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援建为起点 再造新绵竹
[发布时间:2009-03-13 00:00:00 点击率:]

  □ 本报记者 李丙驹 宋林 实习记者 李亚临 

  记者:江苏省在对口援建绵竹市确定了202个援建项目,总投资约71亿元,其中把支持城乡住房建设作为援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请梁总指挥长对这一阶段的工作做个总结。

  梁学忠: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以及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明确要求,我省对计划援建的202个项目的投资在71亿元左右,但目前加上各界的捐赠,江苏省对绵竹市援建的资金总量已达80多个亿。

  我们认为:在援建过程中第一位的工作就是要解决民生问题,把解决灾区城乡居民永久性住房问题作为援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一块我们拿出37亿的资金量,建设项目23个,江苏也因此成为在全国对口援建灾区的18个省中,用于安排城乡居民永久性住房项目,资金投入最多的省份。

  计划安排24亿元用于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拨付4亿元,建立农房重建贷款担保资金(已到位);鉴于绵竹市灾后财政困难,已拨付3.6亿元,用于应由市财政承担的户均3000元农房重建补助资金;已拨付0.52亿元,用于帮助解决绵竹市农村群众安全过冬问题;组织我省86名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房重建,把好质量关;为重建农户免费设计房屋图纸,提供技术咨询;安排专项资金3.88亿元,支持农房集中居住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在执行四川省统一政策前提下,继续探索以多种方式增加对农房重建资金补贴。在绵竹大地农村实现户户有房住,并以此推进当地新农村建设上个台阶。

  在城市居民住房建设上我们拿出了13.3个亿,投资10.5亿元,建设安置房5553套,达50.77万平方米;投资2.85亿元,建设廉租房3493套,达16万平方米,到今年年底竣工后可有9000户居民搬进新居,从根本上解决了绵竹市受灾市民的住房问题。

  资金到位、规划到位、质量到位、监管到位,为解决绵竹城乡居民永久性住房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比如系统规划的出台为项目的推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30多套户型的多样选择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前线指挥部所派出的86名工程质量监督员巡回检查则保障着项目工程的质量。

  记者:我们注意到:江苏省在对绵竹市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援建项目中,对学校的恢复、重建投入比重最大。

  梁学忠:江苏省在恢复、重建绵竹市公共服务设施如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立项95个,投资19.46亿元,而其中在建设和修复学校上就要投入14.7亿元。众所周知,绵竹在这场特大自然灾害中学校受损非常严重,我们要以此来完成对绵竹43所学校的规划重建,这些项目建成后整体服务水平比震前得以极大提高,甚至可以这样说,其平均水平比江苏省的水平还要高,江苏还有如苏北等发展较慢的地区,而对绵竹的学校几乎是全部毁坏重建,按照国家抗震设防的标准来建设,并且有明确的时间要求,现在已经有不少学生在新教室里上课了,今年“5.12”之前会有23所学校交付使用,到今年秋天95%以上的学生都可以进入新学校,年底这些项目将全部竣工。

  在市政公用设施援建方面立项79个,投资14.06元,其中城乡道路71个,投资13.66亿元。在去年8月就将绵竹所有受损的道路、桥梁列入了首批援建项目,今年“5.12”之前将全部恢复完工,同时对原来所存在的一些严重制约城市交通的“断头路”、“断头桥”也将其完善。

  应该这样说,在援建过程中我们的着眼点不仅仅是恢复,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些事关民生的教育、文化、卫生、交通等硬件设施进行整体提升,强化城市的配套服务功能。

  记者:援建对于重灾区就是局部或整体的系统再造与重构,这也就对援建队伍的领导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需要着眼于当前,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更需要放眼于未来,对当地的长远发展进行科学统筹,你们又是通过哪些有效措施不断将援建项目整体向纵深推进的?

