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智慧地球:IBM看到的未来
[发布时间:2009-04-24 00:00:00 点击率:]

  驾驶汽车的人常有这样的体验:前面八车道的路面空空荡荡,没有一个行人一辆汽车,但你和你身后的大队车辆不得刹车停下望路兴叹,因为红灯亮了,而左手边就是电子眼。行至下一个路口,路面限速使你的节奏往往又会赶上另一盏红灯亮起……

  等红灯的你可能会想,身边的电子眼显得多么死心眼,路面下的压力和速度传感器显得多么迟钝。如果这些电子设施能及时准确地把路面没有行人和车辆的信息反馈给交管数据处理中心,交管中心就能第一时间调整红绿灯的闪烁频率,达到提高通行效率,高效利用道路资源的目的。

  事实上,这类被动的情况占据了我们生活的绝大部分。

  但像处理上述道路问题一样,把这个地球上非动态的、没有“生命”的物体都联通起来,并嵌上智能的“大脑”和“心脏”,让这些物体及时感应和反馈信息,让人们更有效更绿色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让我们更智慧地生活,这应该不是一个乌托邦。

  IBM力推的“智慧地球”(Smart Planet)战略正致力于把理想变为现实。IBM推出的“智慧的医疗”、“智慧的电网”、“智慧的油田”、“智慧的城市”、“智慧的企业”等各种“智慧”解决方案将使我们的生活和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2个多月前,IBM美国总部发布“智慧地球”概念,宣布开始新的业务转型。随后在北京召开论坛,正式发布推广“智慧地球”概念,标志中国市场全面启动。

  4月16日,在2009教育部-IBM高校合作项目年会上,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周伟焜先生的演讲依然围绕这一主题。周伟焜声明,智慧的地球不是一个新的科技发明,不是一个人的专利,也不是IBM的新的产品,甚至也不是IBM一系列新的服务,而是IBM所看到的未来。他说,如果我们调整步伐的话,地球会变得更美丽,更有智慧,生活也会更美好。

  此前,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曾这样简要地阐述“智慧地球”战略:“互联网+物联网=智慧的地球”。即: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再与“互联网”结合,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智慧”状态。

  “智慧地球”需要三个基本要素:“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洞察”,后两个要素一直是IBM的长项,对于“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实恭博士曾表示,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大批产业合作伙伴的共同合作,构建一个更庞大的“智慧地球”产业生态链。

  看来“智慧地球”理想要实现,需要更多的非IT企业放眼长远,需要IBM与非IT业进行更多更深的整合。而这一合作必须假以时日。

  在16日的高校合作项目年会上,李实恭博士强调,IBM中国研究院100%的研究题目都与“智慧的地球”有关,而且他们多年来就在关注防洪、医疗、交通等方面的问题,并与高校合作如何让地球变得更智慧的课题。这些工作都是“智慧的地球”战略的基础。

  IBM的技术实力当然是毋庸置疑的。首先,IBM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独占鳌头,在超级计算机世界500强排行榜和绿色500强排行榜中,IBM一家就独占186个席位。其次,IBM正致力研究一种新的海量数据实时分析技术——流计算,可以在数据“运动”过程中实时捕捉并分析关键信息。在不远的将来,当廉价的传感器将无处不在时,这种“能够感知真实世界”的计算将充分发挥这些设备的作用,开启一个全新的计算时代。 

  IBM还具备数学建模、分析、优化的能力,积累了很多相关的方法和工具。IBM近年来在“云计算”方面的突破也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一个灵活的技术支撑平台,而且这个平台是开放的、合作的。同时,在人才的培养上面,通过IBM与中国高校15年的全方位合作,正在使中国成为最大、最好的尖端人才培养基地。

  “智慧的地球”不只是IBM,更是整个人类的美好愿景,它从人本的视角敦促我们关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注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戴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