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密洽海外基金 中远“急售”远洋地产
[发布时间:2010-09-07 14:44:50 点击率:]

  清盘其所持有的远洋地产16.85%股权,预计交易价格至少在51亿港元以上,对中远国际来说,这无疑是笔不小的收益。8月底,记者从一位业内人士处获悉,目前已经有海外基金对中远国际的转让表现出了兴趣,并已经开始与中远方面接触。

  而值得关注的是,中远国际退出房地产业务的强硬表态,却恰巧发生在王勇履新国资委主任前夕。这让业内对李荣融时代遗留的78家央企“退房令”又重新开始期待起来。  

  海外基金接触中远  

  尽管距离“退房令”发布的时间已近半年,中远集团终于明确了退出房地产业务的时间表。

  8月16日,中远国际发布公告表示,将在一年内择机出售远洋地产的全部股权。而中远集团也成为国资委宣布78家央企“退房令”后首家明确退出时间的央企。

  中远国际在公告中表示,从即日起,一年内将出售持有的远洋地产16.85%的股权,约为9.5亿股股份。有关出售所得款项将成为公司未来全力发展核心业务航运服务业包括并购中远集团系内外项目的资金来源。中远集团也将借此完全退出地产业务。

  据了解,按照公司规定,每股远洋地产售价不得较出售日期前交易日远洋地产收市价折让超过15%,且每股最低售价均不低于5.4港元。按照这一规定计算,中远出售的股权将为中远国际带来约6.645亿港元的除税前收益。

  这笔资金对于投资方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据悉,目前已经有海外基金对中远国际的转让表现了兴趣,并已经开始与中远方面接触。

  对此,招商证券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分析,这样大的一笔收购资金不是国内普通企业的财务投资所能承担的。而海外基金正凭借他们的资金优势开始布局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他向记者表示:“海外基金对这种政府行为的调控敏感度要低,因为他们有资金优势。因此,尽管市场调控趋紧,只要海外基金认为目前在中国国内有利于获得项目谈判的筹码,他们就会将投资倾斜。”  

  接盘价格难题  

  一边是央企在思量退出时机,而另一边,海外资本却紧盯中国楼市,伺机出手。一进一出背后,扼住的是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命脉。

  但是,央企推介项目可能并不如市场想象般顺利,其中一个原因是很多央企的项目是“地王”项目,拿地成本很高,转让价格也相应较高。

  同时,当前很多央企投资房地产都是以控股公司和参股公司的形式进行,投资或撤出房地产的决策由董事会决定,央企如果退出也需要考虑其他股东利益。因此一部分央企在剥离地产业务时,将资产进行高作价转让。

  此外,部分央企业务有不少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动拆迁进展较慢、人事问题复杂等等。

  上述非房地产主业央企党委副书记曾告诉记者,“我们集团在几年前就开始处理下属的房地产业务,但是因为价格、交接等问题一直都没有卖出去。”

  大型民营投资集团北京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告诉记者,像这种央企房地产资产卖不出去的情况非常多。主要原因是央企出售的房地产资产性价比不高,而且内部的关系比较繁琐。因此,很多社会资本都不愿意接手。

  延伸阅读

  国资委继续推进“退房令”

  值得关注的是,中远国际高调宣布转让远洋地产股权的时机却令人不解。

  据一位投资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这样的情况,公司都会在股权交接开始后才会公布。

  而中远宣布剥离旗下地产业务却正值国资委“掌门人”换人,时机耐人寻味。

  新任国资委主任王勇上任一周,他雷厉风行的做派已经显山露水。李荣融时代78家央房企退出任务仍然未完待续,王勇“有意做强央企”的步伐已经迈开。

  随着国资委迈入王勇时代,78家央企是否继续“退房”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道课题,也成了时下各方关注的焦点。

  “从目前来看,央企兼并重组的改革思路是正确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因此目前国资委的央企改革思路仍是一如既往地继续推进。”据接近国资委改革局的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而78家央企退房,这是央企改革道路上的重要一环,目前来看撤销‘退房令’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应该还会继续执行。”

  今年3月18日,国资委要求78家非房地产主业央企,在完成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退出房地产业务,并确定了16家房地产主业央企。在之后的15天内,这78家非房地产主业央企纷纷提交了退出方案。

  但时至今日,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到目前为止,明确宣布和挂牌剥离房地产业务的央企仍然只有3、4月份表态过的中远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中石油集团公司和中石化集团公司五家。

  此次王勇的走马上任,或许又成为了实现78家央企“退房”的一个契机。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国资委通过企业的退出方案,已经基本摸清了非房地产主业央企的下属房地产业务情况,下一步国资委则会尽可能为企业搭建整合平台。

  一位非房地产主业央企党委副书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决策层对房地产的调控仍然从紧,市场变化比较多,因此从央企角度来看目前不一定是最佳的转让时机,对于央企来说,时机还是很重要的。”

  (映 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