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百日祭日,向汶川大地震遇难的同胞三鞠躬!
开篇词——
这是大地震伤痛的记忆,这是生命至上的解读,这是民族大爱的礼赞,这是优越制度与科学重建的颂歌……
汶川大地震100天之际,谨以此文献给遇难的同胞,
献给100日攻坚的四川人民,献给灾难中雄起的四川和坚强挺立的中国……
100天,实在太短,短得我们还来不及擦干悲痛的泪水。
100天,实在太长,渴望重建的四川人民从灾难中不屈奋起。
2008年5月12日,大地痉挛,山崩地裂,数万人顷刻殒命。山河齐哀,举国同泣。
2008年8月19日,悲切仍在心底,生命依然茁壮。烈日下的废墟,处处闪现重建家园的身影。
这是13亿人民必将共同铭记的一段岁月。100个日日夜夜,我们在相互守望中再一次感悟——
许多巨大的历史灾难,最后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这就是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则。
记住5·12
5月12日。星期一。下午。一切如常。
中华大地,从北到南,从东到西的大大小小的城市,人流如织;乡村广袤的田野,绿意盎然。
北京。多云。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值班室,29岁的速报员杨陈正在值班。
数千里之外的四川省汶川县,一个名叫映秀的小镇,幼儿园的孩子正在午睡。远在崇州的怀远镇中学,英语教师吴忠红带着学生复习单词后,在黑板上写下又一个生词。
立夏刚过,暑气未盛,正是宜人时节。成都郊外的彭州银厂沟,一群来自重庆的投资人正在为即将开业的大型农家乐度假村忙碌着……
灾难,突如其来——
大地颤栗,山川扭动。一座座建筑,摇晃着轰然倒塌。从天而降的巨石,无情地砸向大地;漫天而起的尘土,遮蔽了烈日和长空。恐慌的人群,朝各个方向涌出。揪心的哀号和裂肺的呼唤,让天地变了色、草木悲吟……
汶川、北川、青川……碧水青山、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顷刻间满目疮痍、废墟片片。
绵竹市汉旺镇那座标志性的钟楼上,时间被永远定格在14时28分。
“同学们,快跑!”生死刹那间,吴忠红老师扯着嗓子高吼着,死死撑住已经变形的门框,催促同学们从身边冲出。发现楼上还有两名学生,吴老师又逆着人群跑向四楼,却再也没能出来……
同一时刻,和吴忠红一样,许多默默无闻的教师,在生死关头以自己的行动成就了不朽的永恒——
谭千秋,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跪扑在废墟中,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学生;
张米亚,汶川映秀镇小学教师,跪扑在废墟中,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学生;
杜正香,绵阳平武镇县南坝小学代课教师,卧倒在瓦砾中,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各拉着一个孩子,胸前还护着3个幼小的生命……
强大的地震波,震动四川,震动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
“嘀!嘀!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值班室里,实时监测机的屏幕上地震报警器发出刺耳的警报。
数据很快整理出来。杨陈和他的同事们被结果惊呆——
14时52分52秒,新华社第一时间发出快讯:强烈地震发生在四川境内。
不到3分钟后的14时55分49秒,新华社再次发出消息——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7.6级地震。”
半个小时后,震级被修订为7.8级,5月18日又修订为8.0级。
相当于数百颗原子弹的能量,在1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瞬间释放,波及甘肃、陕西、重庆等16个省区市。
地震!大地震!特大地震!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整个国家紧急运转——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
16时40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乘飞机离开北京,赶赴四川指导抗震救灾。
12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决定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全面负责抗震救灾工作。
当晚,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在四川灾区一线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汶川,一个并不熟悉的地名,进入亿万中国人的视野。
地震,一场空前惨烈的灾难,把全中国紧紧凝成一体。
人民军队紧急应变——
总参谋部启动应急预案!到12日24时,近两万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已到达灾区开展救援。24000名官兵紧急空运到重灾区,1万名官兵通过铁路向灾区进发。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国家地震灾害现场工作队急赴灾区……
民政部紧急调拨5000顶救灾帐篷支援灾区……
中国红十字会迅速调拨价值78万余元的救灾物资……
卫生部紧急组织10多支卫生救援赶赴灾区……
电信、电力、交通等部门也紧急启动应急预案……