  梁学忠:抗震救灾进入恢复重建阶段后,中央明确江苏对口支援绵竹,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以梁保华书记为第一组,罗志军生长为组长的的对口援建领导小组。确定了“一市帮一镇”的机制,由13个省辖市和8个经济实力较强的县级市(区)对口支援绵竹21个乡镇。江苏省从机关选调222名优秀干部,组建省援建指挥部和20个援建指挥部进驻绵竹,具体实施援建工作。

  面对如此庞大繁复的援建工作,没有全面细致的规划为先导,根本谈不上科学有效的工作开展。于是我们首先组织了江苏120名规划设计人员赶赴绵竹,广泛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意愿,多次征求绵竹市各级党委、政府意见。援建指挥部人员在8月6日进入绵竹市后立即开展工作,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只用了10天的时间就于8月15日提出了首批投资计划报省援建领导小组,并于8月25日确定下来,去年9月底完成了绵竹市区近期建设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部分农民集中居住点规划方案的编制工作,成为四川省重灾区首批通过专家评审的县、镇级规划方案。国务院领导称赞江苏在灾恢复重建规划工作方面很有远见,很有特色,走在了全国的前面!

  在具体项目的选择上,我们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所提出的“三优先”原则:即民生急需项目优先,防灾减灾项目优先,条件成熟项目优先为指导。精心选择援建项目、科学合理确定项目的建设内容、功能定位、标准规模等内容。坚持重大项目确定前必到现场查看的原则,坚持投资计划确定“六方会审”原则,即省援建指挥部、各市援建指挥部、绵竹市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各乡镇以及项目使用单位六方共同研究,加强沟通,对存在不同意见的项目投资计划,反复召开协调会加以研究确定。从目前第一批、第二批投资项目计划制定过程来看,每批投资计划提出初稿报省援建领导小组前都要平均开十多次协调会,跑遍了每个乡镇。如在二环路扩建工程的投资计划确定前,我先后四次到现场研究踏勘,召开了三次协调会对项目的建设、建设标准有了基本一致的认识后才将该项目纳入江苏省投资计划。

  以援建工程质量为中心,积极推进项目实施。一是注重项目建设的前期论证,提高每个项目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严格项目的前期手续,充分贯彻落实“建合法项目,严格基本建设程序”的精神,项目实施处无论是对省本级项目,还是各市县援建的项目,都要实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及时督促办理基本建设程序审批手续。对已完工或在建项目逐项复查,保证做到所有援建项目合法、基本建设手续齐全。二是认真组织好项目设计方案审查,项目规模的的控制重在设计,在分管指挥长的带领下,对每个项目,从规划设计到初步设计评审等各环节,组织江苏和四川专家进行论证,优化项目设计方案,合理控制项目投资,并严格履行报批程序,为统一建设标准,项目实施处邀请了长期从事学校、医院、福利院、自来水厂建设的设计专家对我省首批和第二批79个援建项目设计方案审查,控制投资经费。对由各指挥组自行组织方案审查,也要求他们“不做标志性工程,严格按照国家建设标准,将江苏的援建资金用到实处”。

  援建工作是个全新的事物,需要在摸索中完成,如何建立并创新援建管理方式也是我们不断思考的命题,一方面我们“走出去”,组织到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对口援建项目现场学习取经;另一方面也不断自我总结、苦练“内功”,在实践中形成了若干个指导性文件,制定了项目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单独制定了项目工程管理办法、工程质量鉴定和检测管理办法等多个管理规范性制度文件,规范我省的援建工作。同时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选派安全质量监督专业力量进驻绵竹,对我省援建项目安全质量进行监督,选派农房重建质量监督技术员加强对农房重建工作的指导。在援建方式上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对政策性补助项目实行“交支票”,对绝大部分援建项目“交钥匙”,体现江苏水平、对较分散的小项目实行联建方式,江苏负责项目的设计和概算的审核,绵竹方负责施工建设。

  以规划为龙头,以援建方式创新为突破,以安全质量为保证,从而顺利推动了我省援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记者:江苏省在绵竹规划了两个工业园和一个高效农业示范园,这也是在所有参与援建省份中投入最大的,您如何看待苏绵两地在产业对接方面的互补性。

