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凌兰芳:善抓机会拥有第一桶金
[发布时间:2008-08-18 00:00:00 点击率:]

  □  萧遥 李秀中    

  “我收购的这些企业在当时看来,很多都已经是‘死鱼’,改制成本很高,但只要任何一个员工提出愿意在我的企业工作,我一定会安排,这其中也包括为残疾员工安排适当的岗位。”凌兰芳认为,企业家要善于发现事物潜在的价值,责任与价值结合,才能造就真正的企业家,而不是“资本家”。 

  凌兰芳:“产品做成文化”,希望丝绸之路集团要“走出国门,天下论剑”。

  “再就业,重上岗,又当家。”这是一位“下岗工人”创作的“心曲”,也是他个人经历的真实写照。

  这就是凌兰芳,丝绸之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丝绸之路集团”)董事长,他经历了从国企下岗再就业的风雨,走过了坎坷创业之路。

  清欠10亿国企三角债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凌兰芳经历了国企下岗,在以28500元买断了33年工龄之后,他成为一个下岗再创业企业家,开始了漫漫创业路。

  1994、1995这两年,在经历国家宏观调控,以及自己经营的海轮沉没、人员死伤的沉重打击之后,凌兰芳并没有就此沉沦,而是向银行承诺,自己一定会还清所有贷款,“那个时候,我每月只拿150元的生活费,也要辛苦还贷。”凌兰芳回忆起自己经历的一切时已经十分从容。

  凌兰芳相信,危机既是一场考验心理承受能力的危难,更可能成为一个改变命运的转机。“我正是善于抓住机会,才拥有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凌兰芳所说的“第一桶金”是他参与国企“三角债”清理而获得的。当时,从事物资贸易的凌兰芳总是被大型国企拖欠货款,而自己向这些大型国企索要欠款时,得到的答复往往是“我们也被某某企业欠债不还,哪里有钱给你们呢”。

  “小型物资贸易公司—钢厂—轴承厂—火车车辆厂。”一条典型的“债务链”在凌兰芳的眼中渐渐清晰,他说,“也正是我找到了企业欠款的最终环节,想到了办法,最后将这条‘债务链’变成了‘生物链’。”

  随后,凌兰芳与这些欠款的大型国企一一谈判,要求合作,帮助上述链条中各个环节的国企“清欠货款”成了凌兰芳的份外工作。他以“抵扣欠款”的方式向火车车辆厂订购火车车皮,让火车车辆厂将拖欠轴承厂的费用还清,轴承厂再还清拖欠钢厂的费用,而自己则可以向钢厂索要欠款。

  这样,不用花费任何费用,凌兰芳即可将这些火车车皮再卖给焦炭、化工、机电、矿山等企业,用以运送煤炭等物资。“两三年下来,我清欠了将近10亿元人民币的‘三角债’,这些国企不仅愿意让我帮忙要债,有些企业还会给我增加10%~15%的补贴。”凌兰芳毫不讳言自己是抓住了特定时期的特殊机遇,他说,“这也为我几年后收购那些濒临‘死亡’的家乡企业奠定了基础。”

  收购“死鱼”

  2001年,时任湖州丝绸物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凌兰芳,开始积极参与国企改革、购并重组。

  丝绸业一直是浙江省湖州市的支柱产业,占据湖州市工业结构55%的份额。然而,由于该行业竞争激烈及产能过剩,许多丝绸工厂在21世纪初期纷纷呈现亏损态势,严重者甚至倒闭。

  2002年,当时的湖州市政府为盘活资产开始推行国企改制。一家已经有90年历史的丝织厂成为行业改制的“排头兵”,但公开招标的改制“皇榜”贴出100余天却迟迟没有企业敢接手。

  “我一直都在翻来覆去地想,自己该不该去接这个烫手山芋。”在凌兰芳看来,当时的昌荣丝织厂作为一家大型国企,资产质量还是不错的,只是这次改制需要解决将近3000名职工分流就业的问题。

  3个半月之后,凌兰芳作了决定。很多当时曾面临下岗危机的“40、50”员工们还记得凌兰芳的承诺——“今后我们就是一家人,只要我有饭吃,你们就不会喝粥。”

  当初无人问津的困难企业,如今成为湖州丝绸崛起的亮点。凌兰芳说,“这些‘40、50’员工跟我年龄都差不多,我不想让他们再经历下岗之苦。”

  事实上,昌荣丝织厂只是凌兰芳收购的众多企业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并购湖州市燃料公司、参与潮音大厦重组、收购浙江制丝二厂……几年来,凌兰芳并购了不少大型国企。然而,在凌兰芳看来,并购企业过程中,不仅需要资本运作的成功,更是人心运作的成功。“我收购的这些企业在当时看来,很多都已经是‘死鱼’,改制成本很高,但只要任何一个员工提出愿意在我的企业工作,我一定会安排,这其中也包括为残疾员工安排适当的岗位。”

  凌兰芳认为,企业家要善于发现事物潜在的价值,责任与价值结合,才能造就真正的企业家,而不是资本家。

  在经营中践行社会责任。2006年10月12日,凌兰芳领导的这一支“40、50部队”作为全国就业及和谐劳动关系的先进民营企业,受到表彰。凌兰芳在人民大会堂代表全国民营企业宣读倡议书,他在倡议书中写道:“劳动高于资本,良知大于金钱,要在企业中切实体现员工第一、劳动第一的地位,一定要将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成果及时回报给员工……”

  目前,丝绸之路集团已经安置分流了5000多名改制职工,并强化员工劳动保障,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百分之百签订劳动合同,百分之百参与各种保险,百分之百为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

  发展循环经济

  “我们的创业起点可以说是弱势群体在弱势产业中求出头,企业员工90%是改制下岗职工,做的又是传统丝绸、建材这样的产业,难度相当大。”凌兰芳曾如此感慨。

  三年并购重组8家企业、进军五大经营板块、振兴丝绸、建材等传统产业。这样的创业经历,使得凌兰芳一度成为浙江民营企业中的焦点人物。

  然而,凌兰芳并不满足于此,他又与美国合资8500万元建立了“浙江长三角建材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利用废石渣、废石粉等废弃资源做成的一种新型建材的公司。目前,这一新型建材公司“吃废吐宝”,已经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利用资源、生产新型建材的全新产业样板。

  在凌兰芳看来,当代浙商不仅要“敢为天下先”,还应该具备“愿为天下苦,甘为天下劳”的人文修炼精神。凌兰芳爱好十分广泛,业余时间喜欢下围棋、写诗填词等,然而,一直为企业奔波忙碌的他,提起自己这些爱好时说,现在已经没有时间下棋了。丝绸之路集团的员工们都知道,凌兰芳办公室的灯,经常超过深夜12点还亮着。

  如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把“产品做成文化”已经成为凌兰芳新的追求。谈到未来,凌兰芳说,希望丝绸之路集团能够“走出国门,天下论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