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典范”的启示
[发布时间:2008-01-07 00:00:00 点击率:]

 ——兖矿集团建成现代化煤化工产业集群述评

  □ 本报记者 李国政 特约记者 孟庆哲 陈伟

  2007年12月28日上午,国家有关部委及协会领导,山东省和济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中央、省市媒体记者及其他应邀嘉宾喜聚兖矿集团国宏公司,参加该公司50万吨甲醇项目投产剪彩仪式。剪彩仪式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盛赞兖矿集团是:中国煤炭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典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典范、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典范。

  然而,兖矿集团这个“典范”却是严峻现实给逼出来的。

  一方面,兖矿的煤炭资源储备严重不足。截至目前,矿区本部煤炭总储量近37亿吨,可采储量不足18亿吨,其中,“三下”压煤10亿吨。即使付出高额代价,解决了“三下”压煤问题,按兖矿每年4000万吨的产量测算,最多也只能开采40年。

  另一方面,在兖矿集团本部煤田的可采储量中,硫含量大于3%的高硫煤为7.87亿吨。周边地方煤矿可采储量为3.589亿吨。其中,硫含量大于3%的高硫煤为2.553亿吨。如果不采用洁净技术利用这些高硫煤,矿区服务年限将减少20年以上。

  矿井开发——采量上升——采量平稳——采量下降——矿井关闭。这是煤炭企业无法避免的规律。而深谙这一规律的兖矿集团的决策者们,早在企业的“壮年”期——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未雨绸缪,在行业率先提出“煤与非煤并重”的构想,并采取多项举措积极实施。然而,由于没有形成既适合兖矿实际,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并且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支柱产业,因而缺乏竞争力。近年来,强烈的使命感、危机感促使集团公司决策者们从建设“百年兖矿”的视角,重新审视兖矿的今天和明天。

  从价值链上看,煤炭产业的链条越长,附加值越高。据业内专家测算,如果一吨煤转化成电力可以增值2倍,转化为尿素可以增值3倍,转化成甲醇可以增值4倍,转化成醋酸可以增值10倍,转化成醋酸丁酯可以增值40倍,转化成二醋酸纤维素可以增值近80倍。集团公司决策者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大力发展现代化煤化工产业,才是有着资源、资金、管理等比较优势的兖矿集团实现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1999年底,兖矿集团以兼并山东鲁南化肥厂为契机,把鲁化作为发展煤化工产业、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坚持走自主创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先后拥有了煤炭气化液化、低温费托合成“煤制油”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尖端核心技术,煤化工产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2005年5月1日,全国最大的高硫煤甲醇转化基地——兖矿集团国宏公司甲醇项目在孟子故里邹城开工建设。该项目一期工程生产甲醇50万吨,二期工程产能75万吨甲醇。该项目的兴建,将对推进洁净利用高硫煤和优化调整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现状具有积极意义。这是兖矿集团煤化工产业链进一步加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标志,是兖矿集团煤化工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该项目以独特技术选择高硫煤为原料,每年可消耗高硫煤近100万吨,使兖矿及鲁西南限采的高硫煤变包袱为金囊,兖州煤田厚煤层矿井也因此全部延年益寿。据测算,山东推广大规模的高硫煤制甲醇生产技术,可使全省煤炭开采年限延长25年。

  2005年9月28日上午,贵州开阳县彩旗飘扬、鼓乐高鸣,兖矿集团年产50万吨合成氨项目奠基仪式在这里举行。贵州省政府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这是开阳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的龙头项目,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单套合成氨项目,如果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来解释,这也是全国惟一的“‘坑口磷铵’耦合”。而兖矿集团贵州能化公司负责人则表示,50万吨合成氨项目的奠基,标志着兖矿在贵州做大做强的序幕已拉开。

  2005年11月16日,对于兖矿,对于山东,甚至对于整个中国化工行业,都是一个值得记录的日子。这天上午9时58分,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正式投产。项目总投资27亿元人民币,由年产20万吨醋酸和日处理1000吨煤新型气化炉及配套工程两项目组成,预计年销售收入18亿元,利税总额6亿元。目前,项目扩建30万吨和10万吨醋酸乙脂,创利能力进一步加大。

  该项目是兖矿集团笃志发展煤化工产业的示范工程,是兖矿投产的第一个新开发的煤化工项目。其生产工艺、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其中的“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和“洁净煤气发电与甲醇联产关键技术”被国家科技部列入“863”计划,由兖矿集团自主研发,首次应用于我国大工业生产。这项技术使生产原料——高硫煤得以完全、安全、洁净使用,使“污染源”变成了“新资源”,不仅大量产出甲醇,还产出蒽醌、硫磺、粗苯等副产品,综合效益甚好。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名誉会长谭竹洲评价说:该项目投产是中国化工行业的一件大事,特别是兖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气化核心技术在我国的首次大工业生产应用,标志着我国完全打破了目前跨国公司对此类技术的垄断,为发展我国自己的洁净煤技术和醋酸合成新工艺提供了关键性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说,兖矿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改变了其作为煤炭企业的身份,成为我国新型、大型化工企业。

  2005年12月8日,兖矿集团煤化公司首次通过媒体发出了一个让全世界都能听清的声音:兖矿煤炼油技术研发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万吨级低温费托合成中试装置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项目向国家申报16项专利,8项获得国家专利。

  项目的试验结果是:4吨煤出一吨油。按照国际煤炭和石油的价格比,只要国际油价不低于23美元一桶,煤炼油就有十分美好的前景。2007年12月27日,国际油价每桶已飙升至96美元。并且,煤变油技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后,对改变我国“富煤少油”的能源格局,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2006年4月21日,煤制油项目在山西榆林奠基。项目一期工程投资500亿元,总投资1000亿元,产能100万吨煤制油。2007年12月23日,项目在北京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估。

  2006年6月28日下午,亚洲最大的7.63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