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从洋奶粉涨价看企业成本控制
[发布时间:2011-04-27 13:59:19 点击率:]

  近日,不少人发现雀巢等洋奶粉以原料价格上涨为由,悄悄上调了部分产品价格,有的品类上涨20元,平均涨幅高达20%。

  尽管国家发改委再三约谈企业、行业协会稳定物价,但雀巢、澳优、美素等洋奶粉近日仍以原料价格上涨为由,上调了部分产品价格,平均涨幅达两成。

  据了解,雀巢旗下的国产“能恩”900克装1段目前零售价在230~235元,较之前上涨了约20元,2段零售价为175~180元,上涨了约10元;荷兰美素奶粉的价格也大幅上涨,1段从198元涨到260元,2段从180元涨到230元。

  此外,澳优乳业方面证实,由于原料成本上涨等原因,澳优“能力多”系列产品已上调价格,其中,“能力多”免疫强化系列现在的建议零售价是328元,而此前其建议零售价为298元。

  面对涨价争议,洋奶粉都一致地将原因归咎于原料成本的上涨。

  那么,在企业中怎么控制成本呢?

  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受到大大影响。

  1、定额制定。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消耗达到的数量界限,主要有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成本控制主要是制定消耗定额,只有制定出消耗定额,才能在成本控制中起作用。工时定额的制定主要依据各地区收入水平、企业工资战略、人力资源状况等因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成本越来越大,工时定额显得特别重要。在工作实践中,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控制需要,还会出现动力定额、费用定额等。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成本、燃料动力成本,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控制工时成本,以及控制制造费用,都要依赖定额制度,没有很好的定额,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定额也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据,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2、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它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是成本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下面三项标准化工作极为重要。

  第一,计量标准化。计量是指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量和质的数值进行测定,为生产经营,尤其是成本控制提供准确数据。如果没有统一计量标准,基础数据不准确,那就无法获取准确成本信息,更无从谈控制。

  第二,价格标准化。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制定两个标准价格,一是内部价格,即内部结算价格,它是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之间,各核算单位与企业之间模拟市场进行“商品”交换的价值尺度;二是外部价格,即在企业购销活动中与外部企业产生供应与销售的结算价格。标准价格是成本控制运行的基本保证。

  第三,质量标准化。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质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劳的。成本控制是质量控制下的成本控制,没有质量标准,成本控制就会失去方向,也谈不上成本控制。

  第四,数据标准化。制定成本数据的采集过程,明晰成本数据报送人和入账人的责任,做到成本数据按时报送,及时入账,数据便于传输,实现信息共享;规范成本核算方式,明确成本的计算方法;对成本的书面文件实现国家公文格式,统一表头,形成统一的成本计算图表格式,做到成本核算结果准确无误。

  3、制度建设。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补充。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运行,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额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费用审报制度等。在实际中,制度建设有两个问题。一是制度不完善,在制度内容上,制度建设更多地从规范角度出发,看起来像命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制度建设要从运行出发,这样才能使责任人找准位置,便于操作。二是制度执行不力,老是强调管理基础差,人员限制等客观原因,一出现利益调整内容,就收缩起来,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当然,也有人质疑:成本上涨只是一个美丽的借口,原料成本上涨不能成为洋奶粉涨价的原因,而出现洋奶粉企业顶风涨价的根源在于洋奶粉企业在中国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

  三聚氰胺事件导致进口奶粉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进口奶粉企业也已具备定价话语权,能在需求增加的时候适时抬价。AC尼尔森的报告指出,三聚氰胺恐慌之后,考虑到受污染和缺乏质量监控的风险,中国消费者开始选择进口奶粉品牌。本地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奶粉品牌的市场份额在去年10月份几乎为零,而进口奶粉品牌却纷纷得益。恐怕,这才是羊奶粉出尔反尔有恃无恐涨价的根本原因。

  (牛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