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最近播出的成都大型职场真人秀节目《我是谁》中,四川大学2008级MBA王毅同学凭借自己优异的表现,博得了千万年薪,一时间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这个曾经做过IT作家、日报记者、销售/市场经理、分公司总经理等多种职业的而立青年究竟是凭借自己的哪项独门绝技而获得此次成功的呢?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好奇,很想进一步了解王毅博得千万年薪背后的故事。
A
参加节目的初衷
春节后,王毅得子,当了爸爸的他便想找一份体面的职业,为的是让儿子知道爸爸不是“混混”,便报名参加成都电视台新创办的职场真人秀节目《我是谁》,希望在舞台上与老板面对面的交流后有所斩获。结果,在与12位老板们一番唇枪舌战之后,王毅开出了自己的职场价码:年薪仅要1元钱。“在这一年中,我会先给公司办成10件事,让公司获利后,再来权衡我值多少钱。”王毅的沉稳淡定和坚持获得了3位重量级老板的青睐,他们纷纷给出“总助”和“副总”等高管的头衔,开出了几十万到上百万的年薪,最后一家金融行业的公司给出了相当数量的股份,岗位年薪突破1000万元,王毅自然与这家企业老板握手成功。
节目结束后,王毅异常兴奋,这样的结果简直是天上掉下了大馅饼,现场观众更是大跌眼镜。
B
薪酬心得
问:为什么会开出一元的年薪呢?
答:哈哈!不论如何,至少事实已经证明,我提出的“一元年薪”已经达到了吸引大家眼球的效果,这就非常好了,是不是?
不过我这样说并不是噱头,而是经过了很周全的考虑。“一元年薪”只是底薪,它背后还有一句话——上不封顶,当然,这还不是全部。
我做过很多营销类的工作,我也非常渴望通过努力工作为自己带来成就与财富。离开大学校园的头两年,我非常纠结于企业开出的“薪酬”能否如我所愿,这也是很多同龄人共有的困惑。但渐渐地我释怀了,因为随着工作年限与阅历的增长,我强烈感觉到我的收入其实是与我创造的价值密切挂钩的。不论是专职还是兼职,抛开黑心老板这样的特殊因素,只要我自己创造的价值多,那我自己获得的回报自然也更大,这种规律在我身上不断得到印证。不同的工种有不同的特性,但营销类工作必然是符合上述特性的,当然前提是自己并不是在工作中缺乏建树。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要纠结企业给我开出的薪水呢?如果对方告诉我月薪是3000元或是5000元,抑或是更高的数字,这样的数字对我来说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这样的薪水从字面上无法对我构成什么影响,我真正关注的是我能做什么,我能创造什么,我能有多大的舞台,以及这个舞台是否是我自己可以驾驭的等等。
C
选择有兴趣最擅长的行业
问:在节目的最后,还有五家企业为你留了灯,你最后选择的是给你开出了千万年薪的四川新安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很多人都认为你的选择完全是根据企业开出的薪水高低来决定的,真的是这样吗?
答:当然不是,而且前面我说了,正因为我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自己的收入和自己创造的价值挂钩,这才会“导致”有企业给我开出千万年薪,因为我要拿到这千万年薪必须做出相应的成绩,这与我们平常找工作时企业开出10万、20万年薪的概念完全是不一样的。
当时参加节目的企业虽然有12家,但这个数字其实很少,而且我最擅长的行业是没有的。在5家亮灯的企业里面,有做服装的,做地产的,做健身的,这些都与我的兴趣、特长相差甚远,因此相比之下,还是做金融投资更贴近我的兴趣,毕竟我对VC、企业上市一直都很关注,自己也有这方面的理想,希望今生也能有机会拉两笔VC,做一家上市公司啊,嘿嘿!虽然现在离这个梦想还很遥远,但如果能去一家做金融、VC的公司历练历练,何乐而不为呢?况且这家公司也给了我最好的“前途”让我自己去争取,所以我现在已经开始狂补金融学知识了。
问:我们在求职中,总是被告诫,一定要找与自己工作背景相关的行业,关联度越高,谋得好工作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可是在IT网络方面是专家的你最后却被一家貌似与您的工作背景关联度不大的融资担保公司用高薪招进,请问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答:呵呵!其实很多时候表面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东西,至少它不够全面。我是IT网络专家,做了十几年的IT撰稿人,这份兼职是我持续时间最长的工作,而且很可能会持续一辈子。但兼职的时间太长、故事太多反倒会掩盖了我其他方面的东西。
我并不愿意做纯粹的写手,我更多的精力与时间还是用在了专职工作上,大学毕业至今我在电脑公司做过销售/市场经理,也管理过两家互联网公司的成都分公司(主要还是负责营销方向的事务),还当过一年记者,所以我找营销类工作相对比较容易一些,而且我自己的兴趣也在这个方向。
至于能力与择业的关系,我是强烈支持每个人都应该找自己适合的工作的。如果让刘翔去打篮球,他不可能成为姚明,相反,恐怕中国就没几个人认识刘翔了。我们每个人在找工作时一定要尽可能地寻找自己擅长的工作,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过也不用太狭隘,比如营销就是互通的,能卖好方便面的老板也能卖好电脑,这是我工作过的第一家电脑公司真实的案例。自己之前的阅历、沉淀不会是沉甸甸的包袱,而是无比宝贵的经验。
D
经验之谈
问:您能否对我们正在学习和计划学习MBA的同学提出一点建议和意见呢?
答:我当时决定读MBA,想的就是拓宽自己的眼界,因为以前自己看的、想的太局限于IT行业了。虽然我最喜欢的依旧是电脑和互联网,但要想在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绩,谋求更大的发展,系统地学习一些经营管理类的知识自然是不可或缺的。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感觉自己的目的还是达到了,而且超出了自己的预期。求学的过程不仅仅是听课、看书,尤其是在川大读MBA的过程中,更有意义的是思维的碰撞所产生的火花。很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大到如何做好一个企业,小到如何做一次成功的营销策划方案,书本会带给我们理论的知识,但这远远不够,经验丰富的老师会告诉我们更多更深层次的东西,而很多实践经历丰富的同学也能带来第一线的资料,几乎每一天我们都会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
来川大读MBA之前,我曾经天真地以为只需要自己努力看几十本书也能达到相同的目的,但现在我发现我真的错了。虽然MBA的学习任务不像以前中学、大学时那么严格,不会强迫学生成为每门课都理论过硬的“书呆子”,但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最喜欢、最重视的领域有所提高,成为理论知识不落伍、实干能力更卓越的合格的职业经理人,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中 网)
上一主题:盲目跟风的商学院没前景
下一主题:中国第四村的跨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