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Doing good by doing well,利成于益,这就是叶东的处事法则:通过做公益的事情赚取利益,之后再把钱投入这个领域,产生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新财经
全球自然灾难的频繁发生使得人们不得不去将现实与灾难电影相提并论,让刚刚度过千禧之年把1999抛诸脑后的我们再次对另外一个数字产生了极大的恐慌——2012,末日论再次引发。
然而,人们并不是现在才意识到自然的“报复”将至,其实早在40多年前,西方爆发的一场空前的能源危机已经暴露出无限能耗基础上的科技文明的不可持续性:各种通过高科技以及高效率生产的耗能一旦超过了它们所依赖的水、氧、碳等资源,并严重破坏了其生产和自净能力,人类生存体系便会因为环境恶化和动力缺失而失灵,从而释放出隐藏在社会高速发展另一面的全部风险。此后,“节能”成为西方各国的头号大事,在不久之后,他们的目光不无巧合地同时聚集在一个刚刚打开大门正在工业崛起的东方大国上。
于是,字典里面产生了“中国制造”和“世界工厂”等让我们又爱又恨的词。在我们已经体会到了“世界工厂”为我们带来的各种昂贵代价的时候,回头一望,原来在当年我们依然对made in china欢呼雀跃之际,叶东已经开始投资“节能”,如今,无论是旗下陆续上市的公司或是《美国商业周刊》上影响全球40人之类的称谓都证实了这个选择的成功,同时给予了他商业和社会贡献的双重肯定。
怀着一探究竟的心情,我们来到了叶东“青云创投”办公室,准备一一解开他的成功秘诀。然而,从叶东笑眯眯地递过他的名片,告诉我们这是一张环保纸制作的名片开始到整个采访结束,我们发现,他一直没有忘记他商人之外的另一个作为“布道者”身份,在“循循诱导”中宣扬着他的个人价值观,而这些价值,恰恰是每一个地球用户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
使命感催生的投资抉择
“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了千百遍了,不过我还是愿意说。”也许是已经习惯于当环保宣传者了,当我们问到为何投资环保这个他已回答千百遍的问题时,叶东并没有让我们自己查看资料而婉转回绝。
叶东娓娓道来:“问我当时为什么做环保?这已经不知道如何说起了,现在低碳环保已经变成一个全民运动,然而当时是一个人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太阳能的年代,那时候中国的状态可以用简单的4个字来概括就是世界工厂,我2000年回国投资的时候,清华控股邀请我组建一个基金管理公司,我当时想,在中国的土地上要结出一个怎样的VC果子,如何接中国的‘地气’?”
于是,叶东花了两年的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他的方式是用西方之术寻找中国之道。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这个产业必须发生在中国,第二,发生在中国的这个产业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同行业产业。什么是中国之道?叶东从当年的实际状况得到了一个启发:那是一个全世界都只考虑低成本制造的年代,由于劳动力便宜,中国成了世界制造基地的首选,而当时中国的业内和政府也以“世界工厂”而沾沾自喜,“任何事情有一利就有一弊”,叶东说,“因此我实际上是从另一面考虑的,比如说一个城市最大的污染那就是工厂,那世界最大的污染源一定就是世界工厂,世界工厂带来的垃圾化、污染化、沙化、森林退化等成了中国的本土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中国之道,如果我们在这一面做功夫,那么这个产业所具有的本土性必定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叶东认为,环保是中国的本土性,他当时所要做的是具有中国DNA的事情。
“这跟我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关系,”叶东说,“我自认为我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人,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公司会催生出来,以前我在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做风险投资,毫不夸张地讲我在中国VC领域算是最早的一两个人吧,最初一直做IT、互联网,然而我希望履行自己的使命,坚持自己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我并不是完全商人的形象,在我看来,其实做金融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用哲学的价值观来进入金融,而不是价值的本身,不然我不会8年前就选择做环保。”
