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 孙丽娟
有人问笔者:你在陕西瓦房店镇不过是看到一个淹没的鄂商会馆遗址和一座颓坍尽尽的戏台而已,怎能凭此得出“在秦巴山脉任河下游瓦房店拼搏过的鄂商已然成为一个商帮”的结论。
显然,质疑者不了解清朝商人商业生涯的特点,更不了解商人与戏台的缱绻不解之情。对于清朝商人来说,从向往建立起自己的会馆到在自己的会馆里竖起戏台,就像今人从渴望两居室到向往别墅和豪车一样,必须经过一番奋斗;有了戏台的商人会馆,会让商人产生强烈的认同和归属感,而成为他们商战的动力。商帮的炼成,也非一日之功。
会馆是商人建立帮伙实行自治的硬件,商人们集聚议定的行业规条是商帮行业管理规范化、秩序化和定型化的软件。会馆内高筑戏台,则是实力和威势的象征,其信度和生意效度,连官府也不敢觑视。但是,从有会馆到竖起戏台,离不开商人群体的精诚合作、长年奋斗和势力逐年壮大。
无怪乎瓦房店的武昌会馆建于同治七年(1868),到四十多年后的宣统三年(1911)才建起戏台。有了戏台的武昌会馆逢有演出,庭院内外熙熙攘攘,盛况空前,昭示着瓦房店的鄂商成为当地一大商帮。
戏台对外有助商帮称雄显威;对内却具有特别的组织性意义,这与清代商业社会普遍兴盛的神明崇拜行为密切相关,是商人极为重要的社会生活内容。有规模的会馆同时也是组织严密的群体,无论是敬香还是上演神戏,都明确具体地写进行规,刻在石碑上,立在大殿中,严禁更易,以示郑重和虔敬。更制定出维护会馆殿堂和戏台的制度,以保“会馆也,旧而新,新而旧,旧而复新,继继绳绳,永远毋替”;会馆香火不断,大家生意永远兴隆。当然,也有商人会馆修建后,因缺乏资金而“林木摧折,神殿渗漏不堪……墙垣颓坍,房屋垮塌倒坏,碑匾损伤无全”,致本行商人“触目惊心”,而与“商帮”之誉无缘。
还原了以上几个历史场景,我们会发现:明清时期的中国商人一生与戏台有不解之缘。这些历史场景的更迭告诉我们“商帮”是这样炼成的;然后,我们就可以评价清代在陕西瓦房店活动的鄂商是否可以享有“商帮”名号。
上一主题:英国行业协会不向企业“伸手”
下一主题:有江湖,没帮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