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披沙沥金 频现辉煌
[发布时间:2008-08-19 00:00:00 点击率:]

  □ 赵彤 本报记者 王剑兰 许健

  

  半个世纪漫漫岁月,半个世纪频现辉煌。解化,这座具有50年历史的老企业,历经坎坷、磨砺,如今已发展成为以褐煤为原料生产化肥和清洁能源的大型煤化工企业,是云南煤化集团的三大支柱企业之一,云南省100家重点骨干企业之一,云南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回首解化发展的历程,硕果累累,辉煌频现:

  1958年8月1日,经中央军委批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步兵预备学校全体官兵集体转业和昆明军区部分官兵转业组成建设大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行设计、自己安装,克服重重困难,历时3年在祖国的西南边陲、红河之滨建起了这座云贵高原的第一座中型氮肥企业。50年的锤炼,它不仅为云南的工农业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还为我国化工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被誉为“云南化工的摇篮”。

  1961年9月合成氨系统首次化工试车,1963年4月化工试车成功,1963年8月1日正式投产,结束了云贵高原不产氮肥的历史。

  1974年采用德国鲁奇炉技术,运用小龙潭褐煤加压气化生产合成氨的生产线建成投产,开创了国内使用褐煤生产合成氨的先例,为我国合成氨生产开辟了新的原料工艺路线。

  199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解化对褐煤制氨系统进行了总体技术改造,对生产工艺进行填平补齐,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历史遗留的污染问题,技术含量有所提高,经济效益有所好转,也经受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第一次洗礼。

  2002年解化进行了分立式改制,成立了云南解化集团有限公司,剥离出5家辅体单位,并进行民营化改造,为云南省国有企业的改制起到了示范作用。

  公司成立以来,稳步生产经营,并致力于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2004年4月,5000吨/年的二甲醚试验装置获得成功,为清洁能源的开发闯出了新路。

  2007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碎煤熔渣气化技术(BGL炉)试验成功,在国内率先攻克了劣质煤气化效率低的难题。

  2007年12月,3000吨/年甲醇制汽油(MTG技术)装置试验取得成功,生产出合格的汽油,开创了国内新能源发展之路。

  2008年15万吨/年二甲醚配套20万吨/年甲醇即将建成投产,这标志着解化从传统的化肥产业向新能源化工产业转型。

  这一幕幕见证了解化为云南工农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也书写了云南化工发展的历程。半个世纪,是什么支撑着这个由部队官兵转业建设的企业披荆斩棘,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是什么支撑这个老企业经受住一次次考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正是解化50年积淀下来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解化人顽强拼搏、永不言败、健行思远、志在超越的精神。

  

  严格管理练就深厚内功

  

  解化走到今天,除解放军艰苦奋斗,忘我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根深蒂固地影响着解化人的思想和行为,锤炼出解化的员工队伍是一支纪律严明,敢打硬仗的队伍之外,更主要的就是严格的管理。无论是建厂初期艰苦恶劣的环境、十年内乱,还是后来的市场经济、金融危机,都没有摧毁解化人顽强的意志,严格的管理练就了解化深厚的内功。

  如果说企业改制之前,解化靠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以及吉化、邯钢的经验进行管理的话,那么,改制后解化从体制和机制上彻底发生了转变,全新的管理模式使解化的管理行为逐步走向规范,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特别是近两年来,在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解化不断践行管理再造,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深化了三项制度改革,形成了以“三标一体”为基础,以“三全一制”为措施的管理体系。

  公司认真落实“三标一体”管理体系的各项要求,根据《管理体系运行滚动审核计划》和《管理体系运行考核实施细则》,定期对管理体系的运行、标准执行情况采用滚动式、集中式内部审核的方式进行检查及考核,促使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2005年通过了“三标一体”管理体系的初步审核,2007年12月通过外部审核。

  与此同时启动了清洁生产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实施从原材料到产品的全过程的污染控制,同时从“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率”及“废物最少化”的“源头控制”战略和管理方面入手,生产全过程进行了程序控制,使生产管理向着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向迈出了步伐。

  2006年,解化制定实施了“三全一制”管理措施,即:全面目标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全员绩效考核。对过去的规章制度进行了整理、修订和完善,并按照“三全一制”管理办法逐项加以实施,使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全面目标管理为先导、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以全员绩效考核为保障的管理体系。

