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中国商人“病”了吗
[发布时间:2011-07-10 01:28:35 点击率:]

  “古老的谜语为我们求解当今中国商人的精神困惑提供了方向:最难解的谜语,答案往往就在身边,就在我们自身。在熟悉商人群体的人士看来,‘太少休息和放松,事业心太强’也许是这一代中国商人的通病。”

  □ 王晶 

  王功权高调私奔、高庆昌跳楼身亡、王石弃商游学、柳传志病魔缠身……一时间,这些往日笑傲商海的中国商人们状况百出,所有人都在疑惑,他们怎么了?

  作为市场的主体,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成长,已占据半壁江山,如何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如何让中国商人克服“成长的烦恼”,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商业评论家王育琨在《强者:企业家的梦想与痴醉》中这样描述中国商人这一群体的脆弱心灵:“因为那太阳的盔甲过于耀眼,人们的目光穿透不了那耀眼的盔甲,抵达不了他们的心灵。在人们眼里,他们像那盔甲一样的坚硬,直到有一天,那坚硬的躯体轰然倒下时,人们在震惊之余,不明白为什么,如此坚强的身躯会毫无征兆地坍塌。”   

  在物质丰厚时

  用极端的方式与世界告别  

  据《中国商人》报道,2011年5月23日凌晨3时许,历经修炼终成正果,圆了多年上市梦的万昌科技董事长高庆昌从23层的家中坠落身亡;据此三天前,浙江商人卢立强在台州临海灵湖公园溺水身亡,卢立强生前是台州最大的钢结构生产企业之一的珠光集团浙江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仅仅一个月前,身家数十亿,极富传奇色彩的包头惠龙集团董事长金利斌以自焚的方式结束了自己44岁的生命。

  仅两个月时间,三位中国商人抛下亿元资产,用不同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虽然坊间对于他们自杀的传闻纷纷扰扰,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被冠以“精英”的人物身上背负了太多的压力和不堪,中国商人群体光鲜的表面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商人被时代赋予了太多光鲜的辞藻,他们是“走在时代最前列的人”,他们“拥有着常人可望而不可及的财富”,他们“精明强悍、春风得意”……然而,不少抽样调查表明,中国商人群体已成为与心理因素有关的多种疾病的高危人群。

  公开资料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1200多名中国商人因为自己摆脱不了的心理障碍,走向了自杀身亡的路。2003年9月7日,拥有10亿元身家的前“河南首富”、河南黄河集团董事长乔金岭,在他位于河南长葛市的别墅内自缢身亡;2005年1月1日,山西鑫龙集团董事长赵恩龙跳楼身亡,时年52岁;2005年1月7日,陕西金花集团副总裁徐凯在西安某酒店上吊自杀,时年56岁;2005年1月13日,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庆斌跳楼身亡;2006年10月31日,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裘祖贻自缢身亡;2007年8月11日,广东佛山利达玩具厂老板张树鸿,在自己的厂房一角上吊自杀;2008年4月29日,上海涌金实业公司董事长魏东在其位于北京紫竹院附近的居所坠楼身亡,年仅41岁……

  有人统计了近10年经媒体报道,颇具影响力的20位企业家非正常死亡案例, 他们死亡的平均年龄为50.65岁,只有一位年龄超过了60岁。他们历经了商海中的摸爬滚打,披荆斩棘多年,却在物质最为丰厚时,选择极端的方式与世界告别。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分析中国商人非正常死亡死法时呼吁,除了政府、政策环境的松绑,解决市场公平准入、融资难、创造和谐环境等外,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商人自身的强体健身,弄清楚什么是有为和无为,学会疏导和宽容,拥有大局观和归属感。大而强固然好,小而强也是不错的目标,不必去硬争大而强。勉强把企业做大,未必能够抗风险。否则,“病死”、“拖死”、“找死”、“压死”、“憋死”、“老死”等等都是灾难。

