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兖矿建设中国最大工业铝型材项目
[发布时间:2008-06-17 00:00:00 点击率:]

  本报讯  6月13日上午,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型工业铝挤压材项目在山东兖矿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28.25亿元,设计年产大型铝挤压材13.3万吨、圆铸锭1.45万吨;产品包括整体高速列车车箱在内的轨道交通用高性能大断面型材,以及其他工业用高性能型材、管材、棒材等。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认为,该项目装备水平高,工业技术先进,尤其是150MN双动油挤压机,其代表了我国铝加工产业最高水平,大大提升了我国铝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调整和优化我国铝加工产业布局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该项目配置熔铸生产线4条,挤压生产线18条。主要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引进的150MN双动正向油压挤压机,是目前世界上同类挤压设备吨位最大的,属世界首台。无论是单机还是整条生产线,项目选用的设备和工艺均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优越的性能,保证项目具备安全、高效、清洁、环保等突出特点。项目总工期为36个月,计划2011年5月底竣工。

  据了解,该项目是兖矿科澳铝业公司的下游产业。科澳公司是兖矿三大支柱产业(煤炭、煤化工、煤电铝)之一,总投资35.8亿元。科澳公司具备的年产14万吨电解铝、370兆瓦电能的生产能力,是这一项目前景看好的坚实基础。电解铝项目位列国内同行业前15名,吨铝综合交流电耗14300千瓦时以下,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支持项目的电厂是受国家能源政策保护的低热值环保节能综合利用电厂,燃料为煤炭生产的废弃物——煤泥、煤矸石,发电成本仅为0.2元/千瓦时。

  兖矿集团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生产,年均煤炭产量4000万吨左右,煤泥和煤矸石作为煤矿生产的废弃物,给环境治理带来很大压力。兖矿多年坚持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吃干榨净”综合利用煤炭资源,倚靠科技创新向煤泥、煤矸石要利润,使“污染源”变成新资源,形成了以发电为龙头,热、电、气联供,污水处理、余热养殖、建材生产并举的综合利用产业链。自1988年兖矿建成中国第一座煤泥、煤矸石低热值综合利用电厂——南屯矿电厂以来,兖矿集团按照“以消化全部低热值燃料为目的,自发自用、多余上网”的电力建设思路,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全力提升“三个循环”技术水平。投资10.8亿元建成全国目前最大的以煤泥、煤矸石为燃料的综合利用电厂9座,合计装机容量527MW,年消耗煤泥、煤矸石100余万吨,节约能源67.5万吨标准煤。截至2007年末,累计消耗煤泥、煤矸石1150余万吨,发电109亿千瓦时,实现产值70.8亿元,创利润7.3亿元。 (陈伟 任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