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 杨健勋
1
非典中起飞的菜鸟
2003年夏天,一个兵荒马乱的季节。
非典的肆虐,让诸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得不“蜗居”校园,赵舟华就是其中一位。他在学校里等待公务员考试的结果。最终,落榜后的他不得不背起行囊踽踽南下。
在广州,赵舟华谋到了他的第一份职业——一家日资企业的招聘助理。工作就是将招聘通知贴到厂门口,然后搬张桌子等人来“投案自首”,简单轻松的工作让这位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欣喜不已,这钱似乎也赚得忒容易了!如果工作永远都这么简单,那该有多好?但简单的工作常常是暗藏杀机的。
半年后,赵舟华终于渐渐明白了职场中暗藏的逻辑。与他一同入职的同事个个都升职了,只有他还在原地等人“上钩”。尴尬的处境,让赵舟华压力陡增。这时他才意识到简单中的不简单。于是他考虑接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其他方面,但公司的每一个模块都有专人负责,根本就没有给他插手的机会。
2004年6月,赵舟华终于等来了机会。因为公司业务发展,对培训工作越来越重视,但当时公司还没有专门的人负责这一块。赵舟华的上司对他极力推荐,最后他被任命为公司的培训主管。一年多时间,终于媳妇熬成婆,赵舟华站到了新的起点上。
“我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培训现状调查以及培训需求调查。”新官上任,当然得拿出点东西来才能让人信服。经过加班加点的忙碌,赵舟华将一份培训方案递交到了总经理办公室。得到肯定。
初战告捷,赵舟华热情高涨,“接下来的一年,我都在忙碌着我的方案怎么样去实施,当然有了部门领导及公司总经理的肯定,项目在公司实施起来还是相对容易的,每个部门的人都极为配合,我就在忙碌中度过了那一年多。”然而好景终究不长,赵舟华遭遇到了办公室政治,直接上司离职,自己的地位在公司变得微妙起来。不得已中赵舟华选择了跳槽,到一家中日合资的汽车公司任培训主管,当然薪水也水涨船高,年薪达到了六位数。
2
创业,如绚丽的昙花
2007年对赵舟华来说是美好的,孩子降生,跳槽成功,家庭幸福。人生如此,又还有何求?这样的条件,对一般人来说可能是安于现状,享受生活的惬意,然而赵舟华却有自己的盘算。“回家的时候,总会听说村里一些一起长大的朋友,他们没有读大学,在外打工多年后自己也开公司了,比我这个读大学的混得还好,我每年回家坐火车,别人都是自己开车回去……”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或许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比较。这就像一根鱼刺,卡在很多人的心头,时时刺痛着这个群体。
不甘人后的赵舟华在2008年终于得到了拔出“鱼刺”的机会,“一位朋友告诉我,他手上有一个现成的客户,要拉我经营一个小厂,每人也就投资20万左右,为这位客户提供纸箱,我和他一核计,就算不增加新的订单,靠这位客户我们每个月就有3-4万的净利润,于是就开始放手做了……”放弃月薪上万的工作,转身创业,看似简单,实则背后是赵舟华内心不断较量的结果,毕竟自己是拖家带口之人,每一个抉择都牵连着一家老小的生计,成功则圆心头之梦,失败则一切重归于零。
创业之初,赵舟华的公司一切顺利,“每个月都有两到三万的纯收入,比在公司打工强多了,虽然很辛苦,但很值得,毕竟是自己的事业,做起来就有激情。”但这样的舒坦日子赵舟华没能过多久,到08年下半年的时候,公司开始走下坡路,订单越来越少,最后甚至连那个现成的客户也关门大吉了。就这样,在金融危机的摧残之下,赵舟华的公司黯然凋零,昙花般的短暂,也有过绚丽。
卖掉设备以后,赵舟华又重新做回了“打工仔”。
3
擦干泪从头再来
两个月之后,赵舟华终于找到了东家,到一家大型民营企业任培训经理,负责全集团的整体培训业务。“虽然公司给我的待遇比以前在汽车公司稍低,但是我更看重他们给我的职位。可以说真正吸引我的是这个职位,它给了我足够大的舞台,可以大展拳脚施展自己的抱负了。而之前做的都是主管,还算不得职业经理人,总感觉有点束手束脚。这回可以稍微满足一下我那小小的、潜在的虚荣心。”找到工作后,赵舟华的家人终于松了一口气,然而他自己仍旧在盘算着自己该如何走好下一步。
