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2011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新国博士的《新科学管理—新型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思想及方法研究》在中国北京出版。“新科学管理”继承了一百年前泰罗所开启的“循证主义(evidence-based)”传统,又吸纳了行为科学对人的重视。它集合了BPR、精益生产、六西格玛、CMMI等多种管理思想和方法,抓住了流程这个根本,据此希冀开辟管理思想和实践的新视野。
在张新国博士看来,科学管理不可避免地带有经典科学所固有的线性思维和机械式思维,这对于处理信息时代中复杂多变的问题显得捉襟见肘;其次,科学管理致力于提高作业流程的效率,未建立起整体流程概念;第三,科学管理时代的实验只能靠人为观察,周期长、成本高,仅一个金属切削实验就长达26年。但是,科学管理的核心精神——基于循证主义和流程主导的科学化和标准化被引入管理,以及由此引发的劳资双方的心理革命,却值得借鉴、继承和弘扬。
流程的力量、流程的价值,不是谁都可以左右。企业的管理者、一把手是基于价值创造的“流程主义”的推手,但绝不是流程再造后优化、固化、再优化的全部。就像泰罗早就认识到“不管你进行管理变革的初衷是多么诱人,都必须得到工人的理解和支持”,“新科学管理”的提倡者和践行者也必须认识到员工要得到足够的激励。
新型工业化时代是一个“与时代”,而非“或时代”。既要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又要低碳环保;既要保证股东的投资收益,又要让工会满意、员工无忧;既要产品质量好、服务好、速度快、客户定制,又要保持低成本;既要保证公司的利益,又要让社会满意……我们进入了一个追求“又好又快”的时代。流程主义或许是解开“困局”的一把钥匙。张新国博士认为:“新科学管理不是理论的全新发明创造,而是对20世纪管理思想的一次集成与升华。”的确,“新科学管理”是一个包含了泰罗制精华、流程再造(BPR)、精益生产、六西格玛、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等在内的“集大成者”。
□ 邓中华 林左呜
A
流程为纲
记者:新科学管理整合了BPR、Lean、TPS、CMMI、六西格玛等,每一种理论模型都有其特殊针对性,这是否会影响其普适性?
张新国:我也是经过了10年的实践、研究和思考。当时,我们从流程开始,接着又有六西格玛,后来发现又有精益了,软件又有CMM了……林林总总,质量的、制造的、软件的,有知识型的,有产品型的,有组织的,还有运营的。表面上看,它(新科学管理)确实是在集合不同领域的思想和工具。但是,如果深挖下去,你会发现它们都在触及同一个要素—流程,最后这些方法都会回归到流程管理。这是我在实践中思考,从理论上分析得出来的。事实上,精益和六西格玛在国外已经被结合了,名字就叫“精益—六西格玛”。
2000年前后,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信息化出现了危机,因为业务和流程相分离—信息化处理的是数据,而业务处理的是流程。美国还出了一本书IT doesn’t matter,Process does。IT不过是流程的自动化。2000年以后,管理信息化实现了巨大的变化,这就是BPM(业务流程管理)。IBM、微软等巨头都在争夺这个新的国际标准。
记者:比如现在一个公司,是应该先精益、然后六西格玛,还是先在整体上流程创新,然后同时推进?
张新国:没有必要今天跟六西格玛跑,明天跟着精益跑,后天跟CMM跑,应该先抓流程,把流程做好了,六西格玛不过是使流程稳定了,精益不过是把流程加速了,CMM不过是在评价流程的成熟度。你不需要去整合,只要把流程做好,一切都会好,这就是我的观念。为什么流程主导?尽管有这么多花样繁多的管理工具,但是有一个东西起主导作用,即流程主导的变化。基于流程的革新,自然就整合了,不需要刻意去做。但是,把流程做好以后,可能要根据不同需求来做。比如,A企业目前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质量问题,那你应该在流程做好之后,主抓流程的稳定性—六西格玛;如果B企业的产品质量很好,但是交付不及时,那你就应该基于流程,把精益思想再引进来,减少浪费、减少库存、减少等待、减少不必要的移动,来缩短流程。每一个方法来自于不同的出处,但是却有共同的目的,殊途同归。精益来自于生产体系,流程管理来自于整个企业的管理,所以流程再造的本质是企业再造,哈默第一本书即《企业再造》。为什么通过再造流程就能再造企业?价值创造活动是基本元素,而流程是这些元素的组合,流程是创造价值的主体,再造了它就再造企业了。
B
流程主义无碍创新
记者:《新科学管理》所提到的案例都是如GE、空客、波音这样的巨型公司。这是否会让人认为,“新科学管理”是大公司的理论,而不是具有普适性的管理创新性?再比如,苹果公司,人们绝少提到它的流程,而是它的创新。“新科学管理”是否仅是制造业的“管理理论”?
张新国:这是一种误解。创造性劳动是否可以被流程化,是否有流程?流程主义和科学管理的指向是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最有创造力的人的最佳实践应该而且可以被显形化、被共享。
创造性的劳动也要用流程管理,然后把大量70%~80%可重复的部分就让它反复,而把创造力和艺术性集中在20%~30%的纯创新活动上。(流程扼杀创新)这种担心的背后认为流程即等于僵化。它在持续改进,怎么会僵化呢?
