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全国工商联负责人为民营经济开“药方”
□ 本报记者 李凤发
“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已进入一轮长期的要素价格调整阶段,过去十多年的‘黄金时代’已宣告结束,而民营企业,尤其是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将是首当冲击受影响的群体。”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新奎6月11日在湖南长沙举行的全国工商联十届一次常委会议上表示,仅仅寄望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并不明智,“有的事情,还要通过我们自己来解决”。
民营经济面临三大问题
“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给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一是资金紧张加重、成本加大,二是出口压力加大,三是资源要素价格和环境成本、用工成本明显上升。”在会议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说。
黄孟复指出,贷款难问题一直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而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受影响最大的是民营企业。今年一季度,在全部新增贷款中,私营企业新增贷款占比仅为7.8%,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2个百分点,比去年末下降了4.69个百分点。随着利率多次提高,民间借贷利率不断攀高,一般高达25-30%,企业融资成本明显加大。
此外,各国经济增长放缓,需求相对减少,加上一系列调减贸易顺差的政策,特别是出口退税率降低,给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影响。人民币不断升值,也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截至4月份,外贸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几乎为零。私营企业出口总额累计621.1亿美元,虽同比增长了38.2%,但增速下降9.2个百分点。
同时,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调整资源税、加大环境生态保护和实施《劳动合同法》等,都使得民营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民营企业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要在挑战中看到机遇,在困境中看到出路,在宏观调控大背景下看到民营经济发展新趋势。”黄孟复说。
“回顾民营经济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历史。尽管当前形势复杂,困难重重,民营企业仍要继续增强发展信心,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增长方式,确保又好又快发展。”黄孟复说,新一轮宏观调控致力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目前成效明显,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为民营企业提供了顺利发展的大环境。
民营企业必须学会自救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新奎有着另外的两重身份:上海外贸学院院长、上海市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常年研究经济,王新奎对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局也进行了广泛的调研。
王新奎认为,中国国内正面临着第二次转型调整。第一次转型调整是商品价格的调整,从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而现在面临着要素价格调整。几乎所有大家关心的问题,包括土地、环境、医疗、养老、农民、农民工……一系列问题,都涉及要素价格的调整。近期的经济过热是表面,为什么会引起过热,则是因为要素价格扭曲。
“劳动力这么便宜,土地几乎是无偿使用,资金是无限供给,海外市场像垃圾筒,这么多的经济要素凑在一起,造就了我们十多年的‘黄金时代’。现在好日子过完了,要你还债了。”王新奎强调说,调整要素价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民营企业要做好思想准备。
“现阶段我的判断是,大家千万不要希望政府能一下子就把问题彻底解决,有的事情,还要通过我们自己来解决。”他认为,民营企业要学会自己着手解决问题,不能把全部的幻想和责任都寄托于政府,现在起必须学会自己救自己。
未来民营企业何去何从?王新奎尖锐地指出:“民营企业只有三条路走:一条走掉,一条转掉,一条死掉。毫无疑问的是,肯定有一批民营企业要死掉,而房地产肯定是首当其冲。”
他指出,宏观调控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影响有一个滞后期,效果无法预料,也不见得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当然,也有好的情况,国家的经济底子厚,规模大,动力足。经济是会产生震荡,但这种震荡不是整体性的,而是结构性的。
“不过结构性的震荡轮到你头上,那就是百分之一百,民营企业又是首当其冲。”王新奎认为,下一阶段,也许有很长一个时期,民营企业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和震荡,建议全国工商联要吸取这次汶川地震的教训,建立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包括:从现在起着手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资产储备、加强经济研调等等。
加强自主创新是根本
“自主创新对我们每一个企业来说,是最根本性的竞争力。这就表明了我们有过硬的本领,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有自己的专利。”在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看来,民营企业要走出困局,加强自主创新是根本。
厉以宁指出,民营企业对中国的经济走势应有充足的信心。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有较长时期的持续增长。对中国国内市场应乐观,内需将不断扩大。对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应认真对待。企业自主创新和劳动力素质提高,将赢得广大国际市场。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控制信贷规模,都会给民营经济增加困难。”厉以宁同时表达了宏观调控对民营经济可能带来冲击的担忧。他提醒民企要注意四点:第一,控制投资规模,没有市场或市场不确定的不投资;第二,避免发生运行中资本链中断现象,资金融通问题要放在重要位置;第三,产品结构应及时调整,包括企业兼并重组或外迁改建等;第四,注意节约资源,这既可节约成本,又能让企业持续发展。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资金融通问题。厉以宁建议,现阶段可通过三项措施予以解决,一个途径是企业互相融资,如深圳的中小企业就组成了互助联盟;第二个途径则是政府提供一些资金,为企业融资担保;第三个途径是加快民营企业的上市步伐,力争登陆中小板上市融资。
出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或者“走出去”
“我们现在搞宏观调控的难点,是经济已经融入全球化。”上海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季晓东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宏观调控不能不通盘考虑国际因素对政策效果的影响,也不能不全面权衡国际因素对各种政策工具的制约。“唯一的出路就是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
季晓东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工商联作为最大的商会组织,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家的主体作用,可以推动孵化器平台的建设,努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质量。
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表示,随着人民币持续不断的小步升值,越来越多的浙江民企陷入困局,资金链断裂渐成蔓延之势。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应该积极行自救,通过收缩战线、“走出去”等多种手段突出重围。
他同时指出,在全国紧缩银根,严格控制信贷规模的背景之下,民营企业更容易产生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因此,民营企业的当务之急,要适时收缩战线稳住资金链。
上一主题:企业发展须“过河拆桥”
下一主题:党员干部最后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