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EMBA低调涨价 商业精神引质疑
[发布时间:2011-08-02 15:49:23 点击率:]

  前不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院长蔡洪滨公布了EMBA改革思路。该院希望借助高校理想主义的环境,注入更多人文主义的血液,试图将EMBA拉回教育原点。

  □ 邱晨辉

  

  在北大光华推出EMBA项目改革方案后的第三天,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也向社会公布了自己EMBA的最新设计方案,其课程设计融入了不少价值观、人文观、历史观的内容,试图解决中国EMBA教学过程存在的“价值观培养太弱”的问题。而在一年前,上海交通大学就推出了自己的EMBA革新路线,并首次把社会责任课程摆在EMBA课程设置的第一位。

  近些年,国内凡有EMBA项目的商学院在课程设置上都不乏改动,有小试牛刀,也有大刀阔斧,不过殊途同归,都旨在提升教学质量,最终目标是回归教育本质。但这一归途走起来似乎并不平坦。

  中国EMBA项目专业从创立迄今,将近10年。一直以来,EMBA常常以学院赚钱机和富人俱乐部的角色在公众的印象里徘徊,专业学位的本色几乎被遗忘。

  

  A.攀升的学费等于在改革道路上自设关卡

  

  从设立之初,EMBA项目似乎就和金钱有着扯不清的关系。

  就在北大光华新闻发布会的当天,项目改革方案甫一亮相,最受媒体关注的不是主办方推介有关改革的课程设置,而是事前并未在宣传材料中提及的收费问题。

  “费用上涨了一点,从45万到53.8万。”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EMBA学位项目中心主任张志学对媒体说。涨幅接近20%。

  据媒体报道,国内另外几家著名商学院的EMBA费用也纷纷上涨。其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去年学费为39.8万元,今年涨至45.8万元;长江商学院今年春季EMBA学费已涨至62.8万元,明年春季有可能会继续涨价。

  多年以来,EMBA的高学费一直被人们诟病为富人VIP俱乐部的入会费。有高校商学院老师认为,在改革的形势下,项目收费继续抬升,此举无异于在改革道路上自设关卡,改革难度不减反增,回归教育本质遥遥无期。

  “EMBA项目是一个市场化比较高的项目,其价格应该反映成本,更要反映价值。”蔡洪滨解释,北大光华是体制内的学院,长期以来受体制内的限制,其学费并不完全反映它的价值,现在院方希望做的是逐步提高项目的价值和品质,这个过程中间有成本的提升,但也有更大价值的提升。

  此前,有媒体报道,EMBA全球委员会2010年底的数据反映,全球的EMBA班平均价格为6.5万美元,合人民币42万元多,毕业收入13万美元。从这一数据来看,EMBA的高昂收费与其市场收益的确可以得到相应的“收支平衡”。

  即便是市场反映出了教学产品的价值,业内对其教学质量还是有不少责难。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建民在微博上说,“985”高校办MBA和EMBA,更多的动力来自于能够收取高昂学费,其行为短期化,很难为毕业生的学习质量负责。

  

  B.上过EMBA的课后发现不会做企业了

  

  早在2006年,长江商学院便率先引入人文课程。然而,如何将管理、商业教育和人文社科的内容融会贯通,而不单单是开了一门爱好式的课程,在实际的课程与教授的配置方面并非易事。《财经》杂志执行主编何刚说,EMBA最终还是要在商言商,讲人文课程不等于纯粹讲国学、养生,这样的要求对不少教师来说是难以企及的。

  在国内,商学院引进优秀师资的情况不容乐观。早在5年前,就有位商学院院长曾“语出惊人”:中国公立大学储备的EMBA师资里面,能够高质量地完成EMBA教育的教师不超过50人。

  “国内高校的学术氛围,教学研究平台乃至师资评估的指标体系,都还不能令人满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说。这位教授刚刚离开国内高校,前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任教。

  对于EMBA教学而言,另一重要因素是丰富且符合本土市场的案例库。作为西方的舶来品,如何将EMBA教育与本土实践相结合,让理论产生的环境与中国实践家们成长的环境相吻合,是中国商学院一直努力的方向。

  遗憾的是,国内案例库里并没有太多的存货。一位商学院的教授表示,EMBA创建之初正赶上中国加入WTO,市场化法制建设尚不完善,许多商业运作是靠老一辈伺机打拼而来的,这些经验或教训是难以写进案例库的,即便写入,也很难为现今常态的市场操作提供借鉴。

  “上过EMBA的课后发现不会做企业了。”张志学说,有不少学员这样提出来,跟着教授的说法行不通,倒是企业老板自己原来摸索的路子反而成功了。

  

  C.吃饭喝酒混圈子就能引领中国商业精神?

  

  事实上,除了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案例库不尽如人意外,充满铜臭味的学风也给这种“素养提升”的EMBA教育打了折扣。

  EMBA的10年也是中国企业迅猛发展的10年,《创业家》杂志总编辑兼社长、发行人牛文文说,老一辈中的企业家选择EMBA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学业进修,大多是为混个好听的学位,在学界博得一席虚名。

  “小钱砸进大钱输出”,新浪网副总编辑邓庆旭打趣道,在一个学员起点很高的环境里,吃饭喝酒、交际应酬无可厚非,关键还是能够从这里拿到“灵魂”。

  这位北大光华EMBA学员在发布会的前一天刚毕业,正在反思过去两年的得失:“中国的EMBA教育没有灵魂,很难培养出企业家独立的人格和多维度看待人生与社会的视角。”邓庆旭发现,校友中有一部分在毕业之后依然感觉很自卑,拥有几亿元的身家,还到处抱怨自己英语差,不能张嘴说。

  “关键还是在建立一个更符合市场规范的政商关系。”北大光华媒体高层访问学者、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副总监任学安建议,如果有企业爆出某个丑闻案件,院方可以立即宣布取消该企业领导的EMBA资格。

  “改革很需要勇气,更要敢于割舍。”张志学说,整个改革过程中不免会被短期的商业利益所驱使,比如盲目扩大招生规模。

  培养商业伦理道德乃至引领中国时代的商业思想体系进步,一直是EMBA教育力求达到的目标。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深圳分院院长李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了一些无奈。他说,即便EMBA教育在学校可以顶住各种眼前的诱惑,但企业家在这里学习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改变起来也非易事。