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如何达到2012年8兆日元的目标,这将是摆在于2009年刚刚上任的佐佐木则夫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更别提他上任时的东芝是一个巨额亏损的“烂摊子”。
减少“赘肉”
2009年6月24日,日本东芝公司股东批准时年60岁的佐佐木则夫接替西田厚聪出任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长。在就任的新闻发布会上,佐佐木则夫表示,上任后的首要任务是努力带领公司走出史上规模最大的财年亏损,提振公司表现低迷的资产负债状况。
2009年,东芝公司亏损197亿日元。但是通过缩减固定经费和采购成本,在降低7600亿日元采购成本的基础上又进一步降低了4300亿日元的固定经费,因此从利润上来看,比2008年还是实现了3000亿日元的改善。这项成绩与佐佐木则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佐佐木则夫看来,固定经费就相当于人身上的赘肉,除了要减少“赘肉”,他还在降低采购成本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而降低采购成本的努力,实际上又为东芝公司节约出了7600亿日元的开支。
适应市场
1991年9月25日,由三井物产、东芝、昭和电线共同出资成立了“东芝大连有限公司”,这是东芝集团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公司,绝大部分生产线都是从日本直接进口的,大连只是被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基地。1995年,东芝有限公司成立,迄今为止,东芝在中国合资、独资办厂也达到69家。
劳动力成本提高,很多公司将加工厂转移到劳动成本低的地区,佐佐木则夫则不是很认同这种做法。佐佐木则夫说:“不管是在哪个国家,如果当地的劳动力价格上涨,早晚都会遇到必须提高竞争力的问题。当劳动力费用变高的时候,把技术转移到劳动力费用低的地方,这样的做法我并不喜欢。我更倾向于和当地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搭建起一个牢固的合作框架,把当地的技术借鉴过来,通过与当地员工一起脚踏实地的改革,靠着内需加竞争力走出去。”
瞄准核电
正如《三井帝国在行动》的作者白益民形容的那样,东芝公司进入中国有两大特点:一是,东芝多年来一直努力提供最新的商品,引导中国高端消费者的需求。二是,在社会基础设施方面,以电力方面为中心,东芝高效、先进的技术占据着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制高点。2006年,东芝成功收购“美国西屋电气”这家核电公司,瞄准中国巨大的核电市场。
2006年,东芝宣布以54亿美元收购核能公司西屋电气公司,其主要股权的交易就是由佐佐木则夫负责。除此之外,佐佐木则夫从事东芝发电业务已经有37年的时间。发展东芝公司白色家电外的市场,佐佐木则夫得心应手。
在白益民看来,东芝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首屈一指的核电集团,不仅持有了西屋电气目前掌握的先进的第三代、第四代核技术,亦将成为民用核能技术的发源地。
另外在杭州的东芝水电公司最近也中标广东省的抽水蓄能发电站项目,东芝非常擅长做落差非常大的水电站项目,目前东芝公司还保持着落差最大水电站项目的世界纪录,“这个也是让我们很自豪的一件事。”佐佐木则夫说道。
(摘自《经济观察报》李丽 柏彦雯/文)
上一主题:乔布斯是“当代达芬奇”
下一主题:澳新银行会持续投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