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乳品“涨”声四起乳业回归本位
[发布时间:2007-11-26 00:00:00 点击率:]

 受全球奶荒影响,2007年1—8月我国进口乳制品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8.7%,进口平均价格上涨了39.8%。全球奶源荒导致市场供不应求,国内乳品企业面临货源短缺困境。于是,在最近一段时间,包括蒙牛、伊利两大乳业巨头在内的国内众多乳企纷纷用不同的方式对产品进行提价,有的取消了买赠、促销等惯用市场手段,有的乳企干脆更换新包装,直接定义新价格。

  原材料上涨是诱因

  专家认为,这轮牛奶涨价是全球乳品涨价的大势所趋,消费者应该冷静看待,不涨价,很多中小企业恐将淡出市场。有的乳品企业甚至担心,一向强调公益形象的学生奶让企业承受了巨大的亏损压力,如果政府不允许其提价的话,明年市场上恐将难现学生奶了。

  事实上,对奶源的争夺,使国内乳品生产在过去几年内逐渐向大型企业集中,奶农对乳企的议价能力不断下降。原奶价格持续走低,奶农收益逐年下滑,这严重挫伤奶农的养殖积极性,致使奶牛存栏量下降,原奶供应不足,收购成本上升。

  据了解,目前奶牛养殖必备的精料豆粕价格已从2000元/吨上涨到3400元/吨,而玉米价格从1000元/吨涨到1400—1500元/吨。但是,乳企从奶农手中收购原奶的价格却没什么变化,政府指导价还是1.7元/公斤。中国奶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粮食价格的持续上升已经给奶牛养殖户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目前全国有约40%的奶牛养殖户正在亏损,“卖牛杀牛的比比皆是”。而降价促销更使乳业利润进一步下降。2006年,国内乳企因捆绑、打折等促销而减少的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相当于全行业利润总额的91%。如果“买5赠1”的促销基本上接近乳业的成本,而“买4赠1”的结果就会导致部分企业亏损。

  中国奶业协会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在牛奶的生产和流通成本中,原奶占总成本70%左右。随着今年进口乳制品的减少,国内乳企的正常生产受到影响。目前,奶粉的价格比原奶涨得更凶,国产奶粉已从36000—38000元/吨涨到50000元/吨,而进口奶粉更是天价。很多原先依靠进口奶粉生产复原乳的企业开始把目光瞄准国内奶源,改为收购原奶。因为就算原奶的收购价翻番,也远远赶不上奶粉价格的飙升。由此,国内奶源更显稀缺。加之饲料、能源等价格的提高,9月份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奶源成本都在上涨,有的甚至上涨30%—40%。目前,北京的原奶收购价已从2元/公斤上涨到2.8元/公斤,山东也从每公斤1.8元上涨至2.6元,涨幅达到40%以上。乳企利润大幅下滑,平均净利润率由原来的7%降至3%-5%。 

  乳企纷纷提价应对

  在内外交困中,许多今年上半年还在降价促销的乳企,不得不提价以应对成本的上涨。

  在上海,光明乳业从11月起,对上海地区送奶上门的30%产品调价,平均上调1.8%。蒙牛近期也传出正在酝酿调整价格,预计涨幅也在10%左右。而来自京城多家超市反馈的信息显示,受迫于奶源成本上涨,国内乳业巨头纷纷在近一周来发布了“提价令”,如伊利、三元品牌的乳品价格分别上涨了0.1元到0.3元不等。

  北京三元牛奶公关部相关负责人证实,公司从11月5日起对旗下的十多款低温巴氏奶作出价格调整,酸奶等产品除外。蒙牛集团新闻发言人赵远花则对记者表示,在国务院31号文件发出以后,各乳企都根据自身情况作出调整,但目前蒙牛尚未在销售环节提价。上海光明乳业的公关经理龚妍奇表示,目前光明也在考虑价格调整事宜,不过不会全国范围一起调,而是按区域进行,哪些地区涨价,哪些品类涨价还没最后确定。“主要是迫于成本的压力,除了奶源以外,还有来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乳品价格回归本位

  在乳业高度市场化的竞争中,国内乳企已习惯于自行消化成本增加的压力,但其结果却令人担忧:乳业利润率连年下降。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乳品行业毛利率为22.97%,比2002年减少7个百分点。

  此次乳品涨价,不少国内乳企以期改变这种现状,实现乳品价格的回归。三元市场部有关人士表示,此次价格调整的原则是,以前赢利空间比较大的产品,价格调整幅度比较小;而以前赢利空间比较小的产品,价格调整的幅度就稍微大一点。这样调整后,产品的赢利结构更趋于合理。

  北京奶业协会副秘书长经宝临表示,此次部分牛奶价格上调,并非涨价,只是调回原本应有的售价,“之前的恶性竞争使得牛奶都卖出矿泉水的价格了”。据了解,在整个乳品产业链中,奶牛养殖生产、乳品加工、销售三个环节的投入比通常为7.5∶1.5∶1,而利润比为1∶3.5∶5.5,奶农环节成本最高,利润最低,风险却最大。业内人士表示,压低原奶收购价不合理,低价销售乳制品也不合理,要使乳业产业链健康发展,就必须兼顾奶农的利益、企业的消化能力和消费者的购买水平。适度调整零售价,对乳企和奶农来说,是共赢的选择。

  超市牛奶断档谁之过

  而在春城昆明,几家超市的好几款牛奶出现断档。记者在昆明南屏街百佳超市看到,250毫升装纯牛奶货架一直空着,而与之相邻的家乐福超市情况也不容乐观,在250毫升装纯牛奶货档,伊利与蒙牛同时空出。记者还发现,除纯牛奶外,包括光明与三元在内的牛奶货区,货架就像老人的牙齿,好几款牛奶空缺让人感觉不好。

  对此,记者致电蒙牛集团新闻发言人赵远花,她说,盒装纯牛奶不管是1000毫升装还是250毫升装都一直没有缺货,出现断货估计只是个别区域现象,可能与奶源紧张有关。

  其实,业内专家认为:厂家要么无利可图做亏本买卖,要么及时涨价但要冒丢失市场的风险。于是,暂时缺货也情有可原。只是如果持续时间太长了,不晓得消费者会不会把你的品牌遗忘。

  但毋庸置疑,从产业链的整体观之,此次提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乳品上游奶牛饲养业,使乳企对奶农和奶源基地建设更加重视,使国内乳业尽快跳出“涨价—养牛—过剩—倒奶—杀牛—短缺”的周期性怪圈,让乳品价格真正回归其价值。这是一件好事。只是记者希望这种断档现象早日消除,以便在这个敏感的时期不让百姓产生更多的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