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特约记者 王开良 本报记者 何沙洲
编者按
目前,随着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用工矛盾越来越明显。那些干脏活、累活、重活的人越来越少,前几年城市工不愿到工厂工作的现象,这几年已经扩大到农民工和80、90后人员,他们宁愿在城市里打零工,也不愿意再回到农村进工厂,导致企业招工难,招收从事脏、苦、累等工作的工人就更难。面对这种招工现状,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就想尽办法,通过各种渠道招工。
而作为双星来讲,近几年没有出现“用工荒”,员工队伍比较稳定,就是因为双星“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注重“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注重“人情、人心、人德”。类似亲情竞赛这种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对保证企业生产的稳定,质量的提升,人员的稳定,产量的增长,高端产品档次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报将以三篇文章报道双星应对用工荒的“奥秘”,以期对那些面临用工荒的企业有所启示。
在位于青岛的双星集团总部——海富楼办公室,双星总裁汪海谈及双星发展成功之道时,显得激情而又率真,“双星能有今天,最重要的靠的就是管理。管人是搞科技的高科技,凡是能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给企业带来效益的都叫人才。人就是要有人品、职业道德;才就是要有真才实学。企业家要善于挖掘人力资源潜力,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要将第一资源转化成企业的最大资本,企业真正的竞争力在于该企业的人,其他的竞争力都是人的竞争力的外化。”
在双星采访,能够让人领略到双星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感受到运动会式的火热发展景象。
“我们企业基本没有‘用工荒’,人员比较稳定,10年以上工龄的工人比比皆是”,双星集团有关领导肯定地说。近年来,由于经济迅速回暖,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许多企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双星集团2011返乡过年的双星员工不仅按时返厂,同时还从家乡带来了1000多名新员工,保证了扩产需要,各厂开产后都呈现出虎跃龙腾赶订单、抢市场景象。
双星集团总裁汪海介绍说,“两三年前我们就认识到,企业生产发展和人力资源不足的新矛盾不断突出,多次要求各单位千方百计留住员工,让员工在企业干得有信心、有奔头、有劲头。现在看是较好地应对了当前全国出现的劳动力紧张局势。”
用文化统一员工思想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该如何开展?当时各种声音都有。此时的汪海清醒地认识到,名牌是振兴民族经济、激励民族自强精神的强大支柱。于是,他提出了“创名牌就是最大的爱国”、“创名牌就是市场经济中最大的政治”,使双星人找到了政治工作的落脚点。给员工加工资,不断为员工改善工作、住宿、生活、娱乐条件,让员工为共同的目标尽心尽力。一些双星老职工在谈起当时的这一“落脚点”时,至今兴奋不已。
“将双星文化植入企业,植入连锁店,用文化统一员工思想”——这也是汪海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发展战略,也是双星集团30多年来坚持走的路。行走在双星分布全国的几个工厂,你会感觉到,所到之处,各个工厂的管理模式、员工精神面貌都是一致的;迈进全国的任何一家双星连锁店,你也都会享受到“200%服务”——职工们说,双星的文化管理模式已经贯穿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角落。
双星各单位创新新形势下的政治工作,双星青岛轮胎总公司开展了 “从我做起抓点滴,保证饭碗增效益”教育活动;双星中原轮胎总公司开展了“稳定与生存”为主题的大讨论教育活动;双星机械总公司建起职工教育展室,开展了“双星给我稳定饭碗,我该如何感恩回报双星”大讨论教育活动;双星鞋业工业园开展了“我与企业同发展,端牢手中金饭碗”大讨论教育活动,使广大员工增强了爱岗敬业意识。
招不到人是待遇问题,留不住人就是文化问题。双星企业文化凝聚了人、激励了人。
用尊重消除“不认同”
“农民工本身就是个带有身份歧视的词语,比如公务员有的也是农村出来的,是不是也应该叫农民公务员呢?”,双星在整个企业树立理解、尊重、善待进城务工青年的意识,消除歧视和隔阂。
一直以来,双星集团总裁汪海就对农民怀着深深的感情,“双星没有农民工,只有新时代的产业工人。”这是汪海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双星除了在工作和生活上尊重农村青年,关心农村青年,还投入大量精力,全力推行农村员工与城市员工待遇相同的分配制度,彻底打破城乡身份界限,“不看资历看能力,不看文凭看水平”,彻底推倒了老国有企业落后人事制度的“墙”,所有双星员工都是合同工,没有“农民工”和“正式工”之说,员工在哪个岗位,就拿哪个岗位的岗位工资;任何员工只要有能力,都有可能被提拔为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
双星集团提出了“双星没有农民工”,其根本含义是彻底打破城乡身份界限,“不看学历看能力,不看文凭看水平”,任何员工只要有能力,干得好,可以当班长、厂长、企业的管理者,并实施农民员工与城镇员工待遇相同的分配制度。
在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的熏陶下,这些来自农村的双星员工无不奋勇争先,一批又一批业绩突出的员工脱颖而出。
“做梦也想不到,我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村青年,能成为一个大企业的领导骨干。”双星青岛轮胎总公司副总经理周士峰说。1992年,到沂蒙老区建厂的双星集团招收工人,家住当地的周士峰毫不犹豫地丢下锄头报了名。刚进双星不久,他就被“灌输”了这家企业独树一帜的企业文化——只要进入双星,所有人都在一条起跑线上,都能凭借自身能力得到提拔重用。这让周士峰干劲十足,把全部精力放在钻研业务上,先后创新改造了悬挂运输机、出型压沿线、炼胶平板制帮设备、自制扒楦机,为企业创造效益近300万元,由此,他被提拔为维修班长、厂长助理,又被调往双星集团热电厂担任厂长,此后以其工作业绩突出被提拔为双星青岛轮胎总公司副总经理,从一名农村青年变成了领导骨干。
张立,是1993年进入沂蒙山鲁中公司的,先后干过一线员工,值班主任,车间主任,厂长,从一个农家娃到管理骨干,2004年又从沂蒙山走出来,到沿海城市青岛的双星青岛轮胎总公司工作,现在是双星青岛轮胎总公司副总经理。
“在双星只要努力工作,就一定会得到公司的肯定。”2004年,双星海江公司来自江苏沛县的生产一线青年员工刘磊被授予“创新能手”称号,同时有幸被选拔参加了双星学院的集中培训学习,使专业技能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逐步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创出彩色硫化商标等30多项核心技术,被破格聘任为技术工程师。他激动地说:“真没想到,我这个来自农村,没有高学历的职工,也能成为技术骨干。今后我一定加倍努力,拿出更多的创新成果。”
给员工看得见、摸得着的上升空间,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清一色从当地农村走出来的双星人,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一主题:道是“无情”却“有情”
下一主题:保险精算师核心精英人才紧缺一将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