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长株潭:南中国经济的起飞架
[发布时间:2008-11-11 00:00:00 点击率:]

  本报记者 李凤发 李文恒 

  在湖南母亲河湘江的“之”字形怀抱里,长株潭像一颗闪亮的新星冉冉升起。当下,长株潭城市群是全省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重要生产要素的核心富集区,2007年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省总额的37.9%;到2012年,这一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省比例将达到45%。长株潭已成为湖南无可争议的经济增长极。  

  “不得长沙,无以成席卷之势。”  

  打开湖南版图,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三角形分布,彼此相距不到50公里,三市土地总面积占全省近1/7,人口约占1/5。由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联,当地人们在心理认同上,早已有“一体化”的趋势。

  现代经济,其实质就是城市经济,惟有发达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才能引领区域经济参与国际竞争和分工。事实上,在武汉以南、广州以北,12000多公里的距离之间没有一座中心城市;从东到西、长江以南也没有一个可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中心。

  欲征南方,“不得长沙,无以成席卷之势”,早在南宋,一位学者就曾这样描述这里地理位置之重要。在湖南人眼中,郑州是北方的十字路口,长株潭是南方的十字路口。长株谭地处华中腹地,是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的交汇处、叠加区,南邻粤港,北枕长江,成为“品”字金三角区域,距离之近,区位之优,国内独一无二,是沿海开放地区的后方基地和促进中部崛起的前哨阵地。

  作为核心,长株潭必须具备一个系统化、网络化、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框架,以提升城市发展的综合承载和配套服务能力。为了更好地发挥长株潭天然的区位优势,长株潭的基础建设把长株潭更为紧密地连为一体。截至目前,长株潭之间、长株潭与周边相邻城市全部实现了高速公路相连,长株潭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基本完成,长株潭一体化金融电子网络也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覆盖长株潭城乡的信息传输网络已建成,随着三市一批环保项目相继建成,环境同治也步入轨道。 

  同时,长株潭正抓紧霞凝新港三期、黄花机场扩建、长株高速、长潭西线等10大重点工程建设,建成中国内陆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化航运港口、现代化国际航空港口和长株潭高速外环,构建快捷便利、互通配套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辐射益阳、常德、岳阳、娄底等省内重要城市的“一小时交通圈”,以独特的区域性交通运输枢纽功能促进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

  通过不懈探索、奋发努力,改变湖南内陆省份没有规模大、实力强的重量级城市群,改变“小马拉大车”的经济格局,一个崭新的长株潭城市群逐渐出现在世人面前。  

  长株潭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连接器”  

  据统计,长株潭聚集了全省90%的科研人员、80%的科研成果,同时,入湘的38家世界500强,就有32家扎营于此。

  要在“一体化”进程中走出自己的特色,在区域发展中占据核心地位,长株潭需要的是“独门绝活”。长沙市副市长徐湘平表示,长株潭的王牌就是“基地+基础+创新”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在产业集群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方面,为长株潭乃至全省的发展提供动力引擎。

  长沙因打造出风靡全国的“蓝猫”而被称之为“猫城”。目前,散居在长沙各处动漫游戏的开发公司正逐渐聚集于长株潭中央商务区,以确保湖南动漫在全国不可动摇的领先地位,全力打造国家动漫游戏基地,以及中国动漫游戏节目及软件制作交流、动漫人才培训创业的圣地。据悉,卡通动画及衍生产品年产值可望由目前的16亿元达到200亿元。

  除此之外,湖南广电的影响力之大,在国内外也有非常广泛的市场,同时,这里还是图书出版发行、交易的集散地,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比较大。在目前十分热门的IT市场,长沙拥有全国不多的国家软件园,有计算机及电子信息技术实力超强的大专院校和企业。它还可以为前述三类领域提供现代技术支撑,同时本身也是目前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

  创业园、软件园、大学科技园为重点的孵化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经济一体化的强力推进,使得长株潭城市群承接国际国内产业和资本转移的能量不断增强,成为湖南无可质疑的经济“引擎”。   

  蓝墨水书写世纪湖湘新篇章  

  作为“蓝墨水”的发源地,湖湘文化兼容包蓄,注重实用,敢为天下先,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经国之才。从左宗棠、曾国藩的“师夷之长以制夷”到朱镕基以金融整顿引领中国经济避过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成功实现软着陆。改革开放以来,因在海南经商、为官的湖南人特别多,而四川打工的人特别多,当地甚至曾传言海南是“湖南人的天,四川人的地”。这一切,无不展示了湘商的风采,体现了“湖湘文化”对湖南人的商业文化、现代文明的深远影响。

  同时,湖南省是我国8个生态环境“优等”省市区之一。湖南省为创新生态资本利用方式制定了严格的城市群生态管理体制。以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地耗、水耗为例,在管理体制方面,湖南省提出了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和重点流域治理、健全资源环境产权制度、推行循环经济和完善排污权有偿取得制度等多项措施。

  当一条清澈的湘江河、一个优美的生态城市群出现之时,长株潭才有能力、才有可能成为“中国最宜居的城市”。而这些人文因素,同时将是一块“大磁铁”,众多高端人才及商企向长株潭聚集,为长株潭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站在“3+5”肩上起跳  

  经济学家弗郎素瓦·佩鲁“增长极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能充当增长极的城市群。湖南人对增长极的认识,也是一步步深化的。1+1+1>3,在长株潭的实践中得到了印证。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层,作出了更为大胆的决策:加快建设“3+5”城市群,即以长株潭为中心、以1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5个城市在内的城市群。湖南人深知,湖南的经济增长极倘若只满足于长株潭,这个“核”就难以做大,在全国的地位和竞争力必将受到影响。

  在此基础上,湖南省政府仿效上海浦东,正式向国家申报了建立长株潭城市群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拟借助国家层面力量,先改先试,以突破3市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体制障碍。在湖南省人大副主任陈叔红看来,湖南申报建立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着力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是顺应未来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区域经济格局变化的一种战略,一方面,将有利于突破三市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体制障碍,另一方面,也利于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和承接世界银行投资,最终受益的将是6700万湖南人民。

  远眺长株潭,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充满生机活力的热土,一定会展示出辉煌灿烂的前景,引领湖南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