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近日,有一本财经书很火,不仅因出版社争抢书稿出版,而且首印的10万册一下被各书店订光,出版社正计划加印。这本书叫《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卷)》,作者是著名的财经作家吴晓波。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卷)》以详尽的资料忠实地记录了30年来中国企业发展的曲折过程。吴晓波以自己的观察角度,记述了从1993年开始到2008年间,中国企业经历波折、成长,起伏与崛起的历程。
为改革开放30年写书
吴晓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他关注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是源于2004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个课题。当时,美国人知道中国在不断发展,但对历史沿革没有清晰的描述,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做定量分析,老是出不同的结论,一会儿说中国经济要崩溃了,一会儿又说要繁荣五十年,又说要超过美国,没有一个定论。所以吴晓波决定从他做企业案例研究的方向来做一个中国公司30年发展的过程。
吴晓波告诉记者,在当时(2004年)有了这个想法以后,其实他已经想到中国在2008年就是改革开放30年,他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所以那时候就下决心做这个工作。
据介绍,吴晓波的这本新书很多资料来自旧报纸,虽然早期的报纸很少有经济新闻,特别是了解1978-1988年的企业发展历史,只能依赖外电和一些零星的报道。可就这样,吴晓波还是发现大量生动的故事。比如上世纪80年代,温州一个女商人因为“投机倒把”而被判死刑,而到了1997年这个罪从刑法中删除了。而就在那个年代,中国一些企业家开始行动,刘永好开始养鹌鹑,王石在忙着发玉米财,而牟其中在倒座钟。
个人是历史的缩影
吴晓波说,中国30年的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代人、两代人,甚至有人付出了生命换来的。比如书中写到的温州八大王,曾被通缉,被关到监狱里,他自己觉得很恐慌,以为过两天就要被枪毙了,结果过两天有公安对他说,你可以回家了。他不知道为什么被抓起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可以回家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显赫的大型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像联想、万科,我们可以看到它在早期时也是一片茫然地起步的。张瑞敏在海尔当厂长,他给海尔定的第一条规矩是:不准随地大小便。柳传志拿了钱去办联想的时候,是在社科院的一个门卫室里搞的。拿了钱不知道干什么,还被一个外地的女人骗走了一部分钱,说可以倒卖彩电……你现在看到一个伟大公司的诞生和成长,其实都是从一些很草莽的细节和故事中过来的。
吴晓波认为,民营经济最早出现在浙江,中国的企业史浙商地位至关重要。在刘永好、王石、牟其中这些日后的商业大腕还在掘金时,义乌小商品市场、温州模式也在发展中。吴晓波的这本新书中,不少篇幅在讲浙江的宁波、温州、义乌,在讲浙商。
《大败局》里
“沉淀”《激荡三十年》
当年,吴晓波的一本非常有名的著作《大败局》曾经轰动一时。这本书是对中国很多明星企业家、明星公司创业失败的案例写照。
吴晓波很坦诚地告诉记者,应该说之前做的所有工作其实都在《激荡三十年》这本书里有沉淀。比如《大败局》里写到的那些企业,基本都是发生在90年代中后期。
吴晓波认为,中国公司或中国企业家生存在中国现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有他很幸运的一面。是一个一马平川的草原,你只要有足够的雄心、足够的能力,或者你有足够的野心和梦想,那你就能够从一个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造一个伟大的公司,成为一个大企业家。有这样的可能性。但是很独特的一面也在于,直到今天,中国的商业环境在全球前20大经济体里,(中国现在是第四大经济体),是一个独特的环境。因为现在的商业环境是国有资本占强势的力量,中央政府从改革的第一天起,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搞活国有企业,这是一个坚定不移的国策,一直贯穿到今天。
“这个国策的背后会碰到一个问题,私营企业怎么办?跨国公司在中国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吴晓波思索着。
所以吴晓波在这本书的写作中基本是用三种资本的状态: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跨国资本。三种资本状态在中国的大舞台上有不同的命运起伏,和他们互相之间的交融、搏弈、竞争来展现这个国家在不断往前走的态势。
中国企业的“失败基因”
吴晓波认为,中国企业在壮大过程中,普遍遭遇二大挑战。第一种挑战是,因为这些企业都是草莽起家,造成当企业大到一定程度,在行业里领头的时候,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就开始多元化投资,现金流断裂,就开始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像《激荡三十年》和《大败局》两本书里都有一些这样的企业。
另外还有一种挑战是,企业大到一定地步以后,你会成为很多行业的领导者,这样你就会跟国家政策、国家利益产生很微妙的搏弈。这个时候你的企业发展方向、导向是不是跟国家政策和国家搞以国有资本为主流的政策能够兼容。如果不能够兼容的话,企业就会产生巨大的危机。
“这可能是最近五六年里企业命运变化的另外一个大层面。”吴晓波如是说。
另外,吴晓波还在《大败局》一书中谈到,一些企业的倒下,看似由于某种或者某件意外事件引起的,但是一个企业的倒下并不像看到的那些表面现象那么简单。比如秦池、三株、南德……
吴晓波解读这些企业大败局背后的共同原因有三:这些企业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
下一主题:老总节省18亿为何反挨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