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首先是一场实体经济的革命,但也需要金融业的参与和支持。而且,金融业也应通过参与和支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来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甚至“升级换代”。在具体操作上,至少有以下四条路径可供选择:
一是充分调动并奖掖生产力中最优秀、最积极的因素,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是抑制“三高”行业与产能过剩行业,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服务性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节能减排行业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应针对这些行业的特点,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和信贷管理制度创新,促进劳动力、自然资源和知识技术的优化组合,大力扶持创新型企业。要积极关注产业转移、企业并购重组和技术改造升级中的资金需求,灵活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模式。
二是积极支持改善民生,切实促进消费增长与结构优化。要通过金融体制、产品和机构创新,为社保、医疗卫生、住房、教育等关涉民生的体制机构改革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为民生持续改善提供制度保障。支持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发展面向城乡居民的消费信贷业务,探索适应城乡不同群体的新型消费金融产品,促进城乡消费结构升级。
三是把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作为战略考量点,大力促进环境金融的发展。要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循环经济、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有利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方向上来。通过银行信贷、债券、股票、政策性金融和国际资本等渠道,支持国家新能源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尽快研究和建立有效的支持节能减排的金融体系,特别是加强对碳金融交易市场的建设,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使节能减排市场化和国际化。
四是积极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战略,帮助提高其竞争水平,实现国际、国内市场的均衡发展。对其开发企业,金融部门应积极配合,提供及时、全面的金融服务。积极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兼并收购国外企业和开拓国际市场;适当放宽购汇限制。增强外汇资金运用的自主权,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
另外,实业的发展也可以促进金融业的完善与发展。目前,我国金融市场明显存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一是由于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利率只是计算利息的指标,银行无法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风险化情况灵活调整利率水平,导致银行风险定价机制不完善,严重制约金融创新;二是由于利率管理体制较为单一,利率弹性较小,影响利率政策效应的传导与发挥。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低利率管制政策,大量资金被低效利用,强化了粗放发展方式。对此,应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引起高度重视。
上一主题:2011年在华外资企业联合年检启动
下一主题:山东煤炭重组接近尾声 新集团拟发展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