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黄沙瀚漫掩日月,天地苍茫无古今。千万年来,这里一直是一片荒漠。如果没有他们,千万年后,这里也许还是一片荒漠……8年时间,他们用青春滋养着、用汗水浇灌着这里,荒漠中挺起一座拥有世界一流水平、中国单套最大煤制甲醇生产装置的化工基地。
陕北春来晚,沙漠春更迟。5月下旬,齐鲁大地已是繁花迷人眼、春天渐老的光景,位于陕北毛乌素沙漠南端的榆林能化公司甲醇厂内的柳树上,却还没有褪去鹅黄的柳芽。厂里的植树活动也才结束。正是这里一年中最好的时光。记者走进这片荒漠中挺立的钢铁城市,走进榆林能化公司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感受着他们栉风沐雨、战天斗地的创业艰辛,感动于他们与苦为荣、拼搏奉献的精神风貌。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在海拔1300多米的毛乌素沙漠,风沙肆虐是正常的。“一日三餐,沙子拌饭。”职工们诙谐的自我调侃,正是对创业初期艰苦条件的形象描述。而今,风沙依旧,位于毛乌素南端这片占地1070亩地的地方却彻底改变了模样。一期年产60万吨甲醇的厂区内,铁塔林立,管道如织,太阳下闪着银光,硬化的水泥路平坦清洁,机器轰鸣中,正以每天接近2000吨的产量生产着。生活区内,桃红柳绿,草木繁茂,职工宿舍窗明几净,整洁舒适,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器旁,笑声不断。从2003年3月14日,包括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何烨在内的5名兖矿人第一次踏上这片沙漠,到今天甲醇厂拥有812名职工。8年时间,他们不仅创造了数亿元的经济效益,更把这片“生命的禁区”打造成了创业的热土、生活的乐园。
甲醇厂职工平均年龄不到30岁,来自兖矿及当地的职工各占一半,近百对青工在这里结婚成家。部分来自集团本部的职工,也把自己的“另一半”调来,夫妇一起投身到甲醇厂的生产经营当中。如今,他们已经把这里当成了他们的家,把根扎在这里、情洒在这里……
“元老”夫妇创业情
今年56岁的甲醇厂党委书记杨廷文,是全厂职工中年龄最大的。同时,他还是与何烨同志一起最早踏上这片沙漠的人。
他的妻子,气化车间支部书记刘香,54岁,是全厂女工的“大姐大”——用她的话说,“许多职工的年龄比我女儿还要小不少呢。”
他们是甲醇厂的缔造者和创业发展的见证者,是当之无愧的“元老”夫妇。
讲杨廷文的“创业”艰辛,两个故事就够了。一个是“皮鞋的故事”。2003年初春,杨廷文与四名同志最早踏进这片沙漠、进行建厂勘测和选址时,穿着从老家来时新买的皮鞋。“谁知道沙漠这么难走啊,一天下来,沙丘没翻过几个,脚趾头就从前头露出来了。”
另一个是“狼和狗的故事”。建厂初期,由于厂区距城里50公里,交通不便,他和几个同事晚上常常住在沙漠里临时搭建的板房里。有一天黄昏,他们发现,从东北方向的沙丘上下来一个像狗一样的黑影,走近了一看,竟然是只狼,吓了他们一跳。后来发现是只受了伤的母狼,不凶,就拿了吃食喂它。狼却叼起来向着北方跑。他们跟过去两三公里远,发现在那条沙沟里有一大一小两只死去的狼。他们都很感慨。回去后,他们就把这只狼放在笼子里喂养起来。不久,老狼竟然死了。狗的故事相对简单。当时,基建队伍来打前站的人很少,工人从老家带了条大狼狗,来壮胆。开始时,狗显得很凶,叫得很响亮。一个冬天过去,这狗竟然不会叫了。大家猜测,这是由于长时间见不到生人的缘故。杨廷文说:“这里的冬天特别冷,去年还达到零下37度呢。8年前,更冷。”话当年,他说得很轻松。
讲刘香用“情”关爱职工,只讲青工们送给她的那个特殊称谓:“书记妈妈”,就够了。2006年7月,孩子上大学走了,她从集团公司租赁站调来甲醇厂。2007年底,青工姚宝强、赵丽在厂里举行婚礼,请求刘香为他们主持仪式。从来没干过这差事的她,挑起了这副担子。她从网上学习了主持程序,精心布置了典礼仪式,把一对新人的婚礼办得既热闹又风光。由于新人父母都不在身边,喜宴上,她还代表男方母亲给来宾敬酒,让这个荒漠中的婚礼充满了亲情的温馨和喜庆,给一对新人留下了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也给她自己带来了母爱的动情。喜宴结束后,天已经很晚了,新人的父母千里之外打来电话,诚挚地表达了对她的感激之情。这是她主持操办的第一场婚礼。从那以来,她主持的婚礼接近30场。而她,也被青工们亲切地称呼为“书记妈妈”。