在四川,大规模的抢险救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迅速展开,并成立四川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省委书记刘奇葆亲自担任总指挥长……全省组织28支医疗队紧急赶往汶川、绵竹、德阳等地……
这是一个无眠无休之夜。雨水,和着人们的泪水和哀伤,无休止地洒向倒塌的房屋、滑坡的山体、悲痛的人群……
永远记住这些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吧——
她的双手支撑着身体,护卫着襁褓中的孩子。手机里留着临终前写下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年轻的妈妈怀抱着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已经没有呼吸的她,临去的那一刻,把乳头塞进孩子的嘴里。
已经遇难的母亲,用弓曲的脊梁顶住压下的大梁。诀别之际,她割断自己的静脉,让血流的方向对准怀里孩子的小嘴……
5月12日,黑色的日子。这个日子的前一天,是我们的母亲节。
记住生命
“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5月13日上午10时许,四川绵竹成都小学救援现场。当几成废墟的教学楼在余震下突然晃动,上级下令救援人员撤出时,19岁的消防战士荆利杰双膝跪倒,哭着这样大声喊道。
在场的人,都哭了。
看到这一画面的许多人,也哭了。
救人!争分夺秒救人!尽最大努力救人!——灾难当头,每一个人都在心底响着同样的声音。
从地震当天到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先后召开3次会议。会议强调的是同一个主题:把抢救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一切努力施救。
“抢救人民群众生命是首要任务。”——5月16日至18日,在抗震救灾的危急时刻,胡锦涛总书记深入北川、汶川等重灾县市,察看灾情,慰问群众,实地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5月31日至6月1日,胡锦涛又翻山越岭,赶赴陕西、甘肃的重灾县市考察。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中南海与灾区人民情相通、心相连。
5月22日,温家宝总理再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领导同志也纷纷来到救灾一线,对抗震救灾作出具体部署……
关爱生命、抢救生命、为了生命——抗震救灾中的一切工作都以生命为中心。
5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四次委员长会议,支持国务院集中财力投入抗震救灾的安排。
第二天,全国政协举行第四次主席会议,对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参与抗震救灾作出部署。
帐篷里、火车上,哪里都是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办公的场所。在抢救生命的阶段里,这个流动指挥部召开了几十次会议。
这是规模空前的紧急集结。数日之间,13万官兵云集灾区。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子弟兵,在灾难面前一次大规模出击……
余震、山崩、暴雨中一次次壮烈的突进——13日20时许,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军长许勇率先遣队,徒步进入汶川映秀镇。
13日23时15分,武警某部参谋长王毅和他的挺进小分队率先入汶川县城。
震后第2天,救援部队进入所有灾区县城;
震后第3天,进入所有重灾乡镇;
震后7天,救援人员进入全部1480个受灾行政村……
地震,使许多灾区通向外界的道路被毁。打通生命线、与在废墟中抢救生命同样重要!
重灾区汶川映秀镇的外出通道全面中断。1000余名官兵南北对进,分段突击,连续奋战47个小时,终于打通汶川县漩口铝厂至映秀镇的陆路通道。
15日18时,绵竹至北川的道路打通;
15日21时40分,通往汶川县城的317国道打通;
15日23时15分,丹巴至理县40公里道路打通;
24日9时53分,宝成铁路109隧道打通,通往抗震救灾前线的又一条“大动脉”宝成铁路恢复正常通行……
危难之中,党旗更红。“党员突击队”“党员抢险队”“党员服务队”……抗震救灾的第一现场,到处闪现着共产党人的身影。
生命至上,爱心无价。农民、工人、教师、公务员、企业家、医护人员……危难面前,亿万普通人伸出温暖的手——
他是一位普通商人。在橘黄色的救援队伍中,一身便装的他分外醒目。地震发生后,他抛下客户,开车直奔都江堰。他说:“因为我还活着,所以我要来。”他的名字叫陈岩。
他们是一群普通农民。山东莒县洛河镇的10位村民,开着一辆农用三轮车,颠簸四天三夜,行程3000多公里,赶到了灾区……
救灾的日子里,一个个、一批批、一群群自发自愿的救援者,从四面八方奔赴灾区。他们与解放军同行,与救援人员并肩,只为托起每个生命的希望。几万、十几万……人们至今仍无法说出“志愿者”这一群体的准确数字,但他们那动人的身影留在了每一个人的记忆中。其中,调动公司60台大型设备和120名救援队伍从江苏、安徽等地最先赶往灾区的中国首善陈光标,是最让灾区人感动,最让中国人感动的一位社会责任型企业家,他对抢救生命分秒必争,个人从废墟中背出200多个遇难者,救出多名生存者,将随身带来的200多万现金分发给受灾群众;他不畏艰险地指挥志愿者和抢险队伍日夜不停地抢救生命。他大义施爱,凛然抢险的时代英雄形象铭刻在千千万万人心中。他让灾区人民,让四川人民,让全中国人民,让世界国际社会,永远记住了陈光标的名字,永远把这位大善人记在脑海里!
