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他的职业生涯从最底层的销售员起步,经过20多年的奋斗,成为跨国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不过,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不是出生在中国,而是土耳其,从他身上,任何一个中国职业经理人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还有他们的未来。
□ 郝倩
一位26岁的年轻人坐在咖啡馆的角落里发呆。金属勺子撞击咖啡杯发出清脆的“砰”、“砰”声。
三天没有卖出一把剃须刀,简直没有比这个更令人沮丧的了。
他忽然有了主意,也许是自己之前太急于推销自己的剃须刀,却没有让一家商店的老板信服。在改变推销思路之后,当天,这名年轻的销售员拿到了平生第一笔剃须刀订单。
22年前,泰德华(Siddik Tetik)就是这么开始自己的生意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这个地理工程学学士开始迷恋上如何向更多的人推销“剃须刀”。当然,后期的工作就不只是“推销”,还要创建某种生活方式,甚至这也是一些跨国公司惯用的营销伎俩。
12年的步步上升之后,Siddik成为吉列全球的第一位土耳其籍区域总经理,现任吉列全球业务组织大中华区副总裁。
套用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的语录:老大都是“熬”出来的。当Siddik摆出在吉列工作18年的老资格时,他也试图证明同样的道理。
而类似的态度,可能在今后几年中助力很多中国人成为更多跨国公司的全球高管。
从销售员起步
这个全球高管在吉列的职业生涯,是从卖出第一把剃须刀开始的。
1983年毕业之后,按照土耳其的政府规定,Siddik通过4个月的培训,成为一名小军官,在塞浦路斯北部驻扎了一年。在这个土耳其语与希腊语通行的小岛上,他结识了很多生意人,这其中的很多人都瞄准了当年开放的土耳其所带来的商机,急于要到这个国家做生意,把欧美的产品分销到土耳其。
Siddik的第一个老板通过进口和分销产品来做生意,他需要一个土耳其人在当地为他创建一个公司。吉列公司的产品,是其中的重头。
这名地理工程学学士接受了这一工作,带着自己的小团队,开始摸索如何在伊斯坦布尔向零售商推销吉列的产品。
Siddik不是坐在办公室“苦想”,而是选择通过“推销”来补课。起初的拜访异常困难。
到第三天,销售业绩依然挂零。Siddik开始怀疑自己,他急于知道“为什么”。这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很难说在喝一杯咖啡的时间里,Siddik可以悟出多少销售的秘笈,但是他起码改变了自己在推销时的角色定位。他考虑到零售商需要的是如何带来更多的销售和利润,以及更多的客源,而不是“最牛的剃须刀”之类的产品定义。
当天,Siddik做成了平生第一单生意。这成为一个转折点,让他在此基础上开始学习如何构建分销网络等更为复杂的系统。
“事实上,对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谈判和市场方面的技巧都是必要的工具,这是全球通行的。”他开始参加许多的专业培训课程,然后再与他的小团队分享。这些学习工作,都为之后成为吉列土耳其的销售发展培训经理奠定了基础。
1989年,Siddik获得在吉列公司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在之后的两年里,Siddik几乎跑遍了整个土耳其,为吉列在土耳其创建一种行之有效的分销模式,是创建,而非复制。这也是这家跨国公司在土耳其前所未有的地区性模式。很快,Siddik获得提升,先是区域销售经理,后是销售总经理。
从管理一个部门,到管理整个组织,再到涉及市场这一新领域方面的工作。最终,从土耳其过渡到管理另一个陌生区域的市场。这是Siddik的职业轨迹,看似不规整,却都是在步步进阶,每一次的提升大概在3到5年之内。
全球高管是“熬”出来的
要熬出一个跨国公司高管并不那么容易,先期在全球市场中进行的打磨成了首要的课题。而Siddik的专长,是在一些发展中市场拥有丰富的“打江山”的经验。这也是他后来获得在中国工作机会的原因所在。
1997年,第二个孩子2岁,妻子的律师事务所成功地运作了9年,家庭十分美满。就在此时,Siddik的老板希望他能到中东去打理市场。吉列全球刚刚收购了金霸王的品牌,在中东地区需要一个品牌业务和市场营销总监,这意味着,Siddik必须常驻迪拜,驻地的期限并没有时间表。
最终,妻子作出了牺牲,关掉了律师事务所,成为全职的家庭主妇,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
两年后,老板的一句“Siddik,我们需要你”,Siddik被提升为东欧、以色列、马耳他和巴尔干地区的总经理。这个职位需要他回到伊斯坦布尔。妻子又一次在他作决定的时候给予了支持。
