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如何加速工业经济结构调整
[发布时间:2013-04-28 16:46:08 点击率:]

 加快公益机构战略性调整,是顺应当前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必然的选择。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从整个全球来看,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一些不确定因素也还存在。而且从各国发展情况来看,经济的下行压力风险仍然在加大,特别是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生产要素流动的存储对中国制造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国工业的结构性战略调整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也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在工作过程中我们有几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第一个体会,全球整个生产要素开始向亚太地区重新加速转移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我们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参与10加3,就是东盟加中日韩;还有10加6,东盟加中日韩加日新澳。此外,美国提出亚太地区PPT,就是亚太经济合作伙伴协议。现在东盟地区,东盟国家,为了主导亚太的发展,也提出了RCEP这个协议。在整个过程中,大家一是看中了亚太地区的发展,同时,在亚太地区发展过程中也在争取规则制定的主导权。比如,我们在前一段时间TCCT的时候,也参加中美投资保护性谈判,在整个过程中,有一个跟踪美国2012年投资保护谈判的文本,有几项东西对我们产业化和工业化发展,以及工业安全问题带来很大的挑战。这里有几个新的概念。首先,WTO里面有一个待遇,所有跟美国谈成投资保护协定,谁先谈成,将来再跟美国谈判,先谈成的可以享受后面的规则。我们认为,条款设计是比较科学的,这样能鼓励跟美国最先谈成VIP,可以适用于后面的规则。即便后面的不能适用于前面的,如此也可鼓励各国跟美国加快谈成投资保护协定,这对我们也是很大的挑战。其次,准入前的待遇问题。我们原来在跟各个国家谈投资保护协定的谈论过程中,只是谈准入后,这样我们通过外商企业投资指导目录对外资进入中国投资有了限制。如果按照这个许可,准入前就实行国资待遇,各国不能对准入前加任何许可,这对我们也是一个很强烈的制约。再次,负面清单要求所有国家对于自己认为这个领域或者服务部门不能开放,就在附件中列入负面清单,一旦列入负面清单,就意味着未列入负面清单的东西一律对外进行开放,这对我们提出了挑战。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我国的历史跟美国等发达国家不一样,我们对这些东西的认识不像它们那么到位,我们列入负面清单的局限于我们的认识,将来我们回过头找这些东西,对我们有约束。所有这些东西对我们整个工业发展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

  第二个体会,金融危机以来,尤其是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跨国企业对全球资源背景进一步加强了。这里面有几个挑战,第一个对传统的关税,体现主权特征的关税的问题带来了挑战。因为我觉得,过去在很多谈的时候以关税作为我们主权的体现,而跨国企业在配置加强以后,把这种传统给你削弱了。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大量贸易区的发展和保税区的设置,其实都在服务于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配置问题。第二个对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产生问题,为什么很多工业发展方面,总不能列升到价值链的上头,在全球潜规则底下,无形的手已经把你定义在底下,这个东西对我们产业结构带来了挑战。

  第三个体会,当前如何进一步增强对于创新的引导。这些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像ipone产品加服务对当前工业化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求不断地创新技术,同时要求必须创新商业模式。技术实现了,没有好的商业模式,技术也不能够有好的应用。这对我们整个工业,从全球环境来说产生很大的影响。其次,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也是中国工业发展到今天新阶段的必然选择。到现在为止,还存在工业发展核心技术缺失,尤其是产业过剩等问题。过去十年中国赶上难得的机遇,这期间恰恰是美国发生了战略性选择错误,中国恰恰选择了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把工业转移出去,所以实现了这十年的加速发展。带来什么问题呢?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作为中心对应的是全球整个需求,在全球需求整个经济上行的时候,过剩问题不显现,但是一旦全球经济下行的时候,我们对于全球过剩产能问题就显现了。现在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不仅仅是国内问题,也是国际问题。

  如何适应当前的形势,加速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前不久召开了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会议,会议上定出来一些东西,我认为也是挺符合当前情况的。这里主要有几点。一是要优化现代产业,我们整个产业是对应全球经济上行的产业,现在适应新的发展时期,如何处理好工业较快发展问题?首先要优化存量,包括十八大提出的提升制造业,淘汰过剩产业,节能减排等等,都是优化的一个具体举措。我非常赞同强化需求激励机制的观点,尤其是这里有深层引导需求的作用。但是生产和需求到底是什么关系?政府在这方面有积极因素,应该还是需求为主导,来引导生产需求,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供给。其次,要处理好增量问题,包括发展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等等。再次,适应新形势,与工业发展相适应的市场环境是非常必要的。这里首先是应该有好的创新体系。我们原来到我国台湾新竹等地方,到瑞士、美国,我觉得它们创新体系非常健全,虽然投入不到位,起码对创新体系的效率是很高的,而且创新企业结合度,产学研结合方面做得非常好。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海外好的经验。第二,实体经济是基础,其中,中小企业又是基础,国家应该下大力气创造良好的环境,来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力和创业。第三,在当前形势下应该进一步加大劳动力数量培养。现在入市10年以来,中国走了一段工业发展的路,到了新时期,在新的环境下,尤其在这种技术变革的条件下,应该进一步催生中国劳动力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