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在中部地区,谁能够抓住区域增长承接的机会,谁就会得到发展的机会。”12月15日,2007中部企业领袖年会在河南省郑州市隆重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博士,在当天上午的演讲指出。
巴曙松博士在题为《承启之年的中部机会》的演讲中,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区域增长格局变化中的承启机会;第二,增长动力格局调整承启机会,开启消费增长新的机会;第三,融资格局调整中的承启机会,承接着间接融资、银行信贷继续平稳增长,更多地开启直接融资机会的大门。
区域增长变化中的承启机会
巴曙松博士在谈到什么叫“企业领袖”时认为,一个人做企业做事分为三个境界:
第一是做事,事情的“事”。比如做馒头、房子,把这个事情做好,这是企业最起码安身立命的基础,这个层面我们可以称之为企业的经营者;
第二是市场的“市”,原来没有市场,通过一个企业层的参与培育出一个市场。就像到非洲去看,乐观的人看非洲人都不穿皮鞋,这是最大的皮鞋市场。这个层面我们可以称之为企业家;
第三层面是趋势的“势”,对大的趋势的把握,能够很好把握趋势的企业精英者,我们可以称之为企业领袖。
就整个中国承启的趋势,巴曙松博士谈了中部地区在区域增长变化中的承启机会。
巴曙松在演讲中说,我们在看2006、2007年全国各地经济增长数据时发现了一个状况,在上海、广州等一些原来GDP投资增长一马当先的地区出现了一个状况,GDP的增长依然较快,投资增长明显放慢,上海今年的GDP增长在13%左右,投资增长在9%左右。而真正投资增长比较快的开始向北部、中部、西部转移,最快的是内蒙古。这暗示着整个中国区域增长有非常重大的转型,沿海发达地区依然保持较快的GDP增长,但是动力主要来自于投资,它主要开始从事一些高端服务业,高端增值业务的发展。
而中西部地区面临着一个承接,我们承接东部转移过来的制造业,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东莞、苏州已经没有地了,劳动力成本升高,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这一部分的企业成本会加大,一些小的经济体就没有出路了。
所以这么一个跨区域的转移,给中部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在江西、河南、湖南,在不同省市,开始注重沿海企业转移。目前我们调研来看,承接还处于初步的阶段,还有很多不令人满意的地方,比如对港商调研看,尽管东部沿海成本高,但是政府干预比较少,上下游企业配套较为健全,物流比较顺畅,劳动力成本比较好,劳动力资源比较高,所以尽管在东莞成本比较高,难度越来越大但是他们还是在坚持。
所以,在中部地区,谁能够抓住区域增长承接的机会,谁就会得到发展的机会。而且从目前来看,人民币升值趋势在加快,也会加快这一趋势,汇率是一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的比价,也是一个贸易部门对另一个非贸易部门的比价,长期以来,出口部门是得益的,实际上中西部地区通过汇率给发达地区转移了一部分利益,而汇率的升值会促使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讲了一句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城镇化,这次会议已经关注到不同区域的变化。
增长动力格局调整中的承启机会
巴曙松认为,承启机会在于增长动力格局调整中的承启机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其中意味深长的一点强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应该过分依赖出口、投资,而应该更多地依赖内需、消费、出口投资均衡的带动,所以承接出口的动力,开启了消费增长的窗口。
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应该把握一个承启的机会,比如,如何把握消费带动的机会,河南有一大批非常优秀的消费类企业,河南是中国人的粮仓、厨房,这里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怎么样扩大内需,怎么样承接投资和出口的机会,这里大有文章可以做。
当然我也有一点困惑,在经济学里有一个基本等式“储蓄-投资=贸易顺差”。我们想压制贸易顺差,不想有过多的贸易顺差形成摩擦,就必须遏制消费,但是在很多国家想达到这一目标,一靠汽车、二靠住房,如果对汽车住房消费严格控制,很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消费过程。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内需主导,就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走过的是外需大进大出的道路,这个增长方式从四小龙进口,它们是小经济体,我们叫它为“浅盘”经济,只能依靠中国市场,在中国开放程度有限的情况下,沿海经济的发展就只有通过这个模式。但是作为一个大国这样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不合适的。因为中国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体,过分地依赖国际市场,使得贸易摩擦过于频繁。
我们增长的动力还包括,中国从原来的轻工业进入重化工业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发展的特点是投资规模大,带动周期长,迂回程度高,再加上中国城市化加速,今年底大概到44%-45%,简单地算一下,把人口成功控制在13亿,在未来的10年,达到55%,每年上升一个点,农民到城镇有1300万人,郑州大概有700万人,就是两个郑州左右。这么一个大的投资,加上重化工工业化,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一个非常持续的动力。
我们要承接出口和投资的增长,开启消费增长新机会。
融资调整格局中的承启机会
巴曙松在说到融资调整格局中的承启机会时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信贷方面,一直使用稳定的经济政策,在今年的会议上首次改为了“从紧”。
我要说的是不同的企业对融资能力和金融产品的熟悉程度,决定着受到宏观调控紧缩力度影响的差异大小。关键能否把握融资调整格局中的承启机会,承接着间接融资,还是在地区扩张,还是要开启直接融资的新大门。
在2007年里,除银行信贷之外的融资总额超过了银行信贷的总额。所以压信贷并不一定意味着就能压投资,有多元化融资渠道的企业就能保持较好较快地增长,非常严重单一依赖银行信贷的地区,受调控的冲击力度会比较大。直接融资的扩张,股票和债券的扩大,2008年的直接融资会呈现加速的趋势,这是我们可以看到的。因为在大型企业主板市场,优秀的企业资源不多了,在下一步一定会推出创业板,会面临更多的中小企业。
我有一个大致的测算,在珠三角地区,如果达到模拟创业板企业都上市,会为珠三角地区创造至少1万个亿万富翁,因为资本市场的估值会带来溢价效应,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投资者愿意把未来100年的盈利折现给他们,交给他们来发展业务。
我们中部地区的企业,需要充分抓住这一机会,积极地拓展境内、境外直接间接的机会,可以增强企业应对调控的能力,增强地区应对调控的能力和发展的能力。
(本文根据巴曙松博士在2007中部企业领袖年会上演讲整理)
上一主题:中小企业怎样面对信贷紧缩
下一主题:“国有资产法草案”进行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