嫁个关中汉子
段绍娟,甲醇厂综合部机要员,父母是鲍店矿职工,2006年招聘来厂。2009年5月,她与同事雷甲结为夫妇。雷甲是陕西渭南人,标准的“关中汉子”。
集团公司本部去的职工与当地职工结合的,段绍娟夫妇算是代表。
他们是2006年同一批招聘进厂的,并一起在国泰公司培训一年,初相识就在那时。谈起从恋爱到结婚5年以来的经过,段绍娟用了雷甲的话作总结:“第一年认识,第二年谈恋爱,第三年订婚,第四年结婚……本打算2010年,也就是第五年,生宝宝的,可是因为工作,一直拖到现在……只能今年添个兔宝宝了。”看了看自己隆起的腹部,已经是准妈妈的段绍娟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对今天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段绍娟是满意的。工作虽然忙碌,但是大家相处融洽,倒也其乐融融。在这片四周尽是沙漠的厂区里,艰苦的环境,反倒让人和人之间多了理解和支持。结婚后,厂里分给他们一间宿舍,接近20个平方,不大,却是他们自己的一片温馨天地。
雷甲业务上的进步,更让她引以为傲。目前,厂里成功使用的超级克劳斯硫回收装置,由荷兰荷丰公司引进,国内首套。作为这套装置安装调试以来的技术主管,雷甲在这套装置的使用维护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被荷兰荷丰公司称为中国“克劳斯硫回收第一人”。“雷甲已经连续收到荷兰荷丰公司两封邀请函,邀请他务必参加6月23日荷丰公司在北京召开的年会。他将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在会上作主题发言呢。厂里已经同意了。”从段绍娟满脸的笑意不难看出,她对自己选的老公相当满意。
“儿子今天刚好满月”
“对了,你不提醒,还真忘了,今天正好是我儿子满月。”看了一下表,他又说:“而且,巧了,正好是这个时辰。”
5月23日下午4点,采访甲醇厂机电仪表车间的班长、2010年度“感动兖矿”人物当选者伊永臣,这个不善言谈的“80后”,正让记者追问得一头汗的时候,陪同采访的甲醇厂政工部副部长王传敦的一句提醒,让伊永臣突然说出了上面的话。
真是巧了!记者兴奋不已,感慨万千,赶紧表示祝贺。
4月23日凌晨1点,春节后还没有回家的伊永臣接到家人电话,知道临产的妻子已经住进集团公司总医院。安排好班里的工作,中午,他坐班车返回兖矿。下午4点,汽车刚刚进入绥德地区,伊永臣手机响了:家人报喜,儿子出生。伊永臣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回到家中,照顾妻子10余天,兴奋的心情还没有平复,假还没有休完,工作需要,伊永臣又返回工作岗位。记者采访的时候,他正在岗位上忙碌着,差点忘了儿子满月。
伊永臣,1985年生。仅有中专学历的他,成长为甲醇厂电气仪表维护方面的技术能手的经历,使他成为甲醇厂岗位成才的青工中的杰出代表。
“梅花香自苦寒来”是他的座右铭。2006年夏天,刚刚在技校结束定向培训的伊永臣,到鲁化接受为期半年的现场实习。刚去鲁化的时候,他从师傅那里借了一本专业书,拿过来一看就傻眼了,书里的东西见都没有见过!他没有气馁,反而激起了学习的斗志。当时他实习的岗位是三班倒,实习生只跟着上白班,但伊永臣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跟着白班的师傅没学够,下午吃过饭紧接着又跟着中班的师傅继续学习。师傅看着他求知若渴的样子,无奈地摇摇头,又肯定地点点头,默许了他的做法。这样,半年实习期结束,他不但可以把自己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还学会了看图纸,能够独立处理一些简单的故障。鲁化实习结束了,他又去陕西省神木化工公司进行3个月的岗位实习培训。这期间,凭借着过硬的业务水平,他担任起了实习班班长。
无需多言,正是凭着这种永不服输的劲头,伊永臣一路走来。记者相信,保持这种劲头,他将会走得更远。
(陈伟)
上一主题:在对外学习中交流 在创新中走向超越
下一主题:做个富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