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创新用人“新机制” 华谊造就“铁营盘”
[发布时间:2011-01-20 13:31:55 点击率:]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华谊之所不怕人才流失,是因为已经掌握了如何选拔人才的制度和流程,拥有了能吸引更多各界人才来华谊展现自己能力的良好机制。

  □ 古兆坤

  

  《唐山大地震》上映前后,冯小刚曾多次流露退休的念头,让人不得不猜测,没有冯小刚的华谊兄弟将会如何。但是,就在不久前,华谊和冯小刚同时宣布,双方将续约五部影片。冯小刚坚称自己不会离开华谊,王中军和王中磊兄弟,也坚信没人能把冯小刚挖走。用冯小刚的话说,没有哪家公司会比华谊更靠谱,能把他的作品商业价值放大。

  站在冯小刚背后的,是华谊努力打造的一个系统和平台,能够从营销、发行等给予影片极大支持。公司和导演、制片人、演员,是一种互相依赖,形成一种坚不可摧的“钢结构”。华谊兄弟电视剧事业部总裁杨善朴对此体会深切,他表示:“十年前华谊基本属于砖木结构的房子,撤一个椽子、一块砖都够呛,今天的华谊已经是钢结构了。”

  

  独特的文化留住人

  

  华谊作为一个文化型的企业,最核心的东西不是产品,也不是技术,而是人。每个公司都会面临人才问题,如何找到适合公司发展需要的人才很重要,但如何留住对公司有贡献的人才更为重要。对此,华谊有一套自己的办法,杨善朴把它归功于华谊的企业文化,他总结为八个字:“求新善变,融合贯通。”

  杨善朴认为,在华谊最重要的首先是创新,但同时还要善变,有智慧的变,而且是要往好的地方变,华谊是一个很能包容的公司,可以融合很多有自身特色的东西,但需要最后通过梳理,把市场目标统一成一致的。如果是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在华谊,那么他只管把自己的才华发挥出来,其他的什么都不用操心,会有专门的人为他准备好。

  “华谊所制订的市场策略是一致的,不能一个人一种理解。华谊尊重每一个工作室和制片人的惯性和特点,但是在执行市场策略上,华谊通过这种融合,达成市场共识。”杨善朴说。现在的华谊正是拥有了“求新善变,融合贯通”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在创新地高效利用各方资源的同时又不产生新矛盾。

  

  团队的力量凝聚人

  

  华谊的上市意味着提供了一个融资的平台,可以支撑华谊业务的发展,但是传媒行业并不是有钱了就可以搞好生产的。王中磊还坦言说,就算现在真的给他100个亿,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花。因为在他看来华谊的今天并不是因为有钱的原因,华谊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华谊的团队,是华谊现有人员的集合力量。

  今天华谊的团队是经过了当初很多人优胜劣汰及时间经验积累的,到现在还留下来的都是到了精神层面的一种团队,是可以跟别人说我在华谊工作而且以此为荣的人,是真的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了华谊的企业文化而且以此为动力的人。

  由于社会对华谊的关注度很高,所以只要一有合同到期的演员离开,就可以听到各种各样质疑华谊的声音。杨善朴对此特别反感,只要华谊的团队还在,演员在他看来就是一块材料。杨善朴打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我想盖一座大楼,我买好了地,设计好了图纸,就等于剧本写好了;我请了一个好导演,相当于要请一个好工程师,来控制这个大楼的制造和质量;我的摄录人员,就是电焊、包工头;这个大楼在朝阳门外,卖5万元一平米,等等吧。一部戏用什么演员,由制片人决定。华谊有很强的人才再造能力,昨天走两个,但明天可能又来三个。

  

  铁营盘的形成机制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华谊之所不怕人才流失,是因为已经掌握了如何选拔人才的制度和流程,拥有了能吸引更多各界人才来华谊展现自己能力的良好机制。

  华谊的这种机制就是可以在原有人才的带领之下,拍出好作品,进而带出一批新人,然后再用带出的新人来拍出好作品,来带出一批更新的新人,这样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可以不断地为华谊需要的演员阵容提供新鲜的血液。经常启用新人的成本,相比一些明星大腕要少得多,更多新人加入华谊后,使得华谊的人工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单片产出的效益也就得到了提高。

  因为华谊拥有很好的口碑和品牌,很多大人物都愿意跟他合作,而这些大人物本身又可以增加华谊作品的影响力,这样又形成了一种品牌美誉度相互叠加的良性循环。

  

  关键链接:

  

  学学华谊用人“新机制”

  

  华谊现在的机制,是建立在各业务部门的完美配合下形成的。比如在立项前,会有实战经验丰富的监制给作品把关;立项时,会有专门的财务审计来保证启用资金到位;在项目实施中,还会有强大的演员阵容提供角色挑选,以及健全的后勤队伍保证项目的顺利执行;出片之后,有很专门的发行和营销人员做市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