  2007年,解化又在2006年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三全一制”管理措施。建立了总经理办公会议制度、公司领导班子工作制度和班子成员及中层管理人员年薪考核制度,并从物资采购、产品销售、合同管理、工程建设、价格审核到修旧利废、绩效考核、收入分配等40多个方面完善和制定了管理规定和办法,使各项工作有章可依、管理行为得到规范,企业管理工作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正是扎实的管理基础,增强了解化抵御风险的能力。2007年是解化改制后较为困难的一年,由于限电缺煤,导致生产工艺不能满负荷运行,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原燃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这些使成本增加将近亿元,加之承债式受让的原沃特威公司又使解化背上了1.5亿的债务,而硝酸钾装置由于氯化钾价格暴涨处于停开和半开状态,这些都给企业整个经济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但是解化就是靠过硬的管理基础,千方百计增收节支,最终实现3000万元的利润。

  2008年一季度,由于原燃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通货膨胀凸现,限电缺煤导致开工严重不足,焦炭价格成倍增长,成本居高不下,经济形势非常严峻。解化领导班子毅然做出决定,停车大修,甩掉成本较高的焦制氨系统,同时完成原料路线改造项目与系统的对接和二甲醚尾气制氨的甩碰头等准备工作。停车就意味着经济损失,但是为了降低成本和全年更好地组织生产毅然在开春之季停车检修,由此一季度企业出现了亏损。

  2008年二季度,生产工艺的调试基本完成,对褐煤供应不足的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按比例掺烧其它煤,保证了原燃材料的供给,形成了稳产高产的局面。同时针对一季度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管理整顿,并严格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实现了扭亏为盈,到7月末实现利润超过1000万元。

  受经济大环境和国家宏观调控影响,煤、电供应不足的局面仍将加剧,货币紧缩政策将导致流动资金贷款难度增加、费用增高,其他原材料短缺和运力不足的情况仍将延续……解化仍然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预计今年由于原燃材料上涨,固定费用和税费大幅增加,以及由于项目贷款不到位,挤占了流动资金,由此增加了流动资金贷款数额,而银行去年贷款利率进行6次调息,多次调整银行准备金,今年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5%,使财务费用负担加重等因素,解化将比去年多支付1.5亿元左右,比2006年多支付2亿余元。但是,解化已做好了思想准备和制定了各方面的应对措施,迎接更加严峻的挑战,争取今年实现利润5000万元。

  

  科技创新彰显解化实力

  

  近年来,解化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发挥解化褐煤气化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实施了一系列科技创新项目,使企业获得快速发展。

  5000吨/年二甲醚试验成功并投入规模生产。2003年初,解化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开始策划二甲醚的试验项目,通过一系列的论证,于2003年10月开始动工建设年产5000吨的试验装置,并于2004年4月11日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二甲醚是一种清洁燃料,可以替代液化气,也可以运用作为汽车的燃料,由于它的燃烧较为完全,对环境污染较少,因此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它的试验成功,为解化指明了今后发展的方向。2007年15万吨/年二甲醚配套20万吨/年甲醇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今年9月将建成投产,这是解化从传统的化肥产业向新能源化工产业转型的标志。

  碎煤熔渣加压气化技术(BGL炉)研究开发试验成功。碎煤加压熔渣气化炉是解化利用在50年发展过程中积累掌握的煤气化经验和技术,与英国Advantica公司合作,开发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煤气化技术,其技术成果于2007年11月6日通过了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的鉴定。该项目的试验成功为今后解化大规模的新能源项目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3500吨/年甲醇转化制汽油项目(MTG技术)。2007年12月,解化与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合作,利用开发成功的固定床绝热反应器一步法甲醇转化制汽油技术,建成一套3500吨/年甲醇转化制汽油工业示范装置,并生产出合格的汽油产品,所生产的汽油产品通过在汽车上试用,其性能和标准均超过93#汽油。该实验装置是国内目前已投入运行的产能最大的以煤为原料生产汽油的试验装置,为我国煤制油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可靠的技术路线。

  尾气增氨项目。为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发展步伐,目前,利用正在新建的15万吨/年二甲醚配套20万吨/年甲醇项目产生的尾气生产合成氨,可新增产量8万吨/年,届时合成氨的成本将会有较大的降低,从而达到增产降耗的目的。

  轻油加氢装置改造。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煤焦油的产量不断增多。由于煤焦油中含有大量硫、氮等杂质,燃烧后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不利。恢复轻油加氢装置生产得到董事会讨论通过后,解化即对煤焦油的深加工及销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最终曲靖利泰煤焦油化工有限公司中标。2007年4月开始进行加氢改造恢复生产工作,并于2007年9月生产出合格的石脑油调合料和4#燃料油产品并经相关技术监督部门备案认可。解决了多年来的油品滞销占库现象及由此给生产带来的巨大压力,消除了不安全因素,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在过去的几年里,解化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收到了显著的效果。铜洗再生液的回收、草酸二甲酯新产品的开发、利用尿素生产三聚氢氨等一批已经投运和正在实施的项目都呈现了解化在技术创新上所取得的成果。特别是粉煤加压气化技术(BGL炉技术)和煤制油(MTG技术)的试验成功,标志着解化从传统的化肥产业向新能源化工转型,为解化未来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技术支撑。

