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现代服务业:撬动中国经济新支点
[发布时间:2009-08-30 00:00:00 点击率:]

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一般制造业到高科技先进制造业是全球产业结构变迁的两大方向。现代服务业能为生产或最终消费提供中间投入,可以支撑制造业的循环架构,并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不仅能使“中国制造”向研发、设计、品牌销售、售后服务等附加价值高的服务性业务的方向延伸,也必将对启动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正面临经济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的中国经济,要走出危机,需要新的产业动力引擎——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笔者以为,这一切换,将为破解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失衡,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切换找到关键路径。

  今年以来中国工业经济遭遇了普遍的经济寒冬,企业利润下滑、产能过剩问题积聚,工业经济面临风险不断释放的经济下行压力。然而服务业却逆势而上,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长三角16城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822亿元,增速均值达到11.8%,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7.2%,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2个百分点。可以说,作为新的产业引擎,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为抵御经济危机,确保经济持续平稳回升,强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添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全球产业轮动的经验表明,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一般制造业到高科技先进制造业是产业结构变迁的两大方向。当前服务业在就业和GDP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的持续增长,大多被物化在数量不断增加的、用于最终消费和贸易的商品和劳务中,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力支撑。

  中国经济当前处于周期回落和结构调整的压力集聚期,全球性经济滞涨的压力和国内经济转型对经济的影响,同时体现在经济总量增长放慢和经济结构出现调整两个方面。从经济周期的动力机制与发展规律看,真正决定经济周期的是新兴技术、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特征等根本性因素。尽管中国经济短期内要负重前行,但从长期看,此次全球危机则赋予中国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一次难得契机。

  制造业的成败对于中国举足轻重,但“低端制造”也成为这些年以来始终难以解开的困惑。30年间,我国的制造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78年至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约15%,高于全部工业与GDP的年均增幅。2007年,我国制造业的GDP增加值按美元计算达到13000亿,在全球制造业中的比重从3%大幅提高到13.2%,占据了当今世界第二大制造业国家的位置。但客观地讲,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贸易大国,但中国离制造业强国的地位还很遥远。尤其必须指出的是,我国在国际贸易的制造业利益分配中面临着严重的失衡。由于中国制造业经济创造力较低、制造业整体附加值不高,因而仍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下游。

  库兹涅茨理论表明,产值最大化(经济较快增长)是工业化发展特定时期的常态发展过程,但相比之下,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率较低,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中国制造业在质量上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从中间投入贡献系数来看,发达国家1个单位价值的中间投入大致可以得到1个单位或更多的新创造价值,而中国只能得到0.56个单位的新创造价值。

  那么中国为何一直在“低端制造”区域间徘徊?事实上,根据产业链利润的变化曲线,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利润必然会向研发、设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转移,生产性服务业就会成为带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以金融、物流、信息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日益紧密,并呈现出互动发展的趋势。现代服务业能为生产或最终消费提供中间投入,可以支撑制造业的循环架构,降低可变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十七大报告中就已明确提出,构建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基础的新型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经济发展转型的过程,即将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低能耗、低污染、低投入、高效益的集约型发展方式。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后的先进制造业,不但不是资源消耗大户,而且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高技术产业提供上游支撑,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下游支撑,通过价值链的提升、微笑曲线的提升,就能形成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三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眼下,以“整体规划、产业布局、结构调整”为特点的促进中国产业整体升级的十大产业规划已经尘埃落定,撬动中国经济新支点的产业调整与振兴框架十分清晰。但是还缺少针对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规划。因此,笔者在此建议中央政府尽快制定服务业的整体发展规划。相信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不仅使“中国制造”从简单加工向研发、设计、品牌销售、售后服务等附加价值高的服务性业务的方向延伸,也必将对启动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本文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

  声音链接

  发展现代服务业

  不是为了赶时髦

  王先庆(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

  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不是为了赶时髦,不是为了新的概念,更不是为了出一批新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发展服务业必须与经济发展阶段、市场需求、产业环境相适应。就珠三角而言,发展服务业是为了经济的大转型,为了适应工业化后期生产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为了财富、就业以及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和早日建立起内需主导型的经济体系。并不是所有的新型的现代服务业都适合于珠三角发展的,并不是每一项时髦的所谓现代服务业都必须发展的,正如不是所有的区域和城市都适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样。

  服务业:

  优化了经济结构

  肖万春(湖南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服务业的业态不断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优化了经济结构。目前,从服务业结构和业态发展来看,物流配送、金融保险、计算机服务和软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