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希望手机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这样一种媒体,当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人们第一反应是打开手机,通过多媒体接收信息。” 曾有业内人士这样描绘手机媒体的前景。
手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被人们称为 “第五媒体”,其比电脑普及、比报纸互动、比电视便携的优势,成为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战略转型的信息终端平台。
前景十分诱人
技术的发展让手机的通讯功能渐渐被淡化,而娱乐游戏、网络社区、信息服务等附加功能不断增加,继手机上网、手机游戏之后,手机小说、手机报纸、手机电视等新业务都已出现。
所谓手机报,就是将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定时地发送到用户的彩信手机上,使用户在每天的第一时间通过手机阅读到当天报纸的全部内容。手机报的出现,为人们增加了又一条廉价获取多方面信息资讯的渠道。
据了解,2004年7月,中国第一份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推出后,各地报纸纷纷效仿,短短3年时间,已有数十家媒体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推出数十份手机报。特别是2006年年末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中央新闻机构的加入,进一步促进了手机媒体化的进程。
业内人士分析,手机的魔力来自于它是当今普及程度最高的信息终端设备,建立其上的移动网络媒体优势更是不言而喻。一是随身携带,用户可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接收。二是精准定向,精准到达目标受众。三是功能健全,这主要得益于移动技术的进步,无疑刺激了移动互联网内容的消费。四是发展潜力大,逾5亿的国内手机用户也是其产业前景的一大保障。CNNIC发布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人数为4430万人,平均4个网民中就有1个使用手机上网。而在去年年底,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只有1700万。巨大用户群所带来的庞大产业机遇,让越来越多传统媒体、广告主们对其青睐有加。
“手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通信工具,而已经成为一个媒体。”这样的观点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另外,央视市场研究公司近日发布的2006年中国广告市场分析数据显示,报纸等传统媒体广告如今正面临更大挑战,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则成为广告界新宠,这也是为什么未来三五年内各报纸出版单位均树立“数字报业”发展战略、加快向数字内容提供商转型的最大动因。
问题不可小觑
当然,手机报是由传统媒体与移动信息服务提供商结合而成的媒体,这种形式的结合是前所未有的,没有先例的经验可循,虽然其市场巨大,前景可观。但其在开发推广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是不可小觑的。
业内人士坦言,目前为止并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媒体与通信行业之间的权责划分不清楚;从盈利模式看,手机报获利情况不乐观,与传统媒体在内容方面有同质性,没有特色,目前为止更多是依托彩信业务以及WAP网站浏览,更像是一个附属品,没有凸现出自己的优势;与广告商合作细节有待商榷,消费者能接受何种形式、何种频率的广告,会否连带其对手机报这种形式产生负面影响,这个度该如何把握等问题都需要解决。
手机报绝不是把传统媒体的内容向手机终端进行简单平移,必须加强手机报的内容建设。据了解,目前,手机报的用户多为城市白领,这部分人更关心体育、科技、财经等消息,而大多数手机报没有根据目标读者群设定内容,手机报新闻来源、内容分类等都是依附于传统报纸媒体或者互联网,大多数是把报纸上的内容直接翻版到用户的手机上,这会使手机报失去竞争力。
从盈利模式看,广告收入是传统媒体盈利的生命线,多数报社的广告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但是由于手机报受限于终端容量,已开通的彩信版手机报的内容大多只有7000~10000个字的图文信息,只能包含20多条400个字左右的新闻内容,所以手机报没有足够的空间去承载大量的广告信息,也就无法像传统报纸媒体一样将之建立成一个新的营销平台。而且,用户在使用手机时也会本能地排斥广告侵袭,对手机报的提供者来说,在广告形式上也面临巨大的困难:如采用选择型广告,手机用户也会本能地予以排斥;如采用强迫型广告,则手机报将失去自由检索新闻的特长,手机的隐私空间更易受到侵扰,从而引起用户的不满。
业内人士认为,手机报提供商可以借鉴日本手机报广告的“少而精”战略。正因为广告数量稀少,它的宣传效果相当显著,因此很受企业的青睐,广告收益同样相当可观。
另外,与传统报纸相比,手机报目前的收费处于劣势。在我国,手机短信业务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和它相对低廉的收费是密不可分的。手机报要想普及,降低资费是头等大事,这也有待于我国通信市场竞争体系的完善和无线网络技术的普及。相信,随着即将到来的3G通信技术的应用,人们将从移动的手机终端中获得越来越多的信息与实惠。
上一主题: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生产手机超4亿部
下一主题:客齐集网站 实施扩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