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创业有成或正在创业的眼镜行业人士,在谈到长期或已经活跃在自己身边的职业经理人时,心存感激者有之,深感无奈者亦不乏其人。
那么,眼镜行业内的职业经理人这个群体,他们有着怎样的生存状态与目标追求,老板又是如何与之相处寻求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近了他们的生活。
处境 “我们比较尴尬!”
2008年春节前,记者来到温州仰义的某眼镜厂,恰遇该厂厂长阿仇(音)正在跟老板理论,双方争执不下。原来,虽然新春在即,可这个厂订单丰富,加班加点仍然忙不过来,几天前阿仇便自作主张临时招了几名计时工,但事先没有就待遇问题与老板有所商量,结果被训了一顿。事后,阿仇狠狠地摔出一句话让记者去回味:“真是没法做了!”果然,当记者节后再来这个厂的时候,确证他已另谋高就。
经了解,阿仇此前在温州爱氏光学等数个眼镜公司做过多个部门的业务主管,有着比较丰富的从业经历。“但经历不能代表有经验!”同为眼镜厂长的阿邹这么说。据其介绍,一个相对合格的眼镜职业经理人,需要具备三种基本素质:一是懂技术,这是协助老板做好全盘工作的基础;二是要懂管理,善于与各方面的人沟通,从而有效地协调各种关系;三是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够用恰当的方式去处理。
当然,具备了这些素质,未必就能与东家在一个战壕里抗战到底。这位来温州打工已经6年并且从最低层做到东艺光学公司生产主管的年轻人分析说:创业初期的企业因为资金有限、规模较小而往往是老板一个人前后“跑龙套”,至多也就是开“夫妻店”或拉一支“三亲六戚帮”打天下,当有所突破后才从内部挑选或向外延揽职业经理人来打理企业。从这时起,从外部引入的经理人也就陷入了“尴尬之境”: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完成老板交待的生产任务以及排除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障碍,但许多小厂老板往往只要结果,不问工厂的产能有多大、员工的待遇以及积极性有多高,当不能如期交货时,不懂行的老板往往唯经理人是问;另一方面,现在普遍地招工难,通讯又这么发达,员工打听到哪里条件优越就往哪里走,很容易导致群体性的员工迁移,这样,势必掏空原有的技术力量,加大留守员工的生产强度。
前景 期待他日自立山头
但并非所有的眼镜职业经理人都与老板始乱终弃,黯然退场。相反,其中有些人把经历当作机会,视磨难为进身之阶,逐渐发现并主动设计出自己的职业规划,经过一番打拼,一步步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眼镜做高档,去找广东佬。”这句俗语曾流行在2001年的温州眼镜行业,阿海作为一名广东仔就是在那时被老板用飞机接到温州某眼镜大厂担任技术主管的。据他回忆,老板待他很好,在当时的普工月薪仅及六七百元的情况下,他的年薪已超五六万元。因为技术过硬,管理技能也得到锻炼,加之有相对雄厚的资金作铺垫,一年后,阿海结束了打工生涯,在娄桥开设了自己的加工厂,而今,该厂员工已愈百人,业务延伸至杜桥、福建、广东,俨然已成气候。
阿海的化蛹成蝶并非个别现象。据调查,现今分布在温州的众多“低、小、散”型的眼镜企业之当家人大都有职业经理人或与之相类似的从业背景,职业经理人生涯似乎成为自主创业、自立门户前的预演,这对业界是喜是忧呢?
对此,温州市眼镜商会一位负责人解释这种现象时豁达地说:眼镜行业的职业经理人类似于“一人之下,几十百人之上”的角儿。在与老板们长期的接触、熏陶下,由于身份特殊,加之技术在身,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并且年龄多在30岁左右,入行门槛不是太高,这样,初生牛犊不怕虎,自行创业将是其中一部分人的必然选择。同时,他也指出:这部分人独立创业的初期,往往为了争夺市场而以量取胜,或大打价格战,无疑加剧了行业无序竞争,但只要合法经营,当然无可厚非。另外,当前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诸多因素深刻影响企业乃至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企业要生存只有加强品质建设,走高附加值的品牌之路,这对繁荣眼镜行业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而另一部分企业则势必被淘汰——总之,新陈代谢这一规律同样适合眼镜业,也只有这样,眼镜行业才能生生不息。
拐点 双赢的路在哪里?
出现了以上矛盾,那么,眼镜老板与自己的职业经理人又该如何协调达到共生共荣的效果呢?行业人士提出了许多建议,现归纳如下:
一是老板要从企业文化的创新角度来把握。
市场是企业的衣食父母,而老板是员工的精神领袖,从企业内部的层面而言,老板要积极营造一种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相互感恩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这个群体才能以切身的体会去感染其他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香港巨富李嘉诚说过:“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我对我的员工只有一个简单的办法:一是给他们相当满意的薪金,二是你要想到他将来要有能力养育他的儿女。所以我们的员工到退休的前一天还在为公司工作,他们会设身处地的为公司着想。因为公司真心为我们的员工着想。”针对朝夕相伴的职业经理人,有些企业便尝到了这种创新所带来的甜头。温州三来眼镜厂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为包括经理人在内的员工设置了够得着的激励前景,根据其表现,企业垫资为他们办新厂,新近又公布了去北京开店的员工名单,让他们在新的领域独当一面,企业俨然成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人人精神奋发,企业一派生机。
二是职业经理人要从自身品牌经营的实际利益来落实与磨合。
“老板人人当,也应轮到我”,这种意识普遍存在于眼镜职业经理人头脑中,固然可以理解,但根据权威资料统计,发达国家每年都有上百万家新企业诞生,35%的新企业在当年就失败了,而中国的这个比例高达70%,这就不难理解,国外员工(包括管理层)在薪水得不到增加的情况下,会更加地努力,直到做出最好的成绩被老板认可而加薪。因此,眼镜职业经理人如果碰到了好老板,那是一种幸运,自己没必要再去做老板,而应兢兢业业工作,与老板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从“职业经理人”自觉过渡到“事业经理人”的高度,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总之,眼镜职业经理人既然只是“眼镜职业经理人”,就要理性地看待并恪守自己的职责,为中国的眼镜事业发挥应有的作用。
上一主题:新闻快递
下一主题:体育品牌奥运营销:体育品牌奥运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