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5.12之夜,一份抗震救灾应急预案
[发布时间:2008-06-16 00:00:00 点击率:]

□ 本报记者 冯大中

  特约记者 黄仕科

  

  这是两本关于5.12汶川大地震的战地记录本,记录者是中铁二十三局总经理李洪奇,稿签纸上流利的钢笔字记下了李洪奇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那10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翻开这两本战地记录本,我们看到了一个企业老总为国分忧、敢赴国难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看到了一个企业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种种英雄行为:决策者的运筹帷幄和执行者的勇敢无畏。在这两本战地记录中,有5.12大地震后李洪奇的思考和为公司拟定的抢险救灾计划,有企业对抗震救灾作决策的会议记录,有企业抢险行动的点滴,有上级通知和召开抗震抢险紧急会议的记录,时间从5.12之夜直到5月23日。

  6月4日上午,当记者在李洪奇总经理办公室里采访,看到这两本战地记录时,记者震惊了,我感到了这两本战地记录的不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特别是战地记录中李洪奇在5.12之夜为中铁二十三局拟定的抗震救灾应急预案,更是让记者看到了作为一个企业家的宽广胸怀和深邃的眼光。于是,记者以这个抗震救灾预案为引子,和李洪奇展开了一场对话。

  

  “大灾必有大难,

  企业要主动为国赴难”

  

  记者出于职业敏感,一边拿出相机拍下了李洪奇总经理的战地记录本,一边对他说道:这个战地记录本,特别是记录本中为公司所拟就的抗震救灾预案,有着不同一般的价值。作为一个企业,在并没有接到通知和安排的情况下,你为什么那样快地在5.12之夜就为企业拟就了这样一个抗震救灾应急预案,并作好了上一线抢险的准备呢?

  李洪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谈起了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汶川8级大地震时的情况。他说,当时本部设在成都的中铁二十三局的办公大楼晃得很厉害,感觉简直就要倒了。后来知道是在汶川发生了大地震。我想,大灾必有大难,在这种大灾大难面前,对企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国家有难,企业有责,我们理当为国赴难。那天晚上,我几乎一夜没有睡着觉,就用笔写下了这份抗震救灾的应急预案。在这个预案中,除了公司自救计划外,还计划成立两个抢险救灾预备队,时刻准备冲上地震重灾区抢险,并要求公司作好抢险救灾的物质和人力的准备,集团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安排好各项相关工作。事后证明,这个预案计划对我们参加抗震救灾胜利完成任务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李洪奇的话也引起了记者的沉思。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企业的表现各异,大多数企业和企业家慷慨赴难,也有个别企业和企业家的态度不够到位,受到了民众的指责。想到这里,记者对李洪奇说道,这有一个社会责任问题,也有一个眼光问题,有些企业家只能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可以赚很多的钱,但在关键时刻却缺少责任感和战略的眼光。

  李洪奇很赞同记者的看法,他说,我们的预案是建立在对灾难情况的正确分析上。我多次参加过抗震抢险,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松潘平武地震抢险都参加了,大灾难后必然要派出队伍抢险。我们在12日下午就要求集团公司部处长一级人员24小时开机,与四川省委、省府和国资委保持密切联系,准备随时接受抢险救灾任务。

  

  像这样的队伍,

  将来重建还要他们来

  

  那么,这个应急预案是如何落实,又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作用?

  李洪奇告诉记者,在5月13日上午,集团公司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会上一致通过了这个抗震救灾的应急预案,全公司从上到下全面行动起来。当天上午,我们找到四川省国资委领导,主动请求安排抢险救灾任务。四川省国资委领导很感动,称我们是第一家向国资委请战的企业。

