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贺岁片引爆中国式大片 加速电影产业良性循环
[发布时间:2011-01-08 11:31:35 点击率:]

  “贺岁片”是中国特有的商业电影的成功模式。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贺岁电影以调侃搞笑的风格和欢快喜庆的格调,对观众敞开了电影娱乐的大门。一线明星、大牌导演成为贺岁片的“黄金搭档”,也为“中国式商业大片”的大制作带来高回报。贺岁档期不断加速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良性循环,中国电影在不断积累文化体制改革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向电影强国的目标大步迈进,电影大片也不断展示我国整体电影艺术实力和商业运营能力的提升,贺岁档成为用贺岁电影来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大规模演习,电影院线成为传播主流价值观的轻松渠道。

  “商业大片”是从投入产出和利润角度来定义的电影大片。投资者以获取较大的商业利润为目的,采取高风险的巨额资金投入方式,借以调动电影综合艺术表现力,依靠明星效应和媒体包装等商业手段,根据市场和受众需求来从事电影生产。商业大片一般具有投入高、风险高和回报高的“三高”特点。例如:美国的《泰坦尼克号》、《变形金刚》、《哈利波特》、《狮子王》、《阿凡达》等,动辄投资几亿美元制作费和几乎等比的宣传推广费,票房回报却常以数倍甚至高达几十倍增长。

  中国每年可生产近400部电影,平均制作成本不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只有少数预算超过上亿人民币的大制作影片,一般能够取得1-2亿元的国内票房,就可称之为“大片”,以往票房的总值大部分是靠进口大片获得的。虽然贺岁片不一定非得是大片,但从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等著名导演开始,迎来了“中国式大片”的新时代,特别是通过贺岁片发掘出中国商业电影的市场潜力和拓展空间,2010年中国票房总值突破100亿人民币,其中国产大片所占的票房比列大大超过进口大片,中国式大片能与美国大片一争高低。

  大片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在投入上,要资金充足;在商业模式上,要采用合理有效的运作。但仅有这些还不够,生产任何一部大片,在艺术上,要精益求精;在技术上,要制作精良。为了保持贺岁影片常青的生命力,电影人在追求高票房的商业利益的同时,必须对艺术品格和文化创意有不断的追求和大胆的创新。商业化运作带来了电影市场的繁荣,但是中国观众始终期待的是艺术与商业完美结合的影片,也只有这样的影片才能征服观众的心。

  随着数字技术等电影科技的融入,中国贺岁片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去实现艺术的梦想。艺术在商业化的推动下产生的商业大片更需要强调科学的市场运作。近年来,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全球的票房排行榜前15部获巨大成功的商业片,基本上都是科技含量很高的特技或动画影片,都牢牢把握住市场和受众定位——美轮美奂的场景、富有个性的角色、滑稽夸张的表演和幽默诙谐的对白是贺岁片出彩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中国式大片”未来能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摘自《光明日报》肖永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