从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战士,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防疫队;从国内近400支专业救援队伍,到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的270多名境外救援人员……汇集于生命集合号下的,是一支创造生命奇迹的“铁军”。
有爱,就有奇迹。119个小时,150小时,172个小时,216个小时……一个个在废墟中坚守生命,在救援人员绝不放弃的努力下成功获救。截至6月9日,仅四川灾区就有83988人被从废墟中救出。
应该记住灾难中英雄少年的身影:9岁半的林浩把已昏迷的同学背出废墟,又重返废墟背出另一名被掩埋的同学,这位少年英雄的形象出现在8月8日晚的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场上,着实让亿万观众振奋,兴奋!还有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的妹妹,在地震后的深山里走了12个小时,到达绵阳安置点……
这是一群同样让人难忘的身影。废墟上,瓦砾间,救援的现场,低矮的帐篷……一批批中国记者冲到了救援第一线,用笔和镜头传递信息、记录历史、呼唤爱心、播撒希望。
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中国政府准确、及时、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聚焦了全民的关注,传达出对生命的关切。抗震救灾中每天的新闻发布会,将灾情和救灾的进展及时告知公众;向所有外国记者开放灾区采访……世界看到的,是一个开放自信的大国形象。
5月19日,全国哀悼日第一天。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为在自然灾害中遇难的中国公民低垂。13亿人一同垂首,为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
“汶川挺住!”“四川加油!”“中国加油!”……
14时31分,当3分钟的默哀结束,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群,聚集在成都天府广场上的人群,同时爆发出一声呐喊。发自肺腑的呼喊,声震长空……
记住坚强
废墟中,掩埋着幸存孩子血肉模糊的身子;担架上,传来受伤人员痛苦的呻吟;帐篷医院里,到处是等待救治的群众;一些重伤人员正与死神进行最后的抗争……特大地震,让无数的生命面临惨烈的劫难。
有了人,就有了一切!保住生命,就保住了希望!党中央、国务院对救治受伤人员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部署——
“尽快赶赴灾区,全力抢救受伤人员”;
“继续从各地和部队调集医护人员”;
“尽快将重伤员转送到条件较好的医疗机构救治,保证灾区医疗急救物资供应”……
这是十万火急的生命大驰援——
震后不到5分钟,成都军区总医院就紧急部署,迅速设立4个露天临时救治点,震后7分钟就收治了首例伤员。
5月12日晚8时许,由武警总医院22名医护专家组成的救援医疗队,搭乘专机由北京飞赴灾区。与此同时,从成都到北京,从上海到广州,从哈尔滨到乌鲁木齐……一支支医疗队从全国各地紧急驰援灾区。
徒步突进、水陆并行、直升机转运……医疗救护人员与其他救援人员一道,冒着生命危险,争分夺秒突进重灾区。