哈默预测,流程导向型的企业,将不依赖天才的员工,普通人在其间可被训练得很优秀,因为知识共享—最优秀的东西,每个人都可以变得很棒。可重复的知识、可共享的知识占了很多,在这个基础上大家就能很快提高。而在非流程导向的企业里,每个人都在苦苦摸索,互相还不让对方知道。这背后是企业文化问题。所以,流程显形化就是要通过知识共享,来使知识管理落地。只有让知识创造的过程、加工的过程显形化,知识管理才能有效。
以前,美国人说,everything is project,万事皆项目;现在,他们认识到,everything is process,万事皆流程。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我们中国人往往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所谓成王败寇。从人生的哲理上讲,西方人说人死很简单,活着却是个谜。
那么,从复杂性理论来看,事情简单的时候过程和结果一目了然;当事情变得稍微复杂,过程就看不清楚,若再不去设计过程和管理过程,结果将是随机的。拿苹果来说,你怎么知道苹果的现场管理不是基于标准流程的?从万事皆流程的角度看,苹果创新了什么?它改变了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质是什么?是改变顾客消费的流程。
C
实践:流程导向的管理
记者:无论是何种原因,中国的企业貌似不太重视流程。如果它们现在要转变为流程导向型企业,应该如何做?
张新国:从本质上说,企业必须变成流程导向的组织。为什么流程再造一开始叫组织再造?既然流程是创造价值的主体,组织设计必须以流程为准绳。
为什么会出现企业?就是内部交易成本要低于市场交易。流程优化就是要降低交易成本,使组织高度有序化。
我们的组织都有关于组织的结构图,但却很少有整个组织的业务流程结构图。这就好比计算机只有硬件结构图,而没有操作系统一样。而且,当组织大到一定程度,职能越来越多,项目越来越多,层级也越来越多,横向是职能、专业,纵向是层级。如果没有清晰的业务流程和运营系统(operating system),这个系统协调起来就会很困难,战略与组织相冲突,业务很难穿越组织。我们经常会发现,在组织里,只要一分工,只要一跨部门,不管是个处还是个科,马上事情就变得难办了。但是一旦施行流程为纲,就把大家又拴起来了。尤其是当人们认识到流程创造价值,组织会变得越来越好,个人也会变得越来越好,系统就走上正轨了。否则,所有的人都在自己的领域为自己而战,组织注定是失败的。
许多企业现在没有关心创造价值,而是关心我这个事儿干得爽,大家都是从本部门、本局部、从本条线上出发,不关注整个组织创造价值。有个词“战略对准”,基于战略跟所有的职能部门、项目组织对不准的困惑,为什么对不准?因为偏离了创造价值的主线。流程就会促使战略对准,就可以解决战略与组织间的对接问题。
记者:流程设计者有顶层设计和底层设计的差异。顶层设计者会不会出错?
张新国:很容易想到,做流程设计就是一堆人在屋子里画流程图。实际上,并非如此。画流程图就跟画地图是一样的,是一种映射。不是你在这儿想象着画,想象着画跟实际相距甚远。
进行管理流程设计时经常会问,你在(这个环节)干什么,作用在哪里,你的输入和输出是什么?流程的观点本质是创造价值的观点,你要往这个上面去体现,而不是为了流程而论流程。那有什么意义?流程还是个工具,实际上是要回归创造价值的本质。
以前,大家在年底做总结,多是在表达自己干了什么。我后来就给他们一个表,说你们不要再说干了什么,那是你们应该干的。说一说如下几点:第一,该干的事儿都干完了没有,没干完是为什么?是计划制订不好还是没有执行好?没有执行好你应该怎么改,计划没制订好,你批评我们,我们来重新制订计划。第二,你做了什么新鲜事儿,这一部分要重点讲,你改变了什么,和上一年相比,你做了哪些创新。第三,创新的这部分改变了什么,为什么?分析背后的原因、逻辑和原理等等。
实施流程管理以后,更清晰地定义了各种人在流程中的角色,因为有的人可能在一个流程中,有的人可能涉及若干个流程;有的人涉及流程的一段,有的人则涉及流程的全部。实际上,现在对人力资源的评价也是这样,一个人只能做一件事,另一个人可以做好几件事。你在这个流程里只做一个片断,和另外一个人可以从头到尾,绩效评估按这个模型来,对薪酬体制也好改善。而现在,我们是按层级、头衔来定薪酬,这些东西跟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清晰的。
记者:实施流程管理后,管理者的角色和功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张新国:你说得非常对。流程改造到一定程度以后,既不依赖于天才的员工,也不依赖于所谓英明的领导。流程好了,理论上谁来都能做好,只要你按这个做。因为这就是事物的本质、事物的规律。
上一主题:等值换算吓一跳勤俭节约真重要
下一主题:羚锐制药开展“深化精细化管理”故事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