  13日下午17时过,我们接到四川省国资委和中国铁建总公司的通知,要我们组队赴地震重灾区的绵竹汉旺镇,对遭受地震重创的东方汽轮机厂实施抢救工作。14日晚,我们又接到四川省国资委的通知,要求我们再次派出抗震救灾救援队火速前往地震重灾区的什邡,清除什邡莹华镇天宝乡至麻柳坪因山体滑坡而造成的20公里路障,为救援几千名灾区受困群众打开通道。由于我们事前准备充分,抢险措施得力,这两次抢险我们都胜利地完成了任务,特别是在什邡清理滑坡路障,我们提前两天多完成了任务,落实了胡锦涛主席的要求和嘱托,被空军政委邓昌友上将称为是立下了头功。

  记者接过李洪奇的话说道,对于中铁二十三局两支抢险突击队的表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你们作了大量报道,本报也作了详细的报道。灾区群众称你们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胡锦涛总书记在听取什邡抗震救灾工作汇报时也赞赏地说道,像这样的队伍,将来重建还要他们来。

  记者继续提问说,我们的读者很想知道,中铁二十三局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做出了不凡的业绩,你们如何来总结经验,让这些经验更好地发挥作用,把企业建设得更好呢?

  李洪奇回到办公桌,从桌上拿出又一叠记满字的稿笺纸。他说,对于经验,我在公司会上总结了四条。其一是正确地分析形势,及早地提出了预案,并及时做好了各种准备;其二,企业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政治素质;其三,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其四,平时就要着眼于建立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队伍;其五,要有爱心,大灾有大爱。

  最后,记者询问李洪奇在灾区重建中有什么打算。李洪奇回答说,今后首先要搞好自救。中铁二十三局有21个项目在灾区,其中有四个项目在重灾区,我们要努力恢复生产,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当然我们还要积极参加灾区重建工作,这个方面,我们除了已向灾区捐款外,也与灾区进行了联系。如果还有抢险任务需要我们,还要努力去完成。

  

  对汶川大地震的

  思考和建议

  

  采访到此,记者感到很满意,真可以说是满载而归,便收拾起笔记本准备结束采访,想不到此时不待记者再提问,李洪奇又拿出一叠记录纸,主动谈起了对5.12大地震的一些思考。

  为了更清楚地表达他的想法,李洪奇把记者带到了办公室另一侧的一张挂图前。这是一张中国地震带分布图。李洪奇像一个指挥员一样指着地图上所标出的地震带,激动地说道,中国是多地震的国家,我们应该很好地对5.12汶川大地震进行思考和总结,把以后的防灾工作做好。他说,我对此有这样几条想法:

  第一,要提高建筑的抗震标准,修改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按照抗8级地震和12级烈度来设计。公路建设也应该提高标准,通讯设施和电力设施也要考虑防震的要求。现在的招投标办法要改进,不能谁出钱越低谁就中标,造成质量无保证,不能因为人为不当加大灾害程度。

  第二,我们国家应组织抢险专业队伍或专业部队,并配备专业设备;每个省应该设抢险工程局,平时修路,灾时救灾。

  第三,应急预案、应急教育、自救演练要常态化。学校教学楼应有应急通道和应急避难所。这个方面要向日本学习,多加强危机教育。这样,有灾时才能临危不乱。

  第四,应设立抢险救灾专项基金。

  第五,灾区的重建要很好论证和研究,经济要合理布局,断裂带建筑要尽量避开。

  李洪奇告诉记者,这仅是一个提纲,他准备就此详细写一篇文章。

  听了李洪奇的话,记者的眼睛有些湿润了。5.12汶川大地震以来,我们的眼泪似乎多了起来,我们为灾区受难同胞而流泪,也为众多抗震救灾的英雄而感动得流泪。我为我们国家有李洪奇这样为国分忧、敢赴国难而又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感到自豪和骄傲,有了他们,灾区的重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就多了几分胜算。

  我期待着李洪奇的文章早日问世,同时记者也很想向有关方面建议,把李洪奇记有5.12之夜为公司拟就的“抗震救灾应急预案”草稿和10多天中铁二十三局抗震救灾行动的战地记录本,收进5.12汶川大地震(纪念)博物馆,如果说要建这样一个(纪念)博物馆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