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不是军人,胜似军人
[发布时间:2008-06-05 00:00:00 点击率:]

 5月29日上午,在中铁二十三局办公大楼的一间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杨鑫副总经理。高高的个头,魁梧的身材,声音洪亮,很有一点军人气概,但杨副总经理并不是军人,甚至也没有从军的经历。1988年,他从石家庄铁道学院毕业分到中铁二十三局时,中铁二十三局从铁道兵部队改为地方工程局已经好几年了。然而这个地方工程局却从来没有忘记军队的传统,甚至在工地的工棚里,员工们的被子都是像军队一样,叠得四四方方的,在工程建设中,更是和当年铁道兵一样,保持了一种勇猛顽强的作风。也许是受这个当年曾被中央军委任命为“老虎团”称号又转为地方的中铁二十三局的军队传统的熏陶,杨鑫身上有着浓浓的军人气质,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他主动请战担任了中铁二十三局抗震救灾青年突击队指挥长,和万千解放军一样冲到了抢险救人的第一线。在德阳绵竹汉旺镇重灾区,他率队展开了一场生命大营救,写下了一段动人的篇章。

  

  留下遗言 冲上抗震第一线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震惊世界的8级强震,地处四川成都的中铁二十三局的办公大楼也和整个成都一样,经受了剧烈摇晃的考验。

  一场特大地震灾难不期而至,一场大规模的抗震救灾斗争顿时拉开了序幕。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公司作为一个地方企业并没有谁给他们下达抢险任务,但多年的部队传统使他们难以忘记“灾情就是命令,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12日下午,中铁二十三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长留与总经理李洪奇,向四川省委、省政府及省国资委、成都铁路局等地方机关主动请战,要求组成救援抢险队赶赴一线抗震救灾。

  5月13日17时30分,中铁二十三局接到四川省国资委和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的紧急通知,要求迅速成立一支抗震救灾突击队,立即赶往位于德阳绵竹市汉旺镇重灾区,对该地受灾的大型国企——东方汽轮机厂实施紧急救援。局集团领导班子立即开会作出决定:迅速从所属在蓉的第三、四、五公司抽调500余名精兵强将,组成2支“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抗震抢险突击队”和1个预备队,并批准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鑫请求率部参战的申请,任命杨鑫为第一突击队指挥长,率局副总工程师李铎、工程部副部长鲁宁生、党委工作部等部门相关人员,带领由三公司集结队伍组建的“抗震抢险第一突击队”火速奔赴德阳市绵竹汉旺镇重灾区东方汽轮机厂投入战斗。

  主管安全的杨鑫副总理虽然性格豪爽,其实十分心细,他接受任务后,立即打电话向东方汽轮机厂了解情况,知道了情况的严重性:楼房倒了不少,有几百人埋在了废墟里。从13日17时开始,他就不断跟四个分队的队长打电话,要他们准备好各种工具。至今杨副总经理还清楚地记得他在电话中说的那些工具,大到吊车、装载机、挖掘机,小到钢钎、小木板、小锯子、安全绳、发电机,细到生活必需的烧水锅、临时帐篷等,后来在救援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十三局分布于四川省各地4个工地上的突击分队开始向成都集结,年仅39岁却已经位居中央大型国企副总经理之职的杨鑫,十分明白此次任务的艰巨和危险,心中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临行前,他把家里银行卡交到妻子手中,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概。杨鑫对妻子说道,党和国家培养了我这么多年,我不去谁去,就是死也要去。

  14日早晨7时,集团公司王长留董事长和李洪奇总经理等领导班子成员集体为抗震护抢险突击队的勇士们壮行。王董事长和李总经理面色凝重、神情庄严地说:“同志们,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面对灾难,我们一定要发扬铁道兵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要按照地方政府的要求,坚决完成任务,并且确保我们抢险队员的安全,我们期待你们凯旋归来!”

  杨鑫从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抗震抢险总指挥、集团公司总经理李洪奇手中接过队旗时坚定地表示:“请领导和同志们放心,我们一定不辱使命,坚决完成任务!”

