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天工惊变
[发布时间:2011-04-14 14:42:35 点击率:]

  □ 本报总编辑 龙良贤

  读了本报记者李丙驹采写的《天工:一首振兴民族产业的壮丽史诗》长篇报道(详见今日本报B1—B4版),“荡气回肠”是笔者首先感触到的一个词汇。对天工30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企业发展奇迹的惊叹,让我骤然升起一吐为快的激情,对天工精神写上几句由衷的赞美之语,算是对天工30周年大庆的祝贺。

  一个企业的崛起,给我们带来如此巨大的震撼力,实在让我感到无论用怎样的豪言壮语来形容都显得“人微言轻”!

  读天工30年企业发展史,响彻在耳畔和心中的,是一部振兴民族产业的沧桑交响。天工巨变,时代华章:一变是穷则思变创事业;二变是转产麻花钻找到企业新方向;三变是把产品做响、市场做大、企业做强,让天工闪亮全世界。

  这里是人与力的交响。

  改革开放造就了一个万马奔腾的大环境,天工的起步,是在江苏省镇江丹阳市后巷镇前巷村的几间低草房开始的。

  这里有一组凝固的音乐。交响绽放的辉煌,是人与力的颂歌。指挥:朱小坤。

  朱小坤这个人有一种万夫难挡的勇猛的力量,他的力量来自毛泽东思想:“穷则思变”和“星火燎原”。时光定格在1981年,朱小坤所在的江苏省前巷村绝对是一片穷乡僻壤,“低草房、烂泥塘,旱涝无收人心慌”是他当时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面对窘迫的生活现状,是毛泽东“穷则思变”的思想唤起朱小坤沉睡多年的梦想:立志带领乡亲们改变现状,重振河山。

  于是,朱小坤及其创业者“筚路蓝缕启山林”。从1981年开始的生产五金铜拉手、塑料瓶盖、远程强力天线等小作坊产品,到1987年转产生产工具麻花钻,历经曲折艰险,终于为企业的发展找到了一条前景光明的道路。小小麻花钻,天下起旋风;特钢高速钢,金榜冠军相。天工产品征服了全球市场,“星火燎原”的思想力量,铸造了天工精神的一大本色。

  朱小坤指挥的天工人做大做强企业的另一种力量是以人为本、管理创新。

  朱小坤对企业发展的精妙论道堪称真知灼见:“硬件不是万能的,没有人才是万万不能的”。把人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朱小坤办企业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当中,有与他风雨同舟的朱兴元、吴新根、朱金福等;有开拓市场的先锋人物王宇红、鲁荣年等等,均是被朱小坤“三顾茅庐”倾情感动而来。天工还凭借其雄厚的科研和人才优势,成功获批建立了“江苏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其企业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人才动力源泉。天工企业发展还有众多的力量元素:质量硬仗,品牌给力;人本主义,文化张力。这也是朱小坤办企业的两大法宝。对于天工,记者已经在报道中大写加细写,写得很深刻,很详尽,我也没有更多更好的语言去赘述。

  天工企业发展动力永续不竭,当是人本、和谐。这是天工人的精神旗帜。朱小坤带领天工人勇往直前,靠的是天工人,靠的天工和谐发展的环境。

  朱小坤把企业文化定位在“人本、和谐”上,这是企业人道高千丈的大智慧。

  以人为本,杂糅了中国儒家的“仁”和西方人本思想,代表了中国社会人们的道德理想和实践准则。

  和谐是方针,却不是目标;发展是目标,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理想目标。坚持和谐的方针,使自然、社会、组织与个人之间处于和谐状态,自然而然就会带来组织与人的持续健康发展。和谐是达致理想目标的康庄大道,而不是实现目标的技术手段。

  朱小坤深谙其“人本、和谐”对经营企业和发展企业的核心价值意义,所以他推动“人本、和谐”的企业经营理念,使企业成功了,发展了,壮大了,做强了。

  爱因斯坦说:“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越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朱小坤,笔者与他有过接触交往。这是位精明干练、敢说敢做的人……敞开博大的胸怀向前走,冰冷的石头都会受感染。

  不算伟岸但却永远挺直的身体,使得他永远精神饱满,永远英气逼人,他的血管里奔腾着一位真正男儿的热血,一位企业家的大智大勇。

  学习天工的企业精神,就应当欣赏朱小坤的壮士情怀和奋斗意志。

  他是一个寻梦者。他踏上的,是漫漫的没有归途的天工之路,是一条以人为本企业兴旺之路,是一条“钻突苍穹无敌手、天下无处不天工”的王者之路。

  欲与天公试比高,风流人物看今朝。值此天工“而立”之际,献上我对天工人最深挚的礼赞!

  

  2011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