又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市场。管理东欧的经验,为Siddik之后的升级奠定了基础。
果然,又是两年,Siddik就被任命为东欧和土耳其总经理,他用“big job”来形容老板给予他的位置。因为,他是吉列全球第一个成为地区总经理的“土耳其家伙”。
之前的磨炼,使后来又有了一个“Bigger job”的出现。这个中国的职位安排是最出乎Siddik的意料之外的。
当Siddik在家庭会议上说出“中国,上海”的时候,妻子也显然被震惊了。对于土耳其人来说,中国,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他们一家人,似乎从来没有谈过有关中国的话题,就连Siddik当时也对中国的情况一无所知。
这次,可能要举家迁移到这个国家。
2004年4月,Siddik带着家人开始了对中国的首次“探访”,探访上海的学校,以及生活各方面的条件。
在中国的发现似乎令人欣喜。Siddik在上海找到了可以供孩子们上学的很好的学校,他还看到了很多受到良好教育的市民。
Siddik一家接受了这次全球的安排。
他之前十多年的全球经验这次在中国发挥了作用。
“我开始通过中国当地的员工了解中国人的文化。这其中细致到对于中国男人怎样‘剃胡子’这样一种行为习惯的研究,从而更快地精准把握这个市场;而当地的员工则需要向我学习18年来的经验,省得犯我以前犯过的错误。”Siddik十分看重这种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他在管理其他陌生国家的市场时,也是这么做的。
在中国,他发现很多年轻人还不明白剃须的步骤,甚至不用剃须泡沫。而在当时的欧美,类似的“剃须”文化已经十分流行。这让Siddik看到了吉列在中国的商机。
他开始有条不紊地在中国推行市场策略。当其他一些国家已经上市了整套的吉列男士护肤用品时,Siddik认为在当前中国,最重要的方面是如何让消费者通过更多的完整剃须体验,形成良好的习惯。
也许每个国家都有不一样的文化,但是,最重要的依然是要把控住整个市场。
2005年初,宝洁收购吉列。也许任何一次收购,都不是被收购方所期许的。Siddik在当时,及时将被收购的信息对员工披露,并保持信息的畅通。他需要让员工接受新的企业文化,并将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位置。这种冲击,对于一些员工来说依然很难接受。在一种对于前途不确定的担心中,也有员工选择离开公司。“对于工作的担忧,我从来没有过。”Siddik选择留下,他认为被收购时,吉列本身也是一家非常成功的公司,二者的结合,应该可以带来更广阔的渠道资源和发展前景。例如,他刚到吉列(中国)的时候,吉列在全国相对少数的城市建立了渠道,但是现在,吉列已经进入了2000多个中国城镇。这其中,就借助了宝洁所拥有的分销网络。
成为全球高管的启示
“也许你会认为我一直在获得很好的发展机会,但是事实上,我在得到一步一步的提升,从基层的管理人员做到全球高管,还是花了相当长的时间。”从一个小经理做到全球地区级的高管,Siddik用了12年左右。
“为什么是我?”Siddik认为他的职业机会并非是“天上掉馅饼”。
“持之以恒是一把钥匙。”Siddik认为。与当年土耳其的情况不同,随着很多跨国公司逐步进入这个市场,现在的中国,给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提供了很多的工作机会。其中,有些薪水上的“诱惑”,总会使得一些人中途放弃在一家公司的工作,转投新东家。
“但是公司对你的培训计划,以及工作晋升计划就中断了。这是一种双重损失。因为公司与公司之间的不同,公司与员工双方都需要花费相当长一段时间去磨合。”
在他看来,一份工作至少要持续3年的时间,而3年才仅仅是一个开始。“第一年要学习,第二年才开始真正工作,第三年是要让自己有一些成长。如果能够继续这份工作,到6年这个节点,可能会实现‘飞跃’。”
同时他更为看重的,是一种“聪明”的把握机会的方式。
例如在土耳其、迪拜,以及东欧的工作经验,都是在挑战Siddik,让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磨炼一种开拓新市场的技巧。之后,才有了中国的工作机会。如果没有之前的自我修炼,可能这些机会,不会选择他。
机会,加之对一份工作的执著,漫长的等待。三者的化学作用,也许就会诞生一个“领导”。而对于跨国公司来说,这样磨炼出的领导往往可以“全球通用”的。在Siddik看来,也许目前,耐心和时间是中国领导人最需要的。“如同人的肌肉,要经常锻炼,才可以保持强壮,否则就会逐步萎缩。工作也是如此,要不断利用新机会挑战自己,而非重复工作。”给予自己足够的时间,让自己学习与成长,而非一蹴而就。
上一主题:曹家富为农户解除后顾之忧
下一主题:新飞2008营销峰会彰显中国家电新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