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对话双星集团总裁汪海(下篇)
□ 本报记者 何沙洲
特约记者 赵晏彪
企业赞助应强调理性
记者:毫无疑问,商业化一方面对奥运会有着经济的推动作用,而另一方面也冲淡了奥运会原有的主题。如何在运动本身和商业之间找到平衡点,把奥运的商业化保持在一定的尺度之内,是否是保持奥运会继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汪海:奥运精神的发扬需要经济上的支持,奥运会也只有在资金雄厚的条件下才能举办成功。关于奥运经济的合理宣传是必要的,但狂轰滥炸、过分渲染和炒作,必将使人产生逆反心理和怀疑心理,造成负面影响。现在社会上不少商家利用奥运大搞炒作,搞代言、玩包装、炒概念,从运动员身上穿的运动衣、运动鞋,到推出的各种奥运纪念品、食品、日用品等,甚至是与奥运会毫不相干的产品,也想争夺奥运赞助权,几乎是能想到的点子都想到了。报纸杂志、电视网络、车身广告甚至是课本封面,各种媒体蜂拥而上,炒作技法千奇百怪。广告是传媒的生命线,现在电视转播权的出让基本上不可以讨价还价,动辄数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导致歌星、影星越请越大,广告价格也水涨船高。更何况,用高于企业利润几倍的钱打广告、支付世界运动员的代言费用,这些费用最终还不是转嫁到终端消费者身上?在眼前收获即得利益的同时,也为品牌的发展埋下了潜在的危机。
记者:与“奥运热”的喧哗相反,有些企业则不认为只要赞助了奥运会,就一定能够有好的回报。你对这个理论是怎么看的?
汪海:奥运营销是把双刃剑,历年来参与奥运赞助的企业,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韩国的泡菜没有赞助奥运,而是用政府官员出面请奥运观众品尝的方式推广,将泡菜卖到了100多个国家。中国队踢世界杯的时候,有一家洗衣粉企业做了声势浩大的体育营销,结果收效甚微。洗衣粉的购买者主要是家庭主妇,看球的却大都是大老爷们,这种风马牛不相及和体育不搭界的广告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另外,来自国际奥委会的一个调查大概也会让很多企业失望:有80%的奥运赞助品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20%的企业完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仅仅通过举办一次奥运会,是不是就可以便捷地实现暴发户的梦想?投资奥运会是不是肯定会稳赚不赔?这显然都是未定之论。市场是检验企业工作的惟一标准,奥运会只能锦上添花,要想把知名度保持下去,还必须靠内在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服务。
记者:双星是运动品牌,双星的品牌精神与奥运精神是水乳相融、密不可分的。几十年来双星为女排做鞋,为马家军赞助,为苏迪曼杯买单,无数次赞助青岛、山东、国家的体育比赛,双星在支持国家体育事业中表现出了拳拳爱心、一步一个脚印的作为,而企业也伴随着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实现了整体效益的腾飞。双星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怎样的考虑?
汪海:举办奥运会使全民族都非常振奋,全国上下都在积极地为奥运会出钱出力出策划,但我们应该如何保持这种精神状态?维持这种精神状态呢?除了媒体、广告公司外,我们有多少人在研究?双星作为中国著名的品牌,关注的是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参与奥运,用上质量好、价格实惠的双星名牌产品,使普通大众也能够享受到奥运会所带来的激情、梦想以及实现梦想的成就感。
现在,双星以企业的实际行动支持北京奥运会,根据国家奥组委“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全民奥运理念精神,把奥林匹克的理念和双星“理念”相整合,提出了“物美价廉更实惠、强身健体迎奥运”的主题口号,实实在在地将实惠让利于普通消费者,将“更高、更全、更丰富”的产品奉献给消费者,用质量、创新、文化打造双星百年品牌。目前,双星研发的高端产品——双星跑鞋、新一代专业篮球鞋、专业足球鞋、专业网球鞋及各类运动服、运动器械等已经在各大城市上市。同时,双星在全国各地建立起众多大型物流平台和5000多家连锁店,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减少了中间商的利润,实现了生产和销售的“短距离连接”。双星坚信,“奥运经济是短暂的,奥运精神是永恒的”,双星将永远一如既往地支持体育事业,为中国体育健儿加油,为全中国人的强身健体精诚服务。
记者: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奥运泡沫经济”成为了热门话题。“泡沫”与“非泡沫”两种相对立的观点各持己见的同时,也都在等待为期不远的最客观的答案。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曾在北京论坛上提醒中国警惕奥运经济泡沫,预防出现亚特兰大奥运会和悉尼奥运会后的经济疲软。蒙代尔先生长期周游世界,不断考察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状况,善于分析和预测经济走势。对蒙代尔的善意提醒您怎样看待?
汪海:当所有人都陶醉在举办奥运的兴奋之中,当国人正在借助奥运会热火朝天地运作奥运经济,力图把奥运经济推向高潮、发挥到极致时,蒙代尔先生的一席话虽然有点苦涩,但这是一服清醒剂。大家知道,亚特兰大奥运会和悉尼奥运会后,这两个城市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经济疲软现象。场馆利用率低甚至闲置浪费,各类商品价格急剧下跌,服务业萧条,旅游人数大量减少,导致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失业率大幅上升。每个中国人都希望北京举办奥运会后不会出现如此的“泡沫经济”现象。蒙代尔先生的这瓢冷水泼得好,泼得及时。
记者:但是,也有人作出这样的预言:奥运经济像一瓶开启的啤酒,有人会品尝到它的甘甜,也肯定有人仅仅触及了它的泡沫。你对这种观点持怎样的看法?
汪海:这个预言所道明的真谛,提醒企业在奥运营销时作出理性的选择。我认为用我们中国人的智慧把泡沫转为美酒,与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品尝它的甘甜,才是我们中国人举办奥运会的最终目的。北京奥运会期间是我国展示民族形象与国家实力的良好舞台,中国的企业要勇于竞争,拿出过硬的产品,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我们中国人的创造力,展示我们这个民族重友谊、讲信誉的高贵品质,借助北京奥运会掀起弘扬中华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的热潮,为民族的繁荣复兴作出我们的新贡献。
上一主题:“炮撒”人民币的促销歪招当止
下一主题:三言二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