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何要注意缩小城乡差距?
[发布时间:2010-12-29 14:29:30 点击率:]

  我国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某一时段内,特别是工业化阶段,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按照经济理论,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差距总是先逐步扩大,然后逐步缩小的。但是,如果这种差距拉得太大、拉开的速度过快,就不可避免地带来政治、社会等方面的诸多矛盾。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经济一直呈现二元发展态势,这种不均衡发展为加快城镇现代化进程、打造国际化大都市作出了贡献,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面貌没有得以根本改变。2008年我国人均GDP达到3280美元,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城乡非均衡发展还在继续惯性推进,主要表现为三大具体差距: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008年中国城乡收入比是3.31:1,2009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197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为3.33:1,收入差距绝对额达到12022元。如果把城市居民收入中一些非货币因素,如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种社会福利考虑在内,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可能更高。二是城乡教育差距。城镇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比例分别是乡村的3.4倍、6.1倍、13.3倍、43.8倍、68.1倍。更重要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辍学、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三是城乡医疗差距。目前,全国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只有10%多,80%以上的农民属于自费医疗群体。近几年,由于公共卫生供给短缺,医疗价格大幅度攀升,农村不少地方出现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古人说:“公则生明诚能扶众,和而有节立可兴权”。全体公民未能公平分享经济改革与发展成果,差距过大,尤其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非规范收入造成的差距,严重影响人们工作和生产的效率,使得社会阶层矛盾突出,民众不满情绪增加,这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甚至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根源。因此,在经济持续增长中注意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让城乡群众共同分享到经济发展的好处,是近期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是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到目前为止,中国城乡关系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应该从过去的城乡分割向城乡一体化方向转型,包括政策、产业结构、城市基础设施以及社会福利等要不断向农村延伸。要改变城乡之间的逆向再分配,减免农业和农村的各项杂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同时,通过加强基础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就业能力,取消农民工进城务工限制条件,实现城乡一体的就业政策等,这些都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