利成于益的投资准则
从刚接触环保领域时开拓的先污染后治理,到2005年节能降低污染,到如今完全不产生污染的清洁能源,这是一个从末端治理到过程控制再到顶端治理的发展过程,也是青云创投走过的一条路,这也使得青云创投在此投资领域里成为覆盖范围最广(包括环境、低碳、清洁技术、新能源新产业等)的佼佼者。
2009年,旗下的中华水电在纽交所上市,2010年还会有6家公司上市,这些公司都将变成这个领域里的新星,随着太阳能时代的过去,今年陆续会有做地热能、水能、风能的公司上市,未来还有餐厨垃圾处理的系统,用玉米做塑料的系统等等。显然,叶东那个“不合时宜”的选择成功了。这个成功不仅归功于他在使命感催生下选择的“中国之道”,同时少不了作为一个商人的理性思维方式,也就是他之前谈到的“西方之术”——用专业的风险投资基金管理方法和公司管理方法嫁接到中国这棵枝丫上,让其结出“符合当地气候”的果实。
所谓的“西方之术”落实到青云创投实际上是一系列的投资标准。他们最早(2001年)采用的是一套国际上叫TBLI,就是Triple Bottom Line Investment三重底线的投资系统,意思是说作为一个投资公司在追求财务收益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地追求对环境的回报以及对社会的回报。到了2005 年,叶东开始强调S&E的审核准则,S代表Society(社会责任),这部分包括是否雇佣童工、女工,是否超时工作,员工是否上了保险等等,在提高社会责任的同时可能会增加成本,但是增加成本的同时也可能会赢得更多的口碑,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E代表Environment(环保),这方面就是检查企业的上下游的供货渠道是不是干净的,是真环保还是伪环保等,2008年青云投资公司综合减排二氧化碳760万吨,2009年减排达到1200万吨,整个节省和创造的能源达到了8 兆。S&E作为世界银行(IFC)为所有有责任的投资人建立的统一标准,这个自觉的但是非强制性的准则成为了青云创投的行动准则。
“我不是一个纯商人,也不是完全不是纯商人,在这个社会上要有社会责任,也要养家糊口,因此我试图在两者之间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平衡。我希望通过我的工作对社会产生价值。”在获得利润和公益之间寻找平衡点也许是有责任感的商人们最希望做到的事情。而叶东则把这个平衡点设置得准而巧。他把“利益”中的“利”与“益”拆分,得到了“利成于益/Doing well by doing good”。这就是青云创投自2007年沿用至今的投资标准。
如果说青云创投相当于叶东的作品,那么作品精粹就非这句话莫属,无疑这也是最让叶东本人骄傲的发明。在我们刚刚踏进他的办公室,互递名片的时候,他就指着他的名片跟我们说:“我们的名片上的这句话旁边有copyright,那句话我想了很久,我们每天生活工作很多时候谈的都是利益,偶然有一天我就想把利益分开来看,就看开了,利益就跟危机一样,有危有机,两个词的形式是一样的,利就是赚钱,益就是公益,可能不赚钱,但是会有社会效果,拆开之后我在中间加了by,意思是通过做一些公益的事情来赚取利益,赚钱后再投入这个领域就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青云创投花了8年时间在每一个投资之前进行S&E调查,通常来讲大部分的投资公司都只会做财务调查和市场分析,然而青云做的第一件事是S&E评估,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估,只有达到标准,才能进入他们后期的投资评估,这意味着青云在投资任何一个公司时,不能只看它是否可盈利,还必须要看到它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于环境应该承担的责任。叶东说:“青云创投是第一个引入这个理念的,在全国来讲也是做得最好的,因为我们引用的是国际上这个领域里最高的标准,当时在国内是非常陌生,即使在8年后的今天依然很陌生,但是2002年我们就开始去做了。”
正是秉承着这样的坚持,2009年青云创投获得了中国最佳企业公民大奖,并成为获得此殊荣的唯一一家风险投资机构。同时,叶东亦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影响全球40人之一。
思维都面向未来
对于被评选为影响全球的40人之一,叶东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来对待的,“这个我本人是不知道的,实际上在VC里我们做的基金不是最大的,不过他们选中你,某种意义上是代表了你对未来的某种影响,无论你的思想还是你的做法, 不是完全用经济效益来衡量的。”
