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果蔬奶奶”拷问社会保障的缺失
[发布时间:2011-07-18 14:17:31 点击率:]

  □ 杨朝清  

  近日,一位年过八旬的卖果蔬老人,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被称为“果蔬奶奶”。这位名叫周瑞英的老人,为了不给儿女们增添负担,在北京的地下通道内摆出了地摊,一开始只卖野菜,后来慢慢增加了西红柿、香蕉等时令果蔬。(7月12日《京华时报》)

  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提出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朴素理想;然而,理想实现的过程很漫长,现实比理想沉重得多,也让人无奈得多。去年下半年,由农民工兄弟“旭日阳刚”组合翻唱的《春天里》红遍了大江南北。这首歌唱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其中最打动人心、最容易引起共鸣、最让人感同身受的就是那句“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这时光里”。

  对于周瑞英老人来说,她现在是真的“老无所依”。年过八旬的她,耳聋眼花,行动蹒跚,却不得不依靠摆摊卖菜来维持生计。如果我们听之任之,任由她留在这凄凉而又悲惨的时光里,任由她孤独而寂寞地走向人生的终点,那将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在救助“果蔬奶奶”一事上,我们看到了民间力量的积极作为。通过网友的爱心“接力”,老人的生活得到一定的改善,温暖的阳光又一次照进她的心房。其实,在很多时候,济困助弱,并不需要多的成本,只需要人们的一个善念,一次义举。

  然而,我们却难以看到社会保障机构的“身影”。是不知情吗?想必现在应该知道了,却依然未见行动,说到底还是“不作为”。“不作为”的背后,是因为制度建设的残缺,还是由于执行过程中打了折扣?

  今年5月份发布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的占比高达13.26%,65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8.87%,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牵动人心的社会性问题。在此背景下,乡村也好,城市也罢;富裕也好,贫穷也罢;“老无所依”的悲剧不断地上演。而帮扶“老无所依”的弱势群体,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天然职责;因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就显得迫在眉睫。

  我们一直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社会保障是一件花钱的事情,总认为只有等待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政府手里钱多得花不出去了,才会有社会保障,这是有失偏颇的。美国福利国家的制度框架是在1935年左右搞起来的,当时它还没有完全从大萧条中走出来。为什么?没有社会保障,消费动力就会不足。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建设不存在“时机”不成熟的问题,只存在意愿强弱和力度大小的问题。

  通过网络平台,人们知道了一个“果蔬奶奶”;她也因此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获得来自社会各方的帮助。然而,“果蔬奶奶”的背后,还有多少个未知的“板车大爷”、“扫地大婶”?因此,个体善意固然难能可贵,但我们更需要的是制度的保障;毕竟,社会的冷暖,固然诉诸民间的互济互助,但更加依靠于制度的持续“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