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民营企业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为何普遍位置偏低?
[发布时间:2011-01-24 14:07:29 点击率:]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逻辑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

  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我国民营企业是在传统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计划经济时代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让中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声誉,但民营企业仍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这是由于:

  第一,历史机遇让大多数民营企业进入了投资少见效快的竞争性领域。在解放初期,我国经历了一次重工业加速发展的阶段,国家资源重点向重工业倾斜,生产资料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同广大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却长期处于短缺状态,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这些产品一直是供不应求。对成长初期就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外的民营企业说,自然会凭借与市场经济的天然联系,从市场需求出发,生产市场短缺的日用产品。这些产品的生产规模小,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所以引来民营企业大量进入。但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完善,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显现出了先天不足的一面,“低端”弊病急需诊治。

  第二,行业准入限制是造成民营企业在不同行业分布失衡和竞争力水平偏低的政策原因。我国一直存在着对民营企业行业准入的限制,尽管这种限制是出于维护国家经济命脉、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一些行业具有自然垄断性等方面的原因,但很多还是由于意识形态和观念因素造成的。时至今日,民营企业在电力、煤气、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领域和金融、保险、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行业仍会遇到一些准入障碍。处于这些行业的民营企业数量很少,有些行业则根本没有,民营企业当然难以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因而在产业链竞争中处于较低水平。

  第三,民营企业自身实力和资源劣势使其在价值链分工中处于较低水平。相对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国民营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一些需要大规模投资的重化工行业、高端制造业、金融服务业等产业,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经济实力的限制而难以进入。资产规模小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民营制造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自身人力资源的不足和实力偏低,限制了企业在价值链竞争中地位的提升。另外,民营企业科学决策与治理水平也有待提高。

  第四,国外资本的限制也是民营企业处于价值链低端的重要因素。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希望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获得外方先进技术,从而推动加快进入价值链高端领域。但事实证明,以这种方式取得核心技术是很难行得通的。

  第五,国家自主创新平台缺乏有效协调,且对民营企业开放不足。长期以来,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平台缺乏统一协管理机制,科技基础数据中心、科技文献资源库存、网络科研环境等基础设施都散落在各个不同部门和研究院所与大学校园中,科技基础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科研水平亟待提升。同时,受所有制观念束缚,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平台没有或很少对民营企业开放,使得民营企业难以利用其灵活机制,积极投身到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工作中去,这也是民营企业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因素之一。

上一主题:消费品称霸押宝“渠道战”

下一主题:驻外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