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今年3月28日,吉利集团以18亿美元的价格全面收购沃尔沃公司,被认为是“小蛇吞大象”之举。为了更好地“消化大象”,吉利公司提出了“百日提升”计划,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从而使得吉利对人才的需求也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对人才数量、质量及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按照以往按部就班的培养方式已经严重滞后。
转型期,无论从文化上、流程上还是从观念上,对人才的需求都是很大的挑战。魏梅指出:对于吉利来说,更重要的是把人用到合适的位置。
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魏梅说,吉利有自己的“阳光平台”,一个人适合不适合某个岗位,这不是人力部长说了算的,而是他在这个岗位上展现出来的业绩,以及其周围的供应商、客户以及下一单用户、员工和上级对他的评价,它是自动生成的评价体系,我们会让这个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有更清醒的认识,我们有管理通道、项目总监通道、技术专业通道及产业工人通道,在这四条通道上,每个专业又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也就是会有上百条通道给大家。
“吉利认可的千人研究生计划”
如何创新培养人才,吉利正在进行大胆的探索。据魏梅女士介绍,吉利有自己的中专技师学院、大学和研究生院,吉利的人才培养体制就是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来量身制定。
今年吉利将启动“1000名吉利认可的研究生培养计划”,由吉利集团用人单位及浙江汽车工程学院、吉利大学、三亚学院联合国内外知名院校共同协作,定向录用、定制课程、本着“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的原则,以能够解决企业运营各层面管理短板为课题,引进国际一流的理论导师和业内权威的实践导师辅导学生,真正培养学以致用的高素质人才,建立人才森林。
“我们会在企业里找,一千个人里有一千个项目,这些项目分布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他会有一个内部导师,集团内有导师库,他可以任选导师,另外我们还有行业外部的实践老师,不拘泥于企业内。”
李书福的“双人才”战略
李书福的事业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汽车,二是教育。据说李书福自己办学校的原因,源于汽车事业起步之初招聘的80名名牌大学学生最后走得只剩一个人,他深感汽车人才缺乏,外来人才难留的痛楚。于是下决心自己办学校,培养有知识、有思想、会动手、能吃苦的汽车专业人才。创办多所职业学校,解除了吉利汽车人才匮乏的后顾之忧。截至2009年底,吉利集团的1.3万余名在职员工中,在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和业务骨干有70%来自吉利自己创办的学校;在吉利汽车研究院的近2000名科研人员中,从吉利院校走出来的人占40%以上。
自育内生型人才+招贤纳士,是吉利的“双人才”战略。为收购沃尔沃轿车,吉利组建了一支由各类精英人才构成的谈判团队,这成为此次成功收购的重要保障。广纳各类精英人才一直是李书福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吉利旗下已聚集了包括赵福全、童志远、沈晖、张爱群等在内的一批高端技术和管理精英。
(萧何)
【相关链接】
浅窥“吉利”用人观
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魏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吉利目前正处于战略转型期,处在非常快速的国际化并购进程以及大规模的市场扩张和各个基地的工厂建设中。新业务、新产业的发展以及整个集团走向国际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
魏梅反复强调“吉利认可”的人才培养方式。她说:“我们希望研究生在一定领域能够解决当前的问题,比如他是学企业管理的学生,我们希望他能解决企业管理薄弱的问题,但我们发现这一教育环节缺失,我们希望用这个千人计划来建立一套吉利的课程体系和培养体系。”
据悉,车辆管理、物流、汽车营销等跟汽车相关的专业都是吉利非常期待的,再就是具有合资企业工作经历,比如在财务、行政管理、法务、证券投资上有经验的人才也是吉利迫切需要的。
上一主题:还有多远用友向世界级冲刺
下一主题:培养土壤 把员工作为“树苗”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