业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也使产业的区域联系向纵深发展。典型的如欧盟,欧盟统一货币欧元于1999年1月1日的正式启动以及其后持续不断的东扩行动,极大地促进了该区域内各成员国的产业分工与合作的一体化进程。

  二、信息化和科技创新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推动力,高信息化、高科技化和高服务化主导着国际范围内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以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高科技革命,正在对世界产业结构产生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的、系统的、全面的和综合的影响,使世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出现新趋势。一是在世界性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以信息化为重点,发展网络经济,对整体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为资本、信息、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更便捷的流动,创造了新的模式;二是在科技创新推动下,一批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崛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动力,呈现出成为世界产业发展主导的趋势;三是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成为新趋势,用信息化和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实施重大改造、重组,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转移和淘汰,是欧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主要特点。以美国为例,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基础的“新经济”在美国引发了一轮新的产业革命浪潮,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相应调整和发展金融、资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转移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立了以技术进步为主要推动力的新产业结构,信息业作用日益加大,服务业比重大大提高。

  世界产业结构发展的高信息化、高科技化和高服务化也大大增强了国际经济发展能力,国际产业分工也随之深化。但由于大部分科技资源仍由发达国家控制,因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不平衡性,尤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不平衡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与产业的国际转移并行,三大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产业重点向第三产业倾斜。

  9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继续强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转移,将一些有利于节约本国自然资源的、保护本国自然环境的产业、能充分利用国外廉价劳动力和市场的制造业转到国外。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第二产业在这些国家的从业比重大幅度下降,而第三产业从业比重则大幅上升,占到60-70%左右;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其所创造的产值已经占到了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1/3以上。

  在此次全球产业布局调整浪潮中,服务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趋势也渐趋明显。服务业国际化转移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项目外包,即企业把非核心辅助性业务委托给国外其他公司;二是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即跨国公司将一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低成本的国家与地区;三是与跨国公司有战略合作关系的配套服务企业,随着跨国公司海外业务的延伸而不断延伸自己的业务,从而出现了一种组团式、产业链整体转移的趋势。

  由于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技术和产业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梯度并掌握着主动权,特别是在高技术领域,发达国家在产业转移中的技术控制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各国经济发展的差距。由于目前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控制了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始终处在不利的边缘地位。同时,以现代生产要素分工为主导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尽管发展中国家的优势资源与外来要素结合的机会增多了,但参与分工的风险也增多了。

  四、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有力地推动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大规模的企业并购和产业重组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形式。

  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产业结构变革中,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地关注并主动引导本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争得由高新技术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发展竞争的主动权。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改变了投资单向垂直性的格局,多向水平性投资格局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90年代末、21世纪初掀起了一轮跨国并购和产业重组的浪潮。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在2004年增长27%的基础上又增长了29%,达到9160亿美元,其中采用跨国并购形式的占到3/4以上,跨国并购值高达7160亿美元。这轮跨国并购不仅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而且欧美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战略性并购也风起云涌,如中国当前所面临的:摩根斯坦利下属基金收购我国最大的水泥企业——山水集团、美国第一大家电零售巨头Best Buy集团控股我国第四大消费电器连锁商——五星集团、凯雷集团收购徐工机械等等。

  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与大规模并购活动,导致了生产要素的国际化和生产组织的全球化,将世界各国都紧紧地拉入了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直接而有力地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产重组。各国、各地区都或多或少地从这轮产业结构调整浪潮中获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在获得产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产业结构低度化发展、过分依附发达国家生产体系、产业开放与产业安全等诸多问题。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不得不积极思考和认真面对的问题。

  五、中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积极应对此次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浪潮是中国产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90年代以前,中国吸收国际转移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食品、普通消费类电子行业为主,以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华侨企业的资金为主,投资项目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90年代以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开始大规模进入我国的制造业,迅速带动了我国制造业生产和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使得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2001年正式加入WTO,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和日益开放与完善的投资环境使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现,成为欧美日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和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区,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连续10多年在发展中国家与地区中居于首位。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6年底,我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594427家,实际使用外商投资金额6918.94亿美元,已连续13年成为FDI流入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仅2005年一年我国就实际引入外资724.06亿美元,占当年全球FDI总流入量的11.17%。

  当前,跨国公司对华产业转移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浪潮进入了新的阶段。世界500强企业基本都已进入中国市场,直接投资仍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跨国公司们一方加大对在中国的制造环节的投资,另一方面纷纷利用并购、外包合作甚至战略联盟等方式来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地位。同时,面对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跨国公司在华的研发活动日趋活跃,其研发、采购和管理的本土化趋势显著增强;而入世后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也促使跨国公司对我国服务业转移的提速,尤其在金融、资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面对这场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浪潮,我们必须树立产业全球化的思维,应对产业全球化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冲击与发展的机遇,调整好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仍以制造业为主,并且仍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程度高、资金和技术含量低的成本竞争型传统行业;即使在资金技术密集的产业中,也主要集中在技术相对成熟的汽车制造和高能耗、高污染的资源型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即使在高新技术产业,也主要集中在以加工、生产、组装等技术要求不高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可以说,这种状况虽然有助于巩固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基地的地位,有利于扩大国内就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带动产业升级的作用,但却使我国产业总体上处于国际产业转移的低端和产品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不利于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和走向产品价值链的高端。

  因此,立足产业全球化的视野,在继续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同时,着重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作用及其机理,充分利用此次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浪潮的发展机遇,扬利去弊,将产业的自主发展与国际产业转移有机结合,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体系中的地位,就显得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