  梁学忠:江苏援建指挥部高度重视并培育绵竹发展产业集中园区,安排部署“江苏工业园”、“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无锡工业园”的建设,以此为绵竹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经济恢复打下良好基础。

  绵竹在四川省百强县中排第四名,但总体上还是个农业县,且农业效益不高。江苏省农科院的一个研究所调查发现,同样是丘陵地区的农业开发,绵竹一亩地平均回报大概在800元左右,而江苏镇江开发比较成功的可高达1万至1.5万元。所以,我们规划做这个“农业高效示范园”,其目的就是要用一些成功的案例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政府来促销。我们组织了江苏的国家级的农业专家来绵竹进行考察,根据当地的土壤、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来确定适合开发什么样的农业项目,又从江苏专门调专家,并把江苏省级、市级、县级劳动模范请过来帮助大家,选择适合绵竹生长环境的农作物来培育,今年的苗木都已经全部落地了,到秋天就会有收获。我们希望通过300亩的农业示范园影响周遍5000亩,辐射扩大5万亩。这个项目的成功毋庸置疑,它会对农民的增收、农业的增效、农村的富裕具有很强的典型示范意义,同时会对绵竹的乡村旅游业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

  “江苏工业园”先期启动2.2平方公里,投资1.6 亿援建安置房,2.73亿元援建园区8路7桥基础设施,0.66亿建设标准化厂房,共计形成5亿元的实物资产注入绵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使该公司最终形成6个亿的资本金,然后通过市场融资解决基础设施配套和标准厂房建设,今年5月开工,预计2010年3月份完成建设。这5个亿的投入在绵竹工业发展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也是对口援建灾区所有省份中在工业园区建设上投入最大的一笔资金。 “无锡工业园”规划面积1500亩,正在启动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园区将积极嫁接江苏成熟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建设管理经验,建成绵竹经济增长高地全面推动绵竹产业重建和经济恢复。

  结合江苏产业发展趋势,援建指挥部通过多种互动方式,加强苏绵双方的产业合作和沟通,积极推动绵竹的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在我们的支持下,江苏省工商联、省经贸委和苏州市新型墙体材料协会等单位先后组织了100余家知名企业如苏宁电器、雨润食品等来绵竹考察投资,同时结合绵竹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灾后产业发展布局,绵竹市成功举办了2次大型灾后重建产业合作和投资说明会,邀请国内众多企业前来投资考察,已有部分项目在此投资新建。

  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是:江苏援建队伍留下的不仅仅是学校、住房、医院等硬件,更期待能通过变“输血”为“造血”,全面提升绵竹的产业结构,为其奠定他日能蓬勃发展的工业产业和欣欣向荣的市场经济基础。   

  记者:在18个省的援建大军中,江苏省最先提出要打造“援建品牌”这一命题,援建系统工程不仅仅涉及面广、事物繁杂,且不断处于动态过程中,请您结合时间与实践对“援建品牌”的内涵和外延做个诠释。

  梁学忠:任何品牌的打造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决非一蹴。援建过程中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科学援建,因为这不是凭借援建者的个人智慧所能办到,而是必须要有科学的引导,所以我们确定了总体规划为龙头,援建模式创新求突破,监督监察为保障等,这些都是构筑“江苏援建品牌”的核心要素。比如我始终所强调的总体规划,有了规划做指导,心里就有一本账,把看似繁杂无序、孤立的事情都整合起来,从而能整体推进。规划一定是瞻前顾后的,比如对农村居民永久性住房问题的解决,如果没有系统的规划就会在哪里倒的就在哪里建,而不是集中进行安置,错失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会;规划做好了,市场来引导,政府把基础设施等做好,各种配套设施齐备,农民也就逐渐由散居变为群居,这样既节约土地,也利于产业开发,更是向新农村建设迈进。