到21日20时,医疗救治队伍已覆盖灾区每个受灾村庄,奋战在灾区一线的医务人员总数超过了14万人,形成了救治生命的宏大阵线。
生命攸关,分秒必争。当一位位血肉模糊、生命垂危的伤者从废墟中抬出,与死神赛跑的重任就落在了白衣天使的身上。
这是一个个令人动容的身影——
尽管丈夫在地震中不幸遇难,北川县禹里乡卫生院护士杜娟仍在夜以继日地抢救伤员。6天后,当她护送重伤员乘直升飞机飞越北川县城,透过舷窗看到丈夫遇难的城市时,坚强的她再也忍不住滚滚的泪水……
夜以继日地连续给伤员做手术,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退休教授张泮林累倒在手术台边,心脏停止跳动近1分钟。仅仅休息了一个晚上,74岁的他又站在了手术台旁。在回答“做了多少手术”时,这位外科专家不假思索:“记不清楚。反正哪里最危急,我就到哪里去。”
大音希声,大爱无言。正是无数医护人员的坚持、执着和呵护,让一朵朵生命之花顽强绽放。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
在被废墟掩埋179个小时后,汶川映秀湾水电总厂职工马元江被成功救出。重伤、饥饿、脱水……死亡随时可能降临。在几十支手电筒的照明下,医护人员在废墟上展开紧急抢救。20日下午3时,马元江被火速转移至第三军医大学重庆新桥医院。一进医院,20多位专家就开始会诊、研究救治方案……
5月20日早7时,青川县的高龄孕妇杨春波出现了阵痛。70公里外的天津医疗队艰苦跋涉1个半小时,来到杨春波身边紧急施救,随后又将她送往80公里外的野战医院。当下午6时许,一个女婴呱呱坠地,累得几乎虚脱的医护人员才松了一口气……
最快的速度、最好的医术、最深的爱心……广大医护人员争分夺秒,与死神开展一场生死竞速。
这是史无前例的伤员大转移——
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地医院伤员爆满、医疗资源紧缺、医务人员超负荷运转……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统筹全国的医疗资源,适度分流、转运、收治受伤群众。
北京紧急制定转运方案,云南递上请战表,陕西报上申请书……为灾区减压,为国家分忧,全国各地纷纷举手。
5月18日,43辆大巴和近百辆救护车,满载着伤员由绵阳驶向重庆。
19日,首趟转送伤员的专列载着206名伤员,驶上新生的旅程。
20日,首趟运送伤员的“爱心号”航班展翼,将36名重伤员以最快的速度护送至广州……
为了减轻转送伤员的疼痛,救护车司机尽量控制车速,把车开得更平稳;为方便伤员直接上车安卧,专列的每节列车都卸掉一扇窗户,掀起所有的中铺,为了腾出空间安放伤员,航空公司拆除了机舱座椅,用绳索牢牢固定担架四角,防止伤员受气流颠簸之苦。
“绝不让一名灾区伤员在沈阳出现危险!”这是中国医科大学附一院全院上下的共同心声。为了挽救其中一名伤员的生命,中国医科大学附一院为他专门配备了4名医生、3名护士,24小时轮番抢救、看护……
到5月31日,四川地震灾区累计向全国20个省区市的340多家医院转送地震伤员10015人,为此出动了21次专列、99架包机以及万余次救护车和5000余名医务人员。3个月来,到8月11日,因地震受伤住院治疗累计96538人,现已出院91995人,仍有1877人住院,其中四川转外省市伤员仍住院820人,共救治病员3663816人次。这场全国范围的地震伤员大转运、大护送、大救治,同样成为抗震救灾引人注目的一大壮举,成为人类史上抢救生命的史无前例!
