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成都市企业专利发展的现况及出路
[发布时间:2010-11-30 15:17:29 点击率:]

  □ 姜芳

  

  一、 “十一五”期间成都市企业专利的发展状况

  (一) 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企业专利申请量排名(见表一)

  “十一五”期间(统计数据起止时间为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成都市共计申请专利92438件,其中工矿企业专利申请量为25172件,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五,仅次于深圳、杭州、武汉、宁波,位置比较靠前,与武汉、宁波数据较为接近,但与排名第一的深圳差距极大。深圳市企业专利申请量为134791件,远远高于其他副省级城市,是成都市的5.35倍。可见,成都市的企业在提高专利申请量上与国内一级专利城市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 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企业专利申请比例排名(见表二)

  “十一五”期间,成都市企业专利申请数只占专利申请总量的27.23%,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十一,仅优于沈阳、长春、济南、哈尔滨,排名明显靠后,与排名第一的深圳市(73.74%)差距很大,也与成都市专利申请总量排名第二的优势地位形成强大反差,说明成都市的企业尚未成为专利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有待提高。

  (三) 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企业专利授权量排名(见表三)

  “十一五”期间,成都市的专利授权总量为61200件,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三,其中,企业的专利授权量为14800件,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四,仅次于深圳、杭州、宁波。深圳市依旧独占鳌头,企业专利授权量为66676件,是第二名杭州市的3.03倍,是成都市的4.51倍。

  (四) 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企业专利授权比例排名(见表四)

  “十一五”期间,成都市企业专利授权量虽然排名靠前,但企业专利在授权总量中所占比重却很低,仅为24.18%,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二,只高于最后一名哈尔滨3个百分点,与第一名深圳(65.97%)的差距相当显著。可见,企业在成都市专利研发中的主体地位作用尚未完全得以体现,创新能力仍待加强。

  二、 成都市企业专利发展的优势及瓶颈

  (一) 优势

  1、成都市企业专利的申请量及授权量排名靠前,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分别名列第五和第四,整体数量上具备一定优势。

  2、成都市企业专利的申请量及授权量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2006至2010这五年,企业专利申请量依次为:1756件、3142件、4754件、7601件、7919件;企业专利授权量依次为:966件、1392件、2114件、3729件、6599件。

  3、成都市企业专利申请及授权的增长率也逐年稳步提升,增长幅度均高于同期四川省及全国工矿企业的增长幅度。如,2008年,企业专利申请增长率成都市(51.0%)>四川省(43.7%)>全国(32.3%),企业授权专利增长率成都市(51.7%)>四川省(42.2%)>全国(27.3%);2009年,企业专利申请增长率成都市(59.8%)>四川省(56.2%)>全国(34.1%),企业授权专利增长率成都市(76.5%)>全国(57.9%)>四川省(57.6%)。

  4、成都市企业专利申请量在申请总量中所占比例、授权量在授权总量中所占比例逐年稳定增长。2006至2010年,企业申请所占比例依次为19.5%、21.5%、24.8%、29.1%、33.7%;企业授权专利所占比例依次为18.8%、19.2%、20.4%、22.8%、29.8%。

  (二) 瓶颈

  1、成都市企业的知识产权主体地位仍待加强。在专利申请人及专利权人构成中,企业所占比重虽逐年增加,但总体比例仍然偏低,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靠后,分别为第十一和十四,申请人及专利权人的主体构成部分仍为个人,企业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同期四川省及全国水平。如,2008年,工矿企业专利申请比例成都市(24.8%)<四川省(28.6%)<全国(41.2%),工矿企业授权专利所占比例成都市(20.4%)<四川省(26.3%)<全国(39.3);2009年工矿企业专利申请比例,成都市(29.1%)<四川省(32.9%)<全国(45.2%),工矿企业授权专利所占比例成都市(22.8%)<四川省(27.5%)<全国(43.6%)。可见,成都市企业专利所占的比例大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成都企业的专利主体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

  2、企业专利的实施转化需进一步提升。目前成都市企业专利的转化实施比例还比较低,需要进一步探索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市场转化机制,探索建立顺畅的知识产权交易机制,促进专利权这一无形资产的市场转化。

  3、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战略意识。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对知识产权问题的应对上仍是以战术为主,缺乏整体的战略意识及布局,这成为制约成都企业专利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的一大障碍。

  三、成都市企业专利发展的出路

  1、企业应树立专利意识,加强对技术创新的专利保护。成都市有不少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专利意识淡薄,至今仍是“零专利”,企业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发展压力。若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应加强对现有技术和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同时,始终注重技术创新,只有具备创新能力并能将其妥善发展及保护的企业才更有可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2、企业应树立专利战略意识,制定合理的专利战略。国内外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都表明,良好的专利战略对企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成都市的企业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来自国内外具备良好专利战略意识的企业的竞争与挑战,因此,应树立专利战略意识,根据企业方针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专利调查、申请、实施、防御战略,进行战略性进攻和防卫的专利活动,主动地利用专利制度有效地保护自己,充分利用专利情报信息,研究竞争对手状况,推进专利技术开发,获取专利竞争优势,为长期生存发展进行总体性谋划。

  3、企业应进一步加大对专利工作的人、财、物投入,注重对研发的资金支持,对技术研发人才的培养引进,对专利管理机构及人员的配备及培训等。

  4、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专利技术的实施转化。加强对专利的维护、管理和经营,包括经常性的专利状态查询,专利的实施、许可、转让、质押、维权,化无形资产为有形资产,激活专利,使其效益最大化。

  5、企业应加强对政府各项专利优惠政策等政府资源的了解及运用及互动引导。成都市、各区分别制定了各项有关专利研发资助、申请登记补助、专利转化资助及科技成果奖励制度,如,高新区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5000万元的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其中,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用于支持技术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好、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重点科技新项目;还设立了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等也相继设立了专利转化补助扶持资金,对专利实施转化进行资金扶持,建立优秀专利项目转化的绿色通道。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充分争取、运用政府资源,同时,也应加强与政府的互动,将企业所想、所需及时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为政府专利工作的方向提供有益的参考。

  6、企业应加强对行业组织现有资源的运用及互动引导。成都市的一些行业协会成立了专利保护联盟,如汽摩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家具行业专利保护联盟等,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相关行业组织智力资源等的积极互动与运用,为企业专利活动提供专业支持。

  (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