  打造品牌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市场化配置手段,将各种优势资源汇集凝练的过程。比如我们从江苏大量引进优秀企业的建筑建材,不仅把当地原来所存在的劣质产品冲垮,还平抑了价格,同步从江苏大量移植了配套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完善了绵竹在这方面的不足,为当地今后的长远发展也播种了优质基因。

  当然,我们也通过一些载体来树立参加援建企业的品牌意识,比如对援建过程中所有的建筑项目都展开了“杨子杯”项目品牌评比,这个评比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的分数,得到企业的广泛参与。

  “江苏援建品牌”同样也能从我们指挥部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上体现出来,绵竹人称我们是“工作狂”, 每天晚上指挥部的工作人员都要去工地检查,甚至深夜,他们也自言从我们身上看到了樗辗⒄菇峡斓睦碛伞K?哉飧觥捌放啤币?课颐瞧饺绽镉靡坏阋坏蔚男晾腿ブ?欤?么蛟炱放频木鲂暮托判脑??凳底龊檬种械拿恳幌钍虑椋?/P>

  “江苏援建品牌”还要经的起时间的检验,在我们离开后,所留下的无论是从硬件还是到软件;从江苏人的创业文化精神到所布局的产业格局能否有效得以提升,时间会给出答案。

  记者:去年8月6日江苏援建队伍正式进驻绵竹至今已有半年时间,从百废待兴的土地到如今看到新建的异地家园,我们很想了解您经过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后三年重建的规划以及江苏省委、省政府对绵竹援建工作的步骤落实,在您心目中,2010年的绵竹将会以怎样的新面貌呈现于世人面前?

  梁学忠:可以这样说,自从来到绵竹灾区后,心灵每天都得到了净化。因为面对受灾群众们期待的目光,你心中会顿生惭愧,只能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当地的老百姓非常朴实,比如我们到街上买些日常用品,店主一知道是江苏援建工作人员,都不肯收钱,我们就生活工作在像电影、电视上所看到的那样——人民群众感谢党和政府的浓郁氛围中,感人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按照温家宝总理“加快重建步伐,提前完成任务”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去年12月4日江苏省对口援建工作会议精神,专门下发的《关于加快援建项目进度的通知》为指导,我们前线援建指挥部正在有条不紊地将各援建项目通过落实各环节的责任向纵深推进,加快援建进程,不辱使命!

  今天,以援建为起点,再造绵竹一座新城!

  记者视点

  素描·梁学忠

  □ 宋林/文  沙洲/图    

  这位身材高大、面容慈祥的长者在讲述了一个多小时后,记者才见缝插针地提出第一个问题。

  正是如此,令来访者心中盈满感动。

  因为我知道:在有力的手势、抑扬的语速、甚至在谈到灾区群众湿润了眼眶的背后,是他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感,如果再往“小我”归纳,则是一颗早已化为“大同”的爱心。

  是的,正如梁学忠总指挥长所说,他“是带着深厚感情来到灾区参加援建工作的”!

  无论使命感还是他的爱心,都是让人感动的。

  坐在他面前静静地聆听,我不由想起他另一个身份——江苏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因为在他的表达中不断强调着规划为龙头、强调着宏观统筹、强调着市场配置资源、强调着建立长效机制……在这个政府官员身上,实实在在地感触到如此多的市场元素在跳动……

  采访间隙,我曾对梁总指挥长说,要以“激情与理性”为题写篇小品文送给他。但回来后反复听采访录音,最终将标题定义为“素描”。如果因为“大爱”而饱含激情,那么作为江苏前线援建指挥部的最高统帅,理性始终是他贯穿运筹帷幄的主脉!

  本色的“素描”已包含了这位总指挥长的“激情与理性”。

  借用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送给梁学忠总指挥长和所有千里迢迢赶赴四川参加援建的江苏同胞,以及绵竹灾区的人们……

  “胸中的爱心总是化作满脸阳光,洒满生活中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