记住大爱
5月31日,星期六。震后第19天。
位于成都的西南财经大学爱心学校,安置了1000多名来自汶川灾区的孩子。中午时分,穿着统一服装的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手拉手排着队来到食堂吃饭。他们的午餐是:一份米饭、两荤一素3个菜。
几乎同时,在陕西省重灾区宁强县广坪镇金山寺村的简易防震棚里,几十个孩子正在老师的辅导下,有的在画画,有的在做数学题,有的在复习语文……
特大地震灾难,在瞬间吞噬了一切,让孩子失去了学校,失去了老师,失去了同学——
孩子,孩子!成千上万的灾区孩子,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教育部门紧急应对,宣布受灾严重的县市区延期举行高考;对考上大学的孤残考生将免收学费,提供生活费补助;对没能考上大学的孤残学生,将实行免费就读中等职业学校,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全国各地向灾区的孩子,伸出了温情的手——
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中心敬老院改成的爱心学校,来自彭州、都江堰、绵竹等重灾区的166名孩子在这里复课。
在青岛,借读的60多名灾区孩子,被学校当成了宝贝;在北京,对灾区来的孩子减免学费、食宿费……
一顶顶帐篷、一间间活动板房,成了临时教室。震后第6天,在灾区的许多角落,又响起了琅琅的读书声……
特大地震灾害,使近5000万人受灾,需要转移安置的受灾群众达到1400多万。“受灾人数比北欧5个国家人口的总和还要多。”瑞典紧急事务救助署官员佩尔·约尔奈斯感慨地说:“中国此次赈灾难度之大、需救济人数之多,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屈指可数的。”
“要千方百计向灾区运送食品、饮用水、药品和帐篷、防寒衣被等救灾物资,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震后第一时间,胡锦涛总书记就对受灾群众的安置提出明确要求。
急灾区群众之所急、办灾区群众之所需、解灾区群众之所难。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各部门、各地区紧急行动——
国务院决定在3个月内向灾区困难群众每人每天发放1斤口粮和10元补助金,为地震造成的“孤儿、孤老、孤残”每人每月提供600元基本生活费。
3天后,民政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出台了具体的救助政策。
确保灾区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发改委出台具体措施。
及时将地方储备中成品粮油储备投放到抗震救灾第一线——国家粮食局向各地提出要求。
16.4万吨中央储备粮油紧急投放地震灾区——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立即部署。
筹集并发出粮油14200吨——四川省粮食部门想方设法、挖掘潜力……
血浓于水,手足情深。成都、北京、石家庄、上海、重庆……人们排起长队,捐款、捐物、献血,汇聚成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585.9亿元。7300多万名共产党员更以67亿多元的“特殊党费”,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真情牵挂。
饮水安全,关系重大。
一组组环保、水利、卫生人员紧急赶赴灾区检测水质,一台台移动制水设备和净水器源源不断地送往灾区,一包包饮用水消毒药剂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一辆辆送水车穿行在受灾的城镇和乡村……6月5日,水利部宣布,在基本解决四川灾区570多万人的应急供水后,将争取实现为受灾群众人均日供水20升以上的目标。
这是一项万分紧迫的任务——
灾区急需救灾帐篷!
灾区急需过渡安置房!
党中央、国务院紧急部署,要求在一个月内向灾区提供90万顶帐篷,同时安排专项资金,为灾区首批建造100万套过渡安置房。
受灾群众住的问题,牵动着党和国家的最高层。5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前往浙江湖州的帐篷生产企业,实地考察救灾帐篷生产情况。3天后,总书记又前往河北省廊坊市,考察过渡安置房生产情况。
“灾区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在一家家救灾帐篷和过渡安置房生产企业的车间里,机器不停运转,灯火彻夜长明。
这是一组让人感奋的数字:截止到8月11日,全国向灾区调运的救灾帐蓬共计157.97万顶、被子486.69万床、衣物1410.13万件、燃油2854万吨、煤炭609.6万吨。在四川灾区,640500套过渡安置房,各级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灾资金644.04亿元。现在,全国各地对口援建省区市正在全力组织资金和力量源源不断地投入四川灾区……
伤痕累累的大地上,又见袅袅炊烟;集中安置点附近,商铺重新开张;帐篷学校前,鲜艳的红旗迎风飘扬……古老的中国,经受无数历史沧桑,屹立不倒;灾区的人民,从地震废墟中站起,更加坚强。
记住攻坚
危险,并没有随大地的暂时平静而远离。
山崩地陷,江河阻断。34处堰塞湖,成为悬在百万人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大自然显示出它可怕的力量!海拔2000多米的唐家山在地震中被削去一半,形成了一道长803米、宽611米、高82.65米至124.4米的巨大堰塞体。奔腾不息的湔河在这里被死死围住,形成了一个最大可蓄水近3亿立方米的“天然悬湖”!
余震一次次出现,雨在一天天下,唐家山堰塞湖的堰前水位也在一天天地往上涨,蓄水量很快从3000万立方米攀升到了2亿立方米!
