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解读“精益人”安全语录
[发布时间:2008-05-29 00:00:00 点击率:]

□ 本报记者 袁兴国 

  

  效益和安全不可兼顾,效益为安全让道 

  每天多一声叮咛,规范作业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安全生产不仅是管理要素,更是社会责任

  这是一家有着30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这是一个有着数千名员工的“大家庭”。在浙江宁波精益集团公司生产现场,陈总工程师对记者说了这么一番话:别看这小小的轴承,它汇集了100多道工序,从原材料到成品,几乎要在所有常用机床上走一遍,安全生产压力之大可见一斑。令“精益人”骄傲的是,他们已连续30年在重大事故栏中盖上了“零”的印鉴。

  与“精益”管理层交流,有三句话印在了记者的脑海里,一一解读,便能发现通俗背后所蕴藏的哲理,由此观照“精益”安全生产这张优异的成绩单,思路渐渐清晰。

  

  语录一:效益和安全不可兼顾,效益为安全让道 

  

  作为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务自然是效益。精益集团年逾10亿的产值,9亿的销售收入,足以证明其在轴承行业是当然的赢家。虽然说追求效益是企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终极目标,但有时候也会遇到鱼和熊掌的痛苦选择。

  几年前,精益集团就面对着这样一道选择题:作为产品成形的一道主要工序,公司一直沿用的是机械式冲床,这种设备对操作工人的精力是一种考验,稍有疏忽,就会遭遇断指之痛;因此集团技术部门作出了技改动议,用液压式冲床取代机械冲床,以减少安全隐患。这项技改工程不仅需要一笔可观的投入,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它的副作用:改用液压冲床后生产效率要比用机械冲床下降10%以上。考虑到“精益”产品销售顺畅,因此有人对这一“保守疗法”无法理解,面对内部的意见分歧,董事长董祥义的拍板没有丝毫拖泥带水:马上做方案实施技改项目。

  回想当初的决定,董祥义从来就没有感到一丝后悔。他告诉记者,发展是硬道理,但更重要的是发展的模式,是粗犷式发展,还是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决策者不能不考虑这一问题。在效益和安全不可兼顾的情况下,效益必须也只能为安全让道。 

  

  语录二:多一声叮咛,规范作业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在去精益集团公司采访时,记者正好碰到奉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潘副局长,他对记者说,“精益“是一个让他们感到“省心”的企业,因为集团公司形成了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走进“精益”厂区,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氛围,一块块黑板报几乎成了安全生产知识的“大百科”,随处可见的宣传画。警示语更像一种无声的提醒。 

  谈起安全生产氛围,董事长董祥义聊起了题外话:为人父母往往有这样的习惯,每天早上孩子出门上学,总不忘叮咛一句“路上小心”。其实安全生产也是如此,需要经常地提醒,哪怕是重复的一句,说多了听者也会有意,这样,安全生产的意识强化了,氛围也慢慢形成了。 

  精益集团公司安全员小王对安全生产氛围更是有着独到的理解,她认为,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源于员工违规操作,当违规操作成为习惯,一切就难以避免了。作为集团公司的安全员,她把主要的工作放在了培养员工规范作业的习惯上。“习惯一旦形成,想改就难了,好习惯和坏习惯有时就在一念之间,结果却是天壤之别”。她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很多新职工往往有一个下意识的动作,随手把茶杯。饭盒等放到设备上,其实这一小小的举动带来的是无法估量的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制止,等新职工成了老职工,随手一放从下意识动作成了自然习惯,那么安全隐患也就埋下了。所以平时多一分观察,多一声叮咛,就多一分安全系统。

  

  语录三:安全生产不仅是管理要素,更是社会责任

  

  记者在采访中,董事长董祥义和记者说起了这样一件事。前几年,集团公司中很多员工购置了摩托车,以此作为上下班交通工具。一次,董祥义在报上看到摩托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倍增的报道,这让他心头一紧:单位里那么多人每天骑摩托车上下班,是否也存在安全隐患?他安排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的确有一部分员工尚未取得摩托车行驶证。于是,他亲自与交警部门联系,把摩托车行驶培训。领证服务请到了厂内,之后,每年集团公司都对员工开展摩托车行驶培训,已连续坚持了5年,这已经成为集团公司的一项惯例。 

  安全生产不仅是企业管理的题中之义,更是一项不容推卸的社会责任。董祥义的体会。而这一体会源于30年的一起小事故,虽然那是一起员工意外断指事故,但在事故的善后处理中,董祥义深切地体会到事故对员工家庭的痛苦,也深切地体会到事故给企业带来的连锁反应。

  员工选择了“精益”,那么,“精益”就有责任保护好他们的权益。董祥义这样认为,每一名员工既是“精益”的一员,也是各自家庭的一员,是社会的一员,给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是企业的需要,家庭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