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 华晔迪 余晓洁
从时常光顾“第五大道”名品专店到无奈驻足折扣店“淘宝”,从“想买就买”“透支消费”到“货比三家”“量入为出”……欧美人的消费行为正悄然变化,从而引发国际买家采购方式的变革,并随之考验着中国出口企业应对挑战的能力。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不少欧美消费者收紧了口袋,这无疑让中国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从2008年下半年起遭遇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09年前2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668亿美元,同比下降27%。其中,出口1553亿美元,同比下降21%。
“与以往相比,国际买家更注重出口供应商的产品性价比以及接受小订单的能力。”国际知名资讯集团环球资源首席运营官裴克为1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达国家消费力、家庭经济能力的降低以及信用卡使用的减少导致消费者对于产品性价比日益敏感,进而影响到国际采购商对于供应商和产品的选择。
环球资源日前进行的一项针对国际采购商的调查显示,产品质量、价格、订单大小、产品创新设计以及客户服务成为今年国际买家最为关注的五个方面,其中,18%的买家建议供应商改进产品质量,另有18%、14%的买家分别建议供应商提供更低的产品价格、接受更小的订单。
业内人士表示,终端消费行为的改变对出口商的影响绝不只是客户购买力下降这么简单,需求市场的本质变化引发了供给市场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要求供应商调整自己的整个运营和推广策略。
“我们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调价和吸纳小订单。”位于江苏常熟的凯尔登公司从事外贸服装生产,产品主要销往欧洲。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公司将产品价格下调了5%左右;另一方面,积极接纳小订单,“此前,我们接的单子在2000件至3000件,现在500件至600件的小单子我们也乐意接。”
种种迹象显示,面对国际消费者行为的深刻变化,众多国内出口企业正积极应对。《世界经理人》杂志日前针对国内1000余家供应商的调查显示,企业应对挑战的策略包括:改进产品质量、提高效率、削减成本、树立品牌提高附加值、加强网上推广销售等。其中,22%的供应商将改进产品质量、提高效率作为应对挑战的首选,各有21%的供应商首选向高端市场转移和削减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有10%的供应商寄希望于开拓国内市场。“内需不足是制约国内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俞忠英教授表示,通过提升国内有效需求来带动企业发展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的趋势,“但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和困难,短期内,出口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仍然十分重要”。
令人欣喜的是,众多国际买家仍然十分看好从中国采购。环球资源近期针对国际采购商的一项调查显示,半数买家表示2009年不会减少进口量,而57%的买家表示不会减少从中国的进口量。其中,有40%的买家预计将会加大在中国的采购量。
与此同时,国内出口企业信心正在悄然“回暖”。《世界经理人》杂志在2008年10月、2009年1月底和2月底分别针对1000家中国供应商的调查显示,供应商营收预期呈现U形走势,2008年10月,62%的被调查企业预期2009年营收增长10%以上,12%的企业预期营收下降,这两个数据在2009年1月底则分别为36%和39%,而2月底的调查则显示,57%的企业预期营收增长10%以上。
“与去年圣诞节时相比,现在情况在好转,订单量出现10%左右的增长。”江苏的一家服装出口企业负责人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正在积极改善产品出口结构,尽管目前仍然以贴牌生产为主,但这家企业已在积极筹划树立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
从长远看,“向高端市场转移是中国出口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趋势。”俞忠英教授表示,未来中国出口在国际上的龙头地位并不会发生改变,随着内需在中国经济增长拉动中的作用逐渐加大,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占比可能缩小,出口企业需要更多关注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
上一主题:中国经理人:掂掂肩上的担子
下一主题:大河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