2010年初,为了东山再起,赵舟华还是告别了7年之久的广州,来到长沙一家大型机械制造集团任培训老师。“我和朋友商量过,我先到这边来探探路,”带着家人来到长沙后,赵舟华热爱上了这个城市,他将自己的未来托付给了这个城市。对于以后的选择,他坦言:“打工对于从事人力资源的人来说,并不是一条长久的路。有的人做到人力资源总监、高管,有的人做行业专家,除了这两条路,似乎也没有其他路可走了,但能走这两条路的人并不是很多,有的人做了十到二十年后,就不想再做了,天花板就已经到了,再做下去就没有意义了。”如今,赵舟华也正是怀着这个梦想,在长沙等待一个从头再来的机会。
4
对话赵舟华
记者:工作这么多年,你如何看待这七年的经历,哪些是你最大的困惑?
赵舟华:七年中,我认为最开始的一两年是我收获最大的时期,那时候,公司将整个培训体系让我去做,对当时尚缺乏经验的我而言是非常大的挑战。真正做起来后,公司领导挺满意,这让我非常有成就感。我现在感觉遭遇到职业瓶颈期,培训这一块对我来说,肯定是没什么问题。我碰到的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问题:是向行业专家顾问转变?还是做一个全能型的高层管理?当然这并不是我们想就可能做得到的。像我,没有在一个企业沉淀太长的时间,走后面这一条路就难;走前面的路对我来说资历又太浅了。所以我现在遭遇到了专业瓶颈,换工作换来换去可能就是一个培训主管,没有太高的职位能让我去挑选。
记者:你在广州和长沙两地都工作过,感觉两地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不同?
赵舟华:珠三角的人力资源更加务实一些,跟内地的HR比较起来,要高一个层次。内地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对来说,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我在广州的时候是在日资企业工作,日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非常务实,跟业务部门非常贴近,让你感觉到你所做的工作不空洞,非常有实际价值。在广州虽然忙,但心里有底。到长沙后,很忙,但心里没底,效率相差很大。
记者:工作了这么多年,对从事HR工作的新人有什么建议?
赵舟华:严谨是HR的一个核心特质,如果我们发出去的邮件、文件中有个错别字,可能会被别人牢牢记在心里,而这个错误如果发生在别人身上,也许就算不得什么了,这就是我们的岗位决定的;还要能坚持、耐得住寂寞。做HR靠的就是日积月累,不能今天看到这个跳槽了你也跳,那个升职了,你又蠢蠢欲动,那你永远成长不起来。
记者:你对你的创业经历是怎么看待?
赵舟华:创业这段经历,让我在后来的工作中看得更全面,会站到企业的全局去考虑人力资源工作。以前考虑问题只是站在部门或某一个角度去考虑,而今会站到一个更高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链接
人物简介
赵舟华:江西人,2003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7年来,转战广州、长沙等多地,从HR菜鸟到大型日企任培训主管,也曾创业过,如今在长沙一家大型机械制造集团担任培训老师。
7年间,与HR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江西到北京,再从北京到广州,再到长沙,7年间,赵舟华北上南下,几千里的行程婉转崎岖,这也正如他与HR的缘分。从业7年的他,无论是在日资企业的蹒跚起步,还是自己创业的酸甜苦涩,赵舟华一路行走得并不轻松,已为人父的他坦言,是责任让他变得更成熟、理性。或许,许多HR与他一样,在这一行默默地耕耘着,内心也曾有过躁动、不安和焦虑,但每一个HR都有各自不同的故事。
上一主题:认清明星人才的弱点和需求
下一主题:不求为我所有 但求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