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一个IT青年三次创业经历
[发布时间:2009-01-19 00:00:00 点击率:]

  杨先生毕业3年,如今开着一家十几人规模的小小软件公司。而这,已经是他开出的第三家公司了。

  和多数IT青年一样,最开始创业时,他也视拉到大笔风险投资为人生理想,为此,他曾经和大大小小几十家各种类型的风险投资商接触过,并且也成功过。

  

  1、机构投资经理:有人开口要回扣

  

  刚毕业时,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创业。我们也一本正经,四处出击联络正规的风险投资机构,希望能圈到一点小钱。彼时正是一穷二白,一伙人立下雄心壮志,说是拼着两年不领薪水,也要把公司撑下去,“等融到资就发达了嘛!”

  我们什么门路都没有,就找风险投资公司的网站,把我们的商业计划发E-mail过去,然后三催四请地想要约投资经理见面。但是后来跟人混熟了,才发现不对头。我们把投资经理想得都十分Professional,似乎是要“写一份详尽的计划书”,然后“对方觉得很有发展前景”,便约见你面谈,等到“经过详细考察分析”后大家握手言欢,签下合同,钞票进账。实际上好像不是这么回事——我就认识一家大机构的投资经理,开始跟我东拉西扯,然后就暗示我们最好给他些回扣……而且他们也比较喜欢朋友引荐,刚毕业的学生去主动联系,最后往往被放鸽子。

  

  2、大型投资公司:“战役”在民居中打响

  

  当时貌似最正规的一次“融资战役”,在我们租的民居里打响。

  我们在学校附近租下一套三室一厅的毛坯房,在厅里手工铺上劣质地毯,又竖了几个格子间,连空调都没钱装,一家投资中介公司便通知我们有日本投资商上门。

  正是三伏天,办公室里没空调,我们还是一本正经地穿衬衫打领带。日本人更惨,还套着西装,递出名片,赫然有一家是日本软银的投资经理。那天的面谈进行了两三个小时,谈到后来,大家都浑身水淋淋,日本人的西装腋下汗湿一大片……当时我们还觉得欢欣鼓舞:“要是没戏,人家跟你谈那么久干嘛?”但后来并无下文。其实,像我们这样的小公司,主脑全是没有经验的毕业生,跟同类公司比又看不出什么优势,人家凭什么把钱投给你?另外,风险投资商一般只占20%左右的股份,许多大机构,500万美元以下的都算小项目,随便投给我们几十万美元,就已经把我们这种小公司活活撑爆了……

  

  3、同行投资争夺战:学生敌不过“海归”

  

  我们的另一个“死”是:指望勒紧裤腰带撑足场面,这直接导致了我们公司后来的分崩离析。

  由于大家都饿得慌,所以等到我做出的一个概念产品成功卖出了十几万之后,在钱的用度上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那时两个“股东”认为,我们需要新发展,要招新员工。由于这一块“代表了公司未来的赢利方向”,所以新员工的薪水也要开得比较高。结果,不要说原来两名“普通员工”“翻矛枪”,连另两位“股东”都愤愤不平:“连我们都过得那么穷,凭什么给他开高薪?”小小一间婴儿公司,就开始闹“办公室政治”,最后我决定走人了事。

  现在看来,那个概念产品确实有颇不错的发展前景。据说后来有一间风险投资公司打算主动投钱,见我们公司已经四分五裂,便选择了另一家,好歹对方的“老板”还是个“海归”,在若干500强大企业里打过工。

  最后的结局是,我原来的那家公司直到最后散伙,都没有融到一分钱。而“海归”拿到了一笔美元,兴高采烈地租了优质办公室,在基本还没什么市场的情况下,就急吼吼地聘请了“销售总监”,下设“大区经理”若干,每人光底薪就支一两万,没事还爱请“潜在客户”去“谭氏官府菜”吃饭,最后,不到一年时间,投资烧光,公司倒闭。

  

  4、“天使投资商”:损失惨重洗手不干

  

  从头一家公司出来,我打算自己创业。

  这次有了经验,我又接触了形形色色的风险投资商若干。有传统的投资经理,但是搞到后来,我已经失去了耐心——明明5页纸能把核心内容讲清楚的计划书,他们动辄要我做几十页,还要求现场讲解的PPT一定要精美绝伦,并且认定四五个人的小公司倒闭的可能性一定比20个人的大。于是,我败给了一间有一个画家做CEO的公司,谁叫人家计划招聘的员工多,并且PPT做得如水墨画一般精致呢?

  近两年热炒的所谓“天使投资”(AngelInvestment)我也试过。张朝阳当年融到的第一笔资金,数目很小,其实也是“天使投资”性质,只不过人家国外有专门的“天使投资商”,专门瞄准小型项目。国内的“天使”则常常由民间资本,或者干脆由老爸老妈代替。

  我遇到的这位“天使”,是我同学的一个家乡亲戚,做外贸起家,1500万注册了个投资公司,预备试水一些中小型项目。但是“天使”变了卦,觉得小钱没意思,把钱全投进一个产权交易的项目。但这位“天使”其实不懂行,最近听说已经血本无归,“天使”从此金盆洗手,退出江湖。

  

  5、民间投资商:“小蜜”成了上司

  

  兜了半年,最后才通过朋友和现在这家投资商搭上。

  母公司是个大券商,赶时髦设立了四五个资金1000万的风险投资子公司。我与其中一家子公司相遇时,他们正愁手头没项目可以交差,觉得我的市场前景相当不错,于是我就办了个券商的“孙子公司”。

  我一条光棍带技术入股,只占了10%股份,投资商才是控股方。我也无所谓,只是觉得有了一笔钱,可以安心做事。况且这家公司是券商,似乎最不缺钱,以后想二次融资也方便。后来才知道,没有话语权是件多么痛苦的事!

  顶头公司虽然有1000万资本,其实决策人只有两位。年前经理A先生作了决策投资证券,结果股市一路下跌,公款连带A先生的私款一起蚀穿老本,A先生成了凄凉人物,哪还有空理我这种几十万的小项目?副经理B小姐则比我还年轻1岁,传说是母公司某位重要人物的“小蜜”。她开始还兴致勃勃指挥我,无奈后来发现实在一窍不通,索性撒手不管,十天半月见不到人影:“我家里不缺这点薪水……

  她不来公司,倒霉的是我。投资商控股,财权和人事权一把抓。我原来打算招聘6个员工,结果公司硬是只腾给我5个座位;大到买电脑小至买一个订书机,所有需要用钱的事,都需要B小姐签字。你可怜巴巴打电话给她要钱,她满口答应,却愣是忙足半个月后才来公司签字……如今我已经创办了自己的第三家公司。前一家公司其实业绩不错,一年多时间,本金只花了60%,便已打平。如果不算前期B小姐瞎指挥,搞得员工流动率太高而浪费的钱,可能花得还要少。和他们合作不愉快,我索性留着股份分红,辞职出门。

  这一次我什么投资商也没找,自己拼凑了近20万,公司也像模像样。

  兜兜转转这几年,我终于明白,我的最大优势在于技术。而我们这一行,技术主导型公司的启动资金并不需太多。当然,我也可以试着去实现融资招人壮大兵马的理想,但问题是,像我这样没有管理经验的人,给我招50个下属,我管不管得了?(万 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