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机械“神医”王元明
[发布时间:2008-10-31 00:00:00 点击率:]

  □  颜廷兵 吕 燕            

  

  在肥城矿业集团白庄矿,有一个被称为“神医”的年轻人,他学识丰富、技术精湛,凭借一股对工作精益求精,对工厂爱岗敬业,对社会诚实守信的满腔热情,在机修钳工的普通岗位上一干就是10多个春秋,救活了一台台设备,医治了一部部机器,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简单音符,谱写出了人生的美丽乐章,他就是连续两届集团公司维修钳工比武冠军、修配厂机修组组长王元明。

  1994年10月,21岁的王元明调到肥城矿业集团白庄煤矿修配厂,身材瘦弱的他被分配到机修组,机修工作不仅工作环境恶劣,而且体力劳动强度大,最重要的是他以往实践接触比较少,顿时感到了作为一名机修工的责任。特别是每当看到一些老师傅在出现问题的设备旁着急的时候,对他的触动最大。他暗下决心,放弃了一切业余爱好,自费订阅了《煤矿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矿山机电》、《维修钳工300问》等十几种报刊杂志,买回来一大撂子专业教材,在别人逛街、跳舞、看电视、搓麻将的时候,他却挑灯夜战,苦读苦思,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尽管工作很忙很累,可他每天坚持挤出休息时间来学习、学习、再学习。就这样,短短几年记了10余万字的笔记,掌握了各种常用机器设备的维修维护原理,得了个“神医”的绰号。

  王元明常说,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站住脚,干出一定成绩,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工作中,他认真总结工序中的每一环节,领会要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遇到难题,不回避、不退缩,虚心请教,在干中学,学中干,精益求精练本领。一次,王元明正在家里陪孩子过生日,接到矿上电话,说某个采煤机组出现故障,已停止运转8个小时。他二话没说,放下饭碗,急急忙忙赶到矿上。当他赶到现场时,机组旁站满了维修工,大家束手无策,急得团团转,王元明接过兆母表,这里量量,那里测测,仅用20分钟左右就解决了故障。当时,现场一片欢呼声,大家纷纷向王元明竖起了大拇指。“还是‘神医’行”,这是王元明处理完设备故障后,工友常说的一句话,在他手中,没有处理不了的故障,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仅今年以来就维修各类机械设备60余台,保持了台台合格。

  王元明不但技术精湛,而且善于创新。如何利用自己的所学,创新生产工艺,提高工作效率,这是他经常思考和实践的。在长期的设备维修中,王元明发现 因工具不齐全, 经常出现一些大型轴类件拆装不方便, 工序余量选择不当,影响工件质量或造成报废的情况,一年的损失就达10多万元。针对这种情况, 王元明动起了脑筋,他白天坚持做好本职工作,晚上,又换上工作服,一头扎进维修组对照待修设备分析图纸,对设备的名称、型号、故障部位、原因、部件、服务时间、操作程序、相关原理分析等,都一一记录下来,经过连续一个星期的摸索实践,终于研制了一台可拆卸式液动剪切机。该机器通过液压原理冲压或剪切出所需用的零部件形状,装备应用后,加工的轴类零件定位精度高,每年可为矿节约资金30万余元。在王元明的带领下,机修组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小改小革不断涌现,他们研制的铁板卷筒机、液压拆装机等10余台设备解决了工作中的困难,年节约资金近100万元。

  王元明就是这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光和热,他高超的技术业务水平、扎实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全体干部职工的信赖和敬佩,先后多次获得“矿级标兵”、“先进工作者”、“十佳班组长”、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等光荣称号,并在2006年全省职工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当职工问他:“你这么年轻,怎么能掌握这么多高招呢,有什么诀窍吗?”他憨厚地回答说:“哪有什么决窍啊?我就是把别人玩的时间都用在了钻研业务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