北川告急!绵阳告急!!四川告急!!!全中国的心,都随着不断上涨的水位,一同悬了起来——“悬湖”一旦溃决,成都平原将不堪设想。历史上,曾有数万生命倾灭于震后堰塞湖的溃决,损失远大于地震本身……
决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始终密切关注着唐家山堰塞湖险情的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一定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要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加强巡视,做好应急预案,确保紧急情况下不出大的问题。
“绝不能让一个百姓伤亡”,温家宝总理也对唐家山堰塞湖排危抢险工作提出明确要求。6月5日至6日,总理又亲赴唐家山,实地指导抢险工作。
险情就是命令!唐家山堰塞湖现场,一场排危抢险的战斗正式打响——
临危受命,不惧生死。5月21日,20余名专家和武警水电部队官兵,从悬停在唐家山堰塞湖坝顶的直升机上冒险跳下。
由于天气原因,大型挖掘器械一度无法通过飞机投送。紧急关头,武警水电部队以及成都军区1800名官兵于5月25日组成突击队,每人携带10公斤炸药和锨镐,强行突进唐家山堰塞湖堰顶。
情况万分紧急,堰顶就是战场——
余震随时发生,飞石“哗哗”滚下,但武警官兵、解放军指战员和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日夜奋战、毫不畏惧。气温白天高,夜晚低;衣服湿了干,干了湿。许多人累得都难以站直身板,但没有人停下手中的锨镐,各种机械设备昼夜轰响……
6月1日凌晨,排危抢险队伍终于在唐家山堰塞湖坝上抢挖了一条数百米长的泄流槽,比原计划的时间整整提前一半!
6月7日7时08分,泄流槽开始泄流。
6月10日9时,唐家山堰塞湖坝前水位下降到742.18米。
10日17时18分,被堰塞体阻隔了整整29天的洪水,以排山倒海之势倾泻而下,顺利通过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取得决定性胜利!
频繁发生的余震,同样是对灾区群众的极大威胁。截至6月10日8时,汶川地震主震区已累计监测到余震11356次,平均每天390多次,其中5级以上余震27次、6级以上5次。
5月19日,一条重要消息在四川等地的电视台滚动播出:“5月19日至20日汶川地震区附近余震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一石激起千层浪。政府主动披露的余震监测信息,虽然给灾区群众的生活造成短暂困扰,但其中体现的政府对百姓生命的关怀,得到了灾区绝大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往往反复上演着同样的悲剧——大灾之后,疫病流行,冷酷无情地夺去无数幸存者的生命。
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这是中国政府向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
防疫如同救灾,同样刻不容缓——
地震发生后,卫生部立即作出决定:医疗队中必须包括防疫人员,并调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卫生防疫队先期进入灾区指导卫生防疫工作;
民政部、公安部、卫生部联合制订了地震遇难人员遗体处理意见,对遗体处理方式和卫生防疫等提出明确要求;
农业部全力防控灾区动物疫情,加紧组织调拨消毒药品、器械、疫苗等防疫物资,紧急编制《地震灾后动物疫病防控宣传挂图》等宣传资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派出工作组,实地协调四川救灾急需药品及医疗器械等问题……
这样的情景在灾区随处可见——
高温、烈日、潮湿、胶皮防护服密不透风……防化部队的官兵们冒着危险,每天都在废墟间穿行。汗水顺着头、身、腿?鄣窖プ永铮?康蓖严卵プ樱?湍芑├怖驳钩隽教菜?础?/P>
这样的故事在灾区每天都在发生——
不断发生的余震让四川省松潘县白羊乡再度与外界失去联系,大山深处乡亲们的卫生防疫问题十万火急。来自天津的王延让等防疫专家冒着大雨,爬过泥石流地区,连夜翻越海拨3000多米的大山,紧急行军17个多小时,给村民送去急需药品……
“覆盖,覆盖,卫生防疫人员一定要覆盖全部乡村!”这是命令,更是奋战在灾区的16000多名卫生防疫人员的共同誓言。
历史,将忠实地记录:到5月27日,地震灾区所有的县、乡、村和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都已实现医疗救治、防疫监督、疫情监测和医疗卫生物资的全面覆盖。目前,灾区的疫情没有超过常年疾病的分布情况,没有发生重大传染病突发事件……
记住希望
那一刻,让人不堪回首——
大地摇动的一瞬,数万人失去生命,无数人痛失家园;
2万多家工业企业受灾,5000多个规模以上企业停产……
这一幕,令人感怀震撼——
“既然活下来了,就要活得好一点!”在地震中失去儿子、儿媳和孙子的农民李成林,眼泪几乎流干。顶着烈日,这位四川安县花芗镇的老人又走进田里给庄稼打农药。
擦干眼泪,继续前行。这是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精神写照。
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这是在废墟上不断响起的生命壮歌。
6月5日,芒种。正是一年农事最繁忙的时节。
四川彭州,地震重灾区。虽然房子塌了,虽然伤口还未愈合,新兴镇阳坪村村民程健依然一大早就下地插秧。
