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 本报记者 王剑兰 王道海
钦州的希望在于钦州港,在于临海大工业的崛起,十多年来,广西钦州市委市政府努力实施以港兴市,项目支撑,开放带动,建设临海工业城市的发展战略,钦州经济社会发展驶上快车道,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我们要牢牢把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助力于钦州市在“十二五”期间更大更好地发展。广西钦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总工会主席陈斯俊说。
与新中国同龄的陈斯俊,1968年参加工作,高级经济师,且有过20年军旅生涯。曾任职钦州地区行署副专员、钦州市副市长;2004年任职钦州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市总工会主席兼党组书记。记者从多年的追踪采访知悉,陈斯俊对钦州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工作了几十年的钦州的发展历程也有着深刻全面的了解,我们也得以从他那里获知钦州市发展、巨变的大致情况。
陈斯俊认为,钦州是北部湾区域的海上联结点,处在南(宁)北(海)防(城港)的中心位置,是西南经济协作区最便捷的出海口,还是东南亚与大西南两个辐射扇面的轴心、与东盟开展经贸合作的海上前沿,陆上公路、铁路交通也极为便利。但钦州又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要想有突破性的大发展,只有紧紧依托港口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临海工业和园区经济,才能加快推进全市工业化进程。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随着港口基础设施配套功能的逐步完善,吸引了一批工业项目相继落户,钦州现代大工业初具雏形。随着临海工业的突破性发展,又促进了港口码头配套和物流配套的更大投入,促进了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大幅增加和港口规模的扩大,实现了港口与工业的良性互动。与此同时,钦州的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从突出抓好市区“一江两岸”的开发加快城市建设,进而带动商贸、旅游、房地产、金融、物流、教育等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县区,则以工业园区和新城区为突破口,通过扩大开放,加快非公经济、城镇化发展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不断提高钦州城镇化发展水平。
伴随着大港口、大工业的兴起,钦州日益被广大客商看好,带来了滚滚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今年2月25日晚,来自四面八方的新老朋友在钦州欢聚一堂,共同庆祝2011年钦州市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取得圆满成功。活动共签约项目45个,合同总投资额达403.4亿元,擂响了钦州市“十二五”新跨越的战鼓。未来五年,钦州将以“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强科教、惠民生”为发展方略,进一步深化改革,全方位融入国际区域开放合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尽快把钦州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枢纽、产业合作枢纽、市场交易枢纽和宜商宜居海湾新城。从而在“十一五”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实现GDP达到1200亿元、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2亿吨,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300亿元、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50万标箱;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0亿元;城镇化率和工业化率分别达到50%左右……
陈斯俊说,为了带领发动全市广大职工群众为实现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十二五”蓝图而战,今年钦州市总工会将努力搞好五个方面的“创先争优”。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使工会干部干事转变观念,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创先争优”;二要凝聚职工力量、服务经济发展,在建功立业中“创先争优”,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和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宣传活动;三要加大帮扶力度、做强工会品牌,在服务职工中“创先争优”;四要履行基本职责、协调劳动关系,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中“创先争优”,并积极抓好“两个普遍”,提高“非公”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加大参与国企改制工作力度,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五要以党建带工建、强化自身建设,在提高服务能力中“创先争优”。同时重点抓好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各工业园区工会组织建设,加强工会干部的学习和培养。从而进一步发挥好工会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共同助力于钦州市再上新台阶的新发展新进步。
上一主题:品牌定位不能脚踩两只船
下一主题:卓越亚马逊摆卖场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