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正在武汉举行,组委会对演出实行最高限价,并要求每场演出安排不少于15%的低价票在窗口销售,歌舞类剧目低价票不得超过50元。
“低票价让我们这样的工薪阶层有了观看演出的机会!”平时因票价过高不能看演出的武汉市民刘女士满心高兴。“今后的商业演出要是也有这样的低价票就好了。”
刘女士的担忧代表了许多市民的心声。演艺市场何时能终结畸高票价,让普通百姓轻松走进剧院看演出?
普通居民被拒剧院之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正成为富起来的国人的新追求。周末能走进剧场看高水平的演出,是难得的精神享受。然而,不断增长的高额票价,将普通人拒之剧院门外,看演出变成了“贵族消费”。
中部城市武汉大多数商业演出的票价一般分为80、180、280、380、580、680、980、1080、1280元等档次。其中80元、180元的“低价票”非常少,绝大部分票价都在280元以上。
“两三百块甚至更高的票价,承受不起。”刘女士说:“一家三口看演出,加上交通费用,就得花上千元,我们这样月收入五六千元的家庭,无法承担!”
武汉这座中部城市2006年的居民人均收入刚迈过万元大关,刘女士的家庭收入属中等偏上水平。刘女士都觉得消费不起,更不用说收入更低的普通市民了。
演艺市场的高票价现象绝非武汉独有。2006年5月,由中国文化报社发起的全国演出票价调查显示:69.6%的网民基本不看演出,更不会自己花钱看演出;89.6%的网民认为演出票价非常高,很难买得起。大多数人认为80元左右的票价最合适。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演出票价显得更高。据了解,“三高”演唱会在国内最高票价是2000美元;而在巴黎最高票价是480美元。美国大都会大剧院的最低票价仅15美元,3800个座位约有10%都以最低票价出售。在北京、上海欣赏一场交响乐或者歌剧,买一张座位较好的歌剧、交响乐或芭蕾舞的门票需500至800元,票价约相当于教授月工资的1/10,而在欧美相同等级的音乐会,票价只相当于教授月工资的1%。
众说纷纭:票价为何如此畸高?
畸高票价是如何造成的?调查发现,票价畸高与我国的文化体制、文化演艺市场等都有关系。不景气的文化市场,与“大投入”的“短命剧”,互为因果,是造成当前演艺市场票价畸高的重要原因。
演出票定价是根据投入与出票率来核算的。武汉演出公司总经理王斌说,近年来,演出市场不景气,上座率并不高,在票价测算时,一般按50%的上座率保本确定票价。剧目引进成本原来就很高,再按50%的上座率测算,票价必然偏高。高票价影响了上座率,低上座率造成高票价,两者互相影响,造成了票价畸高的局面。
演出单位编创的很多舞台剧是“大制作”的“短命剧”,加剧了票价畸高。王斌说,目前,编创人员动不动就是大制作,演出人员阵容强大,团队来回飞机票,接待、工程制作、场租加在一起,费用很高。而在具体操作中,灯光、舞美等制作费用和宣传费用一经投入就成了固定成本,演的越多,单场的成本就越低,门票也就有了下降的可能。但我们的戏往往演不下去,群众根本就不爱看。
新疆歌剧院院长努斯勒提·瓦吉地说,很多舞台剧的投入在数百万元,有的甚至上千万元。评完奖后群众不爱看,演不下去就束之高阁。这样大的投入至少要演100场才能收回成本。而一味地降低演出费也不现实,由于演出是“大制作”,演员是大阵容,出场费少了演出单位演一场亏一场,赔不起,宁愿不演。
一些专家还认为,票价畸高还与我国的文化体制有关。我国大部分剧团是事业单位,吃“财政饭”,没有生存危机感,创造高质量节目的动力不足。而文化行政部门受“政绩工程”影响,宁愿投资数千万去排演能拿大奖的节目,很少会在场租、税收等方面给能活跃群众文化的演出单位以支持。
演艺市场的不规范也是重要原因。王斌认为,演出公司间的恶性竞争也抬高了成本,演艺市场需要规范。有些大牌明星的费用本身畸高,票价低了只有亏本。
还有一些演出公司的负责人认为,票价高还与我国国情有关:很多演出票被买去做“公关”,这种目的购票的反而希望票价标高;有人认为演出票便宜没好货,演出公司不敢把票价定低;一些演员及公司将票价高低视作实力和人气的象征;还有一些演艺公司谋求暴利的冲动。这些都是造成票价高的重要原因。
多措并举让普通群众走进剧场
政府文化主管单位、演出单位和编创人员、演艺公司采取多种措施,才能让畸高的票价降下来,让群众走进剧场享受高水平的文化生活,才能使我国的文化艺术进一步繁荣,提升我国的“软实力”。
不少舞台剧因为多场巡演,降低了每场演出成本。国内一些院团创作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小投入、大产出”的作品。武汉说唱团的汉味喜剧《杠上开花》只有几十万的投入,已演出了300多场。山西话剧院的“立秋”投入只有150多万元,演出达五六百场,收入超过1000万元。群众喜欢看,演出场次多,票价也很便宜。
多家演艺公司的负责人表示,特别欢迎一些“轻装”演出队伍。“道具一卡车,人员三五十,装台一晚上”的精干队伍最好。这样的演出运作费用低,群众也能以便宜的价格走进剧场。而目前一些参加评奖的舞台剧是“大制作”,道具、服装、布景需要几大卡车,演员上百人,光装台就要好几天。这样的戏,演艺公司很难请得起。
对舞台剧演出实行补贴不失为一种办法。宁波、深圳在这方面已做出探索,切实降低了票价。武汉市政府2008年计划补贴100场戏,使剧场演出票价降低30%左右,产生一大批20元到50元钱的票。
一些专家还建议,要改变现有的文化投入、文艺评奖模式。一些“精品工程”投入动辄一两千万,得了奖却没市场,演不下去,造成巨大浪费。其原因是编创人员脱离生活,脱离群众,凭空想像,搞大制作、大投资,创作出来的戏成了空中楼阁,换来的是小市场、小回报、小收入。舞台上热热闹闹,就是没有能打动人
下一主题:印尼中华总商会主席陈大江访问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