  一支98人的抢险突击队在杨鑫的带领下,带着各种抢险工具奔向了绵竹汉旺镇。

  

  废墟中救出郭文凤

  

  14日上午11时,杨鑫带领突击队赶到了绵竹汉旺镇。尽管他早有思想准备,但10多幢楼房倒下的废墟还是让他吃惊不已。待他把现场看了个仔细,对倒塌的楼房大体有数的时候,突击队的大型器械也赶到了,现场抢险指挥部分派他们对三幢倒塌的宿舍楼开展救援工作。

  14时过,杨鑫带领大家对三幢宿舍楼进行了又一次勘查,接着开了一个现场会议。根据实际情况,杨鑫将抢险队划分为四个大组、九个小组,即:三个现场抢险组和六个后勤保障组(机具设备组、安全巡逻组、安全防护组、生活保障组、信息联络组、宣传报道组),为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救援任务,尽可能多的救出生还人员,他确立了“分工协作、统筹安排、先活后尸、先重后轻、先上后下、安全保障”的救援工作原则,由指挥组成员李铎副总工程师、工程部鲁宁生副部长和三公司倪修权副总经理分别带领三个小组担负1#、2#、3#号三幢坍塌住宅楼人员的救援任务。

  杨鑫在会上对大家说道,我们一定要打出老虎团的士气,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要有科学的救援方法,按先上后下、先易后难、先活后死、先轻后重的顺序进行抢救。

  为了抢救被埋人员,突击队在相关人员的引导下,以被埋人员和可能存活人员的塌陷堆为突破口,用吊车、挖掘机、铲运机、切割机等机械和钢钎撬、人工搬运相结合交替作业,事前精心准备的工具都起到了大作用。

  当清理掉散落的土块和一些废渣后,杨鑫又指挥突击队员进行拉网似的搜查。他们在废墟上四处呼喊,用铁条敲打着水泥横梁。

  突然,杨鑫和突击队员们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从废墟里传出:“救命啊,我还活着。”这句话让杨鑫和突击队员们一阵惊喜。杨鑫要大家拿来一张门板,将震碎的混凝土粉末用手抓到门板上,防止粉灰落下去呛着下面的人造成窒息死亡。突击队员还拿了一顶突击队员的安全帽从缝隙里塞给了幸存者,让她戴在头上,防止在抢救中头部受到伤害。

  正在紧张地抢救中,又是一阵地动,一次5.9级的强烈余震发生了。现场有些混乱,一些群众急忙向废墟外跑去。杨鑫用手扶着残壁,一动也不动。在废墟中的突击队员们都和杨鑫一样,每个人都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没有人移动一步。在这救人的关键时刻,他们宁肯自己受伤和牺牲,也不愿停止救人的工作。余震很快过去。杨鑫和突击队员又开始了救人的工作。终于,在拼命搜救了4个多小时后的19时35分,被埋在废墟中53个小时的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后勤副主任郭文凤,被突击队员们从废墟中成功获救了。

  当郭文凤被抬出时,现场掌声一片。郭文凤的丈夫刘平,作为东风汽轮机厂项目部工作人员乘飞机从外地赶回,他亲眼目睹了中铁二十三局突击队员们的救人过程,当他轻轻地吻了一下即将送上救护车的妻子后,紧紧地拉住了杨鑫的手,泪流满面地说道:“我上高中的17岁的儿子已经在地震中遇难。而你们救了我的妻子,谢谢中铁23局的的领导,谢谢同志们!”

  这天下午的18时、18时20分突击队还在1#、2#楼分别各挖出一具遗体。当天深夜他们又与武警部队一起参与对东汽实验中学的救灾工作。

  

  像军人一样秋毫无犯

  

  经过一天的超负荷奋战,勇士们都已经精疲力竭,十分疲惫。深夜了,队伍简单休息一下。虽然他们救援现场紧临东汽集团公司尚未倒塌的医院,里面有大量干净的床铺和被褥,当地抗震指挥部和地方群众都劝他们使用医院的物品住宿,但杨鑫副总经理毫不犹豫地谢绝了他们的好意,他说:“谢谢你们的好意,我们心领了。我们是国有大型企业,我们过去是铁道兵,今天参加救灾抢险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吃苦奉献、严守纪律是我们这支队伍的传家宝,现在不能丢,将来也绝不会丢!” 