的确,从行为到观念,叶东的思维都面向未来。他认为,2010年是中国环境的元年,哥本哈根会议是一个标志性的节点,这是人类50年的一个重大事件,以前完全追求 GDP的增长、以赚钱为盈利的模式已经到了一个终点,而这个终点的转折点就是今年,这个转折点不是一个简单的转折点,是人类的生产方式发生一个根本方式的转变,是人类文明的转变,是污染文明向清洁文明的转变,2010年进入到清洁文明的时代,虽然哥本哈根会议最终没有达成共识,但是它给人敲响了警钟,告诉人类如何延续他的生存。相比起现如今带有“绿色”“低碳”“环保”等词句作为时尚代言词般出现在各种场合的语句,叶东的话无疑更具有实在的分量。而对于现在的“环保时尚”现象,他也有自己的专业见解:“现在已经有房地产企业在做绿色地产,但是毫不夸张地讲我5年前就能提出做绿色地产,像那些这个花园那个花园我并不是说他们做的不好,但那只是个外表,环保、节能、低碳才是一个人的内心。现在的环保只是处于初级阶段,真正要把房子做成环保的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比如玻璃节能、材料节能、地板环保、环保水泥等等,实际上很复杂,现在的环保只是个初级阶段,现在只是谈低碳,但是将来可能是零碳,这个是绝对的标准,不管怎样这是个非常好的醒悟,现在的形势是从2009年开始这种热潮已经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叶东看来,低碳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因为它实际上已经不再是投资的概念,而是一种新的文明”,同时,他提出政府在环保领域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而且,未来的政策导向应该绝大部分放在低碳上。如他所说,现在的地球如果当作人体来看,它已经得了癌症了,同时自然资源也在枯竭,它的身体也不好了,技能在退化。地球的环境会变得越来越差,我们所做的努力只是减缓它变差的时间,但它还是在变坏的,因此我们必须把越来越多的资金、政府政策加速用在环境上,过去的高碳经济之下,对于高污染高能耗这种状态之下产生的恶果,相当于每赚1块钱就要用40块钱弥补,现在就到了弥补的时刻了。
清洁技术的本身不是一个单独的产业,清洁技术是对过去的一种高污染的提升,把高碳变成低碳,把污染变成清洁,把地狱能源变成天堂能源,实际上是所有国际公司都应该带上环保的“绿”帽子,我们在见证历史从高碳到低碳的文明就是这两年。
“我觉得2010年我想看到的是全世界达成一个意向或者目标——低碳计划和步骤。我觉得这是到了一个不做不行的地步,我们必须这样做,为未来50年达成一个目标是我最想见到的,这个目标影响到未来的经济生活消费方式和我们的行为方式。”这是叶东最大的希望。
采访的最后,叶东问我们什么是new?紧接着兴奋地说,“new就是green,新能源是绿色能源,新汽车是清洁汽车,新材料就是低碳环保材料,新思维就是节能环保,人类生活的根本就是环境和能源,这是经济的两个轮子,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托起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提升、影响力的提升,现在是到了一个别人来中国的时间了,10年以前是中关村到硅谷,现在是从硅谷到中关村,现在到了中国开始增加实力去境外整合更多资金为我所用,实际上就是以中国为根,西学为体。”听着这位成功的商人描述着如何在自己的国家实现心目中的green,以及从他眼光中闪烁出的希望,让在场采访的我们都感到一股温暖和欣慰。
结语
人类曾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对其生存环境怀有敬畏,中国人曾经在几千年中奉守着一种天人和谐的世界观,并在其农耕文明的低技、低成本实践中创建了有限度开发、循环和再生的典范。尽管现代化可能是一辆无法回头的单程车,但有关和谐共赢的古老理念将不仅适用于人类与自然相处的自然生态,也适用于国际间的政治生态和能源安全。广义上,它将能源、粮食、水、大气、土地与人类的人口、生产、金融与消费等行为全部联系起来,既是国家战略,也是企业责任,仅从这个意义上,青云创投已是我们的榜样。
叶东
叶东在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和投资咨询领域有着20多年的从业经验,经历跨越美国硅谷和中国。凭借其在美元和人民币基金领域的跨国管理经验,叶东先生拥有独到的投资见解,是国内外为数不多的掌握基金管理专长的风险投资家之一。
2009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40人”,福布斯中文版“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50强以及商业周刊中文版评选的“中国之星”25强。2008年入选“福布斯中国名人榜100”,还得到“2008VC/PE绿色投资人物大奖”。2005年被环保产业投资论坛授予“2005先锋人物”, “2004年度环保人物”提名,2003被评为中国“十佳风险投资人”,2003中国新经济年度人物100人,2002被评为“最活跃风险投资人”。
叶东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合作专业,获经济学士学位。
上一主题:中国游艇旗舰店活力起航
下一主题:中环荣获“重庆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