“政府和解放军都在忙着救灾,我们不能闲着,田更不能闲着,可不能误了农时啊!”35岁的程健说,自己刚刚领到了政府发给的尿素,下周就准备给秧苗施肥。
在地震灾区,随处可以见到这样的景象:山寨边,妇女忙着采摘红透的樱桃;田地里,男人弯腰在割成熟的油菜;废墟旁,老老少少一起晾晒金黄的麦子……
只要双手还在,毁了的家园就一定能重新建好——
6月2日凌晨3时多,天色依然漆黑。四川广元荣山镇高坑村的一顶帐篷里,杨孝莲起身到外面新砌的泥巴灶上生火做饭。当天,她的丈夫张必生要一早坐大巴前往北京,然后转飞阿尔及利亚打工。
地震中,张必生家的4间瓦房全部垮塌,5口人无家可归。懂电工技术的张必生,被当地劳务部门组织去国外打工。这位朴实的农民说:“只要人还在、手还在,就一定能把塌了的房子重新盖起来。”
抢修设备,恢复生产,沉寂数日的机器轰鸣声重新响了起来——
位于四川绵竹市的东方汽轮机厂,是我国三大汽轮机、燃气轮机和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之一。地震中,许多厂房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地震刚刚停止,东汽的干部职工就在废墟中抢修设备、搜寻技术资料。5月17日,东汽风电机组开始恢复生产,沉寂了5天的机器重新响了起来;3天后,首批风电机组就发往山西、内蒙古……
灾后重建,规划要先行——
汶川、北川、青川;城镇、乡村、山谷……来自地震、土木、水电、环境、气候等22个专业学科的专家队伍,顶风冒雨进行现场调研,评估灾区地质地理条件,对重建项目进行科学选址。
再建家园,法制是保障——
6月9日,国务院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一个地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条例,为灾后过渡性安置、调查评估、恢复重建规划、恢复重建等不同阶段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法律依据。
举全国之力,支援灾区重建。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在灾后重建中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北京,什邡;上海,都江堰;山东,北川;广东,汶川;江苏,绵竹;浙江,青川……
它们,过去相隔遥远;它们,今天密不可分。
5月26日,党中央作出了“建立对口支援机制”的决定。
5月27日,国务院明确提出:“实行一省帮一重灾县,几省帮一重灾市(州),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
6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专门研究部署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
心手相牵,倾力相助——
江苏提前23天完成对口支援绵竹市的第一阶段抗震物资拨运任务……
在骄阳似火的六七月里,灾区人民奋起自我复苏,十八个省市全力抢建安置过渡房,按中央要求提前让灾区人民住进过渡板房,胜利迈向了灾后重建新阶段。
浙江计划接收3000名青川中职学校学生来浙就读,学生毕业后可以留在浙江就业;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丽故事时时刻刻在发生,让人感动的抗震救灾的英雄故事时时刻刻在发生……
6月17日,辽宁沈阳桃仙机场,首批治愈返川的35名震灾伤员惜别辽宁。同时上午,四川安县,辽宁省对口支援县捐赠仪式在当地举行,除捐款2000万元,以及价值2000多万元的物资外,辽宁决定迅速为安县灾区办好十件急需的实事。辽宁在全力支援抗震救灾的同时,将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科学发展,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截止到6月13日10时,辽宁全省各地已接收支援地震灾区捐赠款物12.10亿元。
6月19日,雾笼峻险,险布山道。在四川广元至青川的公路上,沿途可见山体滑坡,房子般大小的落石还搁在公路一旁。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率领省对口支援工作组向青川灾区挺进!赵洪祝说:“在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为什么能够凝聚起那么强大的抗震救灾力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民族精神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把大家连在一起。在危难中体现出的这种坚忍不拔、临危不惧的精神品格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这种血浓于水的同胞爱、手足情,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功能、文化作用的展示。”