  98名勇士满身泥土,在没有房屋、没有床、没有被褥而只有遍地废墟的艰难环境下,抢险队员们只有50人有临时帐篷,其他的人就在废墟上铺张塑料布,头枕大地,面朝蓝天合衣而眠。

  15日早上7点,杨鑫和突击队员们简单吃了点东西,又在废墟上干开了。这一天的工作更加艰苦,由于天气热,一些遇难者的遗体散发出了阵阵异味,而杨鑫和突击队员们却没有口罩之类的防护物品。但为了救人,他们也顾不得这些了,在废墟上不停地清理着残渣和断墙。又是几个小时过去,中午12时的时候,现场又响起了一阵掌声,在解放军的配合下,他们又掏出了一位被困68小时的姓杨的大爷。到了17时,再没有发现幸存者,只是又找到了几名受难者。至此,杨鑫带领突击队在近30个小时里,清理了3座倒塌的宿舍楼,救出了两名幸存者,找到了12名受难者,完成了现场指挥部交给的任务,他们的效率让东汽抗震救灾指挥部赞叹不已。

  而此时,杨鑫和突击队却给现场指挥部出了个难题,队员们从废墟中挖掘出大量的现金、存折、金银首饰、有价证券、珍贵邮票、收藏品以及手提电脑、电视机等贵重物品,均如数登记造册,先后分5批主动上交到地方政府抢险指挥部。第一次上交时,对方感到十分惊讶和为难,一位负责接待的同志感动地说:“地震发生以来,从未有人上交过物品,你们是第一家。老实说,我都不知道如何接收,也不知道怎么给你们开收据。”

  杨鑫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也感慨地说道:没有想到这些员工平时一点奖金和工资都要斤斤计较,而在抢险中面对大笔的财富却无动于衷,秋毫无犯。

  

  我们想给中央领导写封信

  

  15日晚,圆满完成了抢险任务的中铁二十三局青年突击队经四川省国资委同意,撤回成都,临行前,东方电气集团总经理斯泽夫激动地说:“你们是国资委系统第一家到达我们这里参加抢险救援的单位,你们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组织科学、救援有力的突击队。你们还是当年的铁道兵!”

  凯旋归来,一时间,杨鑫和突击队成了众多媒体追逐报道的对象,人们在赞赏中铁23局为了人民不怕牺牲奋勇拼搏的精神同时也在探讨着他们在此次抢险中高效率的奥秘。当笔者采访杨鑫副总经理时,他沉思良久,真诚地说:“通过这次抗震抢险救援,使我深受感动,体会很多:我是局党委决定的忠实执行者,誓死维护了我们企业的信誉;在合理投入、确保安全、无一人伤亡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三幢坍塌楼房的救援任务;作为分管安全的局领导来说,我是企业利益和员工生命的捍卫者;本着人的善良本性,在救援过程中做到‘活者生存、亡者全尸’。”

  而面对记者的采访,杨鑫并没有多谈自己在抢救现场的表现,而是不断地赞赏突击队员们。他说起了该局三公司灵关电站项目部经理苏乾龙。苏乾龙的家乡就在本次地震的重灾区平武县,在接到上级赶赴一线的命令时,他的父母、妻儿还杳无音讯,他强忍着心中巨大的焦虑,坚决服从命令,顾不上远方的亲人,迅速集结干部职工连夜赶赴救灾一线,当发现第一名被困者时,又是他冒着余震的危险第一个钻进水泥板缝中救人。原灵关项目部书记周绍文,本已内退,但他主动请命,要求参与抗震救灾。还有一名平武籍职工的父亲在地震灾难中不幸遇难,但他忍着巨大的悲痛,一直坚守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年近五十的襄渝项目部经理李明,在救灾过程中,奋不顾身,身先士卒带领突击队奋力抢险。这些充分体现了这一群铁血男儿舍小家为大家、勇于奉献、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当记者提出,中铁二十三局这次参加抢险救人,为什么能够高效率地完成任务时,杨鑫谈了这样几点看法。他说,第一个原因是军队的优秀传统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企业文化,尽管我们脱了军装,但部队的精神已深入到每一个人的灵魂,已经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关键时刻就产生了巨大的能量。其次,杨鑫认为在抢险救灾中科学态度是十分重要的,中铁23局平时不仅能打硬仗,而且善打硬仗,对抢险器械准备得很充分,在救人和清理废墟时充分利用了专业技术知识。

  “我们准备给中央领导写封信,对抢险队伍的建设和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采访结束时,杨鑫这样对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