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投产三年多,山东淄博矿业集团唐口煤业公司就跃身集团第一生产大户,并跻身国家煤炭行业“安全高效矿井”、全国文明煤矿及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矿行列。他们有什么制胜的法宝?面对笔者的提问,唐口煤业公司总经理刘文宝坦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科技为唐口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唐口煤业公司是淄博矿业集团在济(宁)北建设的最后一对现代化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300万吨,核定年生产能力500万吨,主、副、风井深且分布在同一广场内,在全亚洲独此一家。
作为现代化矿井,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建设之初,唐口煤业公司就提出了在科技、装备等方面进入全国煤矿第一方阵的目标。建设中创出了“一破世界纪录、五创全国纪录”的好成绩,书写了国家矿井建设史的奇迹。通过实施深井建设新技术,整体建设施工比定额工期提前26个月,提前投产新增销售收入21.6亿元,利税7.2亿元。
与巨大的经济效益相比,这项技术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更加深远,目前已在淮南、枣庄、巨野等矿区深井建设中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对于我国深井建设和新的大型煤炭基地的开发,特别是对煤炭资源紧缺的华东地区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为尽快实现达产达效,唐口煤业公司把提高效率和效益作为科技创新的着力点。他们与中国矿业大学研究岩巷快速掘进技术,每米巷道节省成本200-400元,与捷马公司合作,对变形巷道支护参数、工艺进行进一步优化,该技术实施后每米巷道可降低成本1200元左右。通过不断优化采煤工艺,工作面回采率达到98%,主采队——综采一队现全员吨煤工效达62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通过对采煤工作面乳化泵进行变频改造,节电30—50%。他们还完成了掩护式支架自移装置、多功能锚索自动切割机等几十项大的革新项目,增创经济效益近亿元。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现代化的设备只有高素质的职工去操作才能发挥最大效力”。基于这样的认识,唐口煤业公司把培养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支撑点。
投产之初,唐口煤业公司职工大多是矿井建设时期的农民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员工占63%,许多工程技术人员也是新分配不久的大、中专毕业生,机电设备维修基本上靠生产厂家。为此,该公司把提升职工素质作为企业的“生命工程”和“希望工程”,依靠科学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变招工为招生”,引进技校生和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生产一线,提高了整体队伍的文化层次。为鼓励职工自学,公司规定凡自学参加学历教育并取得国家承认的技校、中专、大专、本科学历的,分别给予1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奖励,并报销部分学费,职工争相报名“深造”。截至目前,全公司技校以上文化程度的员工占全员人数的40%以上。
该公司高度重视群众性技术创新工作。为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创新积极性,唐口煤业公司对技术创新管理办法、“五小成果”推广应用办法、科技创新激励制度等进行了修订完善,研究制定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和奖惩措施。与此同时,在每个区队都设立了科技创新小组,各区队根据生产经营实际,定项目名称、定技术指标、定完成时间、定落实责任人,积极倡导创新。该公司还提出要求,年内每名职工必须完成一项小革新或至少有一条合理化建议被采用,促使人人有创新项目。大力开展“为技术创新献一策、推广一项新技术、开发一项新产品、实施一项新技术、创造一项先进操作法”的“五个一”创新竞赛活动。去年以来,公司共完成科技改造项目38项次,自主研发利用项目16项,群众性创新成果160多项,创效益近2000万元。
把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作为科技创新的关键点。唐口煤业公司建成了井下安全监测系统,实现了对井下各迎头、工作面的远程数字化全程监控。安装使用了矿井小灵通通讯系统,覆盖整个井下及地面工业广场,为矿井生产调度指挥提供了方便。先后与中国矿大、煤科院等多所院校合作进行千米深井降温技术、井下煤层瓦斯赋存和涌出规律、深井地压、煤层注水等项目的研究,大大提高了矿井本质安全保障能力,自投产以来杜绝了各类事故发生。
(王俊 陈宝祖)
上一主题:红塔集团开展企业标准体系自我评价活动
下一主题:“安全确认”记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