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什么是标杆管理?做实际工作的人说不准还真不知道。中国的管理界缺少大师,就是不缺热闹。向榜样学习知道吧?标杆管理就是榜样管理。为什么改叫标杆管理?大概是为了标新立异吧?我这样认为!
这几年,企业管理的标杆差不多都是海尔、联想加蒙牛,到去年下半年开始,三家去了二家半,我不知道海尔还能不能算标杆?三年前,我在广州就曾听到企业负责人对海尔模式发感叹:零成本扩张、政府牵线搭桥这也符合市场规律?我没有到过海尔,对此没有发言权。不过三大标杆如今的处境,绝非中国的幸运,实属管理的悲哀!当然张瑞敏、柳传志、牛根生永远不改我心中的英雄地位,我永远看重他们成功的地方。
中国人不应该忘记他们!在他们发展中遭遇挫折、遭遇瓶颈、遭遇暗流、抑或他们自身迷失方向、行差踏错的时候,全社会应该给予包容和帮助。圣人是人,英雄也是人,是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我希望此时此刻,中国人遵守古训“不以成败论英雄”,继续支持曾经的英雄、曾经的标杆。
不少迷信标杆的企业,这时候迷惑了:谁是我们的标杆?我们应该从标杆企业学什么?
一、没有永远的标杆,善取他人之长就行
清朝有个诗人不并出名,但他写了一首很出名的诗。诗云“李杜诗篇万古长,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而今时代发展脚步加快,各领风骚三五年已非易事。更何况海尔等企业引领中国企业发展潮流已经二十余年了,应该有新的企业接过接力棒,开创新局面。据说深圳的华为就有后来居上之势,他们仅专利技术日均申请量一项已经步入世界前列。企业永远有学习的标杆,但是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成为永远的标杆。
海尔、联想和蒙牛,他们成功的地方值得任何企业学习和借鉴,他们不足的地方也值得所有企业借鉴和总结。其他企业要学也是学习他们的管理理论和创新思路,而不是照搬照抄他们具体做事的方式。每一个企业历史不同、人员结构和规模不一,即使生产同样的产品,做事方式也不尽相同,更遑论性质类别完全不同的企业呢?
即使是向行业标杆学习,也同样要处理好学习和借鉴的关系。我经常讲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本来好好的一套管理体系,硬是活生生地被复制到了绝境:照抄、照抄、还是照抄,没有了一点生命力,企业到手的就只剩下一本不会说话的证书。还有更荒唐的企业文化设计,两个企业用的一模一样,企业文化顾问将前一家企业的“成果”在项目时间到期时转手交给了第二家。
二、心中有标杆但不唯标杆
学习一定要为我所用,适我所用才有意义。我感到不少企业要么学习不够,要么学习过度。不学习的企业自生自灭,有的比胡乱学习的企业还少走弯路,至少他们没有被人误导。学习过度的企业根本找不到方向,今天王专家的观点、明天李专家的指点,企业被折磨的无所适从。学习标杆最怕的就是不顾企业自身实际,一定要处处向标杆看齐,到头来成了邯郸学步,自有的做法都忘记了,好方法又没有学到手,企业陷入进退维谷的窘境。
三、争取成为别人一个时段的标杆
有心学习标杆的企业,我倒是有一个建议。以标杆为榜样,设计自己企业的发展规划,以超越标杆为目标,创造出一套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经验和方法体系,成为别人一个时段学习的标杆。万物十字定律告诉我们,成功是有阶段性的,任何人和事都不可能永远成功、持续成功。所以我们应该能够理解曾经的标杆也会遭遇发展的障碍。一旦成为别人的标杆,战胜自己就成了最大的挑战。
我对自己服务的企业无不这样提醒。任何企业只要设立了自己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持续不断地努力,相信假以时日,目标一定会达到。我十年前看过一本介绍本田宗一郎的书。书中介绍的就是本田创始人如何以美国汽车制造厂为标杆,励志超越、发愤图强的故事。在美国汽车厂学习时,本田还只是一家摩托车生产厂,本田宗一郎立志做汽车,并决心将汽车卖到美国。今天,本田已经是世界汽车业翘楚。中国人讲“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
当然我绝不主张超越自身实际,去学习自己根本达不到的标杆。我不主张都去争全球老大、全国老大、行业老大。脱离实际的幻想有害无益。脚踏实地,从身边的标杆学起,一步一个台阶最实在。
(张国祥)
上一主题:听向文波讲述“三一”创新
下一主题:企业规范化管理之金融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