  “以死为始,以生为终。不在巨富中死去,也不在浅薄和无知的非正常中消逝。”专栏作家于清教曾在博客中这样写道。   

  功成名就时

  却发现病魔缠身  

  “讲座结束后,乘地铁到纽约曼哈顿,赶19时30分的音乐剧《比例·爱略特》。这是一部近乎儿童趣味的励志音乐剧。”这是王石在微博上描述自己当前的一段生活,与一般大学生活别无二致。

  2011年春节前夕,王石宣布赴美国哈佛大学游学的计划终于成行。业内普遍将此举解读为王石的逐步隐退,似乎“王石时代”即将正式终结。就在所有人还在为此问题纠缠不清时,王石被诊出有血管癌的消息更如一颗重磅炸弹,给处于同时期的中国商人们敲响了警钟。

  功成名就后华丽退场,这对于中国商人群体来说算是很好的结局,但对于一些商人来说,显然没有这般幸运。他们劳心劳力,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以至于最终招致病魔缠身。

  当乔布斯患有胰腺癌的消息在2004年被传出后,整个“苹果世界”都陷入了无限的恐慌。从那以后,乔布斯的生与死就成了“果冻们”无法回避的辛酸话题。在乔布斯重疾的几乎同一时期,中国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也因为公司的内忧外患,不幸种下了美尼尔综合症的病根。

  那段时间,柳传志因为心理压力巨大,每到晚上一两点钟就会从梦中惊醒,这种长期的煎熬,最终转变为美尼尔综合症。随着联想不断壮大,柳传志的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愈演愈烈。柳传志不得不每天早上到八一湖散步,欣赏老头老太太跳舞,为的是暂时丢开烦恼。

  焦虑的不止柳传志一人,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企业家表面看上去风光无限,其实,一个人一旦选择了以企业家为业,便意味着他的一生从此将与压力、竞争、劳累、焦虑结伴而行,再也不得轻松……”

  最难解的谜语

  答案往往就在身边   

  当中国商人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响亮的名片时,很多背后的故事被我们忽略了。我们以为名誉、财富、事业是与商人们息息相关的,作为普通人,他们也有对于幸福、浪漫、自由、理想的渴望,只是,现实的残酷,竞争的压力,让中国商人们很少有时间顾及这些人之常情的话题,他们的一生,更多时候是与压力、竞争、劳累、焦虑结伴而行的。

  正因为此,中国商人们需要比常人承受更大的精神压力,一旦这些压力超过他所能承受的范围,他们就会坠入精神和疾病的深渊。

  在古希腊的神话中,有一则著名的斯芬克斯谜语:什么东西早上的时候四条腿,中午的时候两条腿,晚上的时候三条腿。谜底是:人。人在婴儿时期需要手脚并用的爬行,长大后用两条腿行走,年老时,体弱多病,需要借助拐杖才能走路,于是成了三条腿。

  古老的谜语为我们求解当今中国商人的精神困惑提供了方向:最难解的谜语,答案往往就在身边,就在我们自身。在中国商人们正以耀眼的姿态引领时代潮流时,隐藏在光环下的心灵的阴影开始吞噬他们健康的灵魂。这既有个人的原因,也有群体的共性,还有传统文化的阴影。

  卡夫卡在他著名的《变形记》中讲述了一个由人变虫的故事:主人公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身上长出了厚厚的壳,手和脚也变成了毛茸茸的四肢,他成了一只甲虫。由于他的变化,他的父母、姐姐都不接受他,让他置身与孤立无助的境地。卡夫卡的原意是表现工业社会对人的异化,但他却在无意间打开了通向人类心灵深处的甬道,让我们有可能由此窥视人类灵魂最隐秘的藏身之所。

  一位中国商人改编的歌词或许更能让人形象地感受到企业家的生活:“起得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应酬最多的人是我,休息最少的人是我……”

  在熟悉商人群体的人士看来,“太少休息和放松,事业心太强”也许是这一代中国商人的通病。经历了第一桶金的积累,民企开始第二次创业,行业竞争压力巨大。不进则退,使得很多商人紧绷神经。“不少中国商人只顾埋头创造财富,等到花开结果时却可能无法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