6月27日,“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颁奖晚会并颁奖,他指出,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把他们的先进事迹作为生动的思想品德教材,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难险、百折不挠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的青少年坚强、坚韧、舍身救人的壮举,不仅感动了全国,而且感动着全世界,中华民族的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ㄉ璧奈蠢聪M??嵌サ闷鹛欤?⒌米〉氐拿褡甯葱说奈按罅α俊?/P>
6月3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表彰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54个基层组织和59名党员分别被授予“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共中央在北京怀仁堂召开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胡锦涛总书记和政治局常委出席。胡锦涛指出,“抗震救灾斗争能够迅速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党的坚强领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党员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8月6日,温家宝主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24次会议,讨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恢复建总体规划,这是一个坚持科学重建的规划……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这100天里,中央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就召开了24次会议。平均每四天一次会议,由此可见党中央、国家院是何等的情系灾区人民,是何等的重视灾区重建。这里,我们党的执政为民的理念彰显如此透彻,让人民信服,让人民感动!
汶川大地震给我们民族一次重创,但一个迈向伟大民族复兴征程的人民,是越创越坚强,越挫越勇敢!
面对“5·12”汶川大地震的空前灾难,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在全国军民和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仅90天就让1000多万受灾群众住上过渡安置房,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与特大自然灾害抗争的奇迹。8月12日,安县花芗镇京安小区,孩子们兴奋地用五彩笔在美化着刚搬进的新家。家家户户的墙面上绘着五颜六色的图案,窗台上种植着翠绿的文竹,小区里传出阵阵笑声……
坚强的中国,雄起的四川,只是把汶川大地震当作前进中一场历史劫难的深刻记忆,经过短短的100天抗震救灾的血与火的锤炼,四川人民在废墟中更加威然挺立!
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在中共四川省第九届五次会上说,非常之时要非常之为,非常之事要尽非常之责。安置群众和恢复重建,是当前灾区第一位任务。现在是拼的时候,再大困难也要上;现在是冲的时候,刀山火海也要闯。全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特别讲大局,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把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第一线作为检验干部、考察干部的主战场。
有党中央、国务院英明主持抗震救灾的灾后重建的大局,有全国各省市的对口援助和全国人民的支持,有四川省委如此坚强、坚定、坚毅的精神,四川人民将坚挺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第一线,永远是雄起的中华人民族大家庭中一支不可抗拒的力量,伟大民族复兴之希望的力量。
灾难,让人奋起;困难,育孕希望——
特大地震发生5个小时后,四川郫县红光镇的朱玉兰,在成都的四川省医院顺利生下一名男婴。
同一天,在彭州、绵阳、德阳等地的救灾帐篷里,一个个新生命诞生。这个特殊时刻诞生的孩子们,许多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震生。这是震撼世界的生命。这是未来希望的生命。
100天过去了。朱玉兰的儿子徐震生和那些同时降生的震生新生命们,个个都在妈妈的怀里,在亲人慈爱的目光里成长!
这是稚嫩生命迎接世界,拥抱未来。它似乎在告诉人们:灾难,毁不掉中国人的信念;明天,我们将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汶川县威州镇秉里村羌寨,年近八旬的秦文辉老人拄着拐杖,很自信:“明年地里又会长满庄稼、圈里又会养上猪羊,我们种的大红樱桃又能卖上好价钱……”他乐呵呵地看着新家,那写满岁月的坚毅脸庞上透露出开心的喜悦,好似多难兴邦的底色上,跃动着生生不息的信念和力量!
四川人民在废墟中坚强地站起来了!
四川人民拥有着在大灾大难中永远雄起的力量!
上一主题:披沙沥金 频现辉煌
下一主题:让消费的“经济马车”跑稳跑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