  

  节能减排志在持续发展

  

  在建设节约型、环保型社会的新形势下,以进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行列为契机,解化把节能减排、治理污染、改善环境作为企业的重要工作,与生产齐抓共管,真抓实干,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开展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公司把节能减排、打造清洁环保企业作为首长工程来抓,从长远规划、近期措施、经费保障、完善制度、责任落实与考核等方面扎实开展工作。建立完善了节能管理体系,开展了公司的能源审计,完成了能源审计报告。编制了公司的“十一五”节能规划,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的用能管理制度,本着先进、合理、节约、高效的原则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消耗定额指标并进行分解落实和考核。

  新建1.2米合成塔及130吨/小时锅炉新系统,成功地确保了原料路线改造与动力结构调整项目的投运,使合成氨装置生产工艺路线得到优化,合成氨综合能耗从改造前的2005年的2287kgce/tNH3,下降到了2043 kgce/tNH3,不仅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而且有效降低了化肥制造的生产成本。

  抓紧短平快节能降耗项目的实施,完成了23台CSS型节电装置的运用,经实测,节电率可达20-30%,年节电量496万kwh。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完成了氨吸收制冷项目的设计、实施、投运,使合成氨的低位热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减少了电能的消耗。

  2007年实现了能源节约量65360吨标准煤(与2005年相比);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由2005年的9.08tce/万元下降到2007年的7.9tce/万元,万元产值能耗下降率达13%。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年度节能目标。解化2008年节能目标是完成节能量58000吨标准煤,力争达到63000吨标准煤。

  与此同时,加大对环保项目的投入。与英国益可环境国际金融集团公司合作并签订了CDM项目的《购买协议》和《投资协议》,采用二级炉内减排技术,对公司全加压、双加压、常压硝酸三套机组的N2O尾气减排。该项目工程计划于今年12月完成,项目建成后,每年N2O排放量将从1790吨削减到268.8吨,削减N2O排放量1355吨,相当于减少CO2排放量42万吨,实现温室气体减排,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

  投资3000万元建设烟气脱硫项目,对原有的1#、2#锅炉和即将新建的6#锅炉同样采用氨法脱硫技术,合建一个烟气脱硫装置,项目完成保??骷鮏O25000多吨,实现“十一五”SO2减排目标。

  2007年,解化共实施了CDM项目、节电技改及烟气脱硫等22项节能减排项目,超额完成煤化集团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阶段性指标。每年生产“三废”综合利用产品十多种两万多吨,综合利用产值在3000多万元,实现了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效益有机统一。

  

  展望未来形势催人奋进

  

  展望未来,前途似锦。稳健经营、加快发展、迅速做强做大解化的褐煤化工产业已成为所有解化人的共识。按照云南煤化集团产业发展战略及其对解化公司的定位要求,解化将充分发挥褐煤化工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致力打造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实现解化从传统化肥产业向新能源化工产业转型。解化将着力红河、先锋、昭通三个生产基地的建设,实现跨域跨越发展。

  红河基地(开远、弥勒):到“十一五”末,现有装置将扩大到年产合成氨40万吨、硝酸铵50万吨、硝基复合肥30万吨、尿素20万吨、硝酸钾10万吨(“45321”产能目标);同时开远将达到40万吨/年甲醇配套30万吨二甲醚,弥勒100万吨/年甲醇配套40万吨/年合成油及下游产品。

  先锋基地:2008年7月26日先锋褐煤洁净化利用试验示范项目正式奠基开工,项目总投资:38.92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生产汽油18.6万吨,液化气2.4万吨,调合油7.7万吨,燃料油11.5万吨,硫酸5万吨。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6.07亿元。

  昭通基地:一期规模为300万t/a甲醇,配套100万t/a汽油及下游产品;二期规模为235万t/a甲醇配套30万t/a二甲醚及下游产品。

  为了充分发挥解化公司褐煤气化和液化自主创新技术能力和经验,迅速发展并做大做强清洁能源产业,公司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今年6月,委托北京华潞信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开展管理咨询活动,7月4日资产审计和资产评估已经开始,预计8月底全部完成,11月解化将按照煤化集团的要求,对股权结构,管理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全方位整合。

  风雨历程五十年,风正扬帆启航时。解化从一个只有2.3万吨/年合成氨的小企业,一步一步发展壮大起来。如今云南解化集团有限公司如同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扬帆启航的一艘巨轮,正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解化人正以登高望远的目光,稳健笃行的精神超越昨天,以昂扬向